来自: 豆瓣系统邮件
时间: 2009-02-09 17:04话题: 致豆瓣小组组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楚组长:
到3月6日豆瓣就成立4周年了,这几年来”关于豆瓣”的页面从未变过。豆瓣把自己定义为发现和分享生活的网站。直到今天,每天用户产生的内容里,99% 依然是围绕读书、电影、音乐、同城和日常生活的讨论。同时,豆瓣作为技术型的web2.0网站,一直致力于”算法改善生活”,豆瓣的立身之本,是用算法和技术规则促进优质内容的产生和传播,使每位用户产生的内容对尽可能多的人有用。我们不善于,也一直试图避免人为干涉用户内容的产生和传播。
豆瓣小组作为一个辅助功能,初衷是对单种书碟评论的补充。小组以圈子和兴趣分享为主旨,而非通用的话题论坛。虽然用户使用小组进行各种类型的发现和互动,出于对用户的尊重,豆瓣的前三年里我们并没有对小组主题做过多的限制。即便如此,今天十几万个小组里,99%以上仍然是围绕读书、电影、音乐、人际圈子和生活兴趣为主题的。
豆瓣作为在中国运作的网站,一直尊从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是我们长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内容监管工作豆瓣也一直在认真执行。但时政、意识形态和低俗方面的内容,虽然不到豆瓣每天产生内容里的百分之一,却成为监管工作里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一直全力在做,但这些内容的类型和豆瓣自身”发现生活”的定位相去甚远,人工审核的方式和豆瓣技术为上、用户为上的运营理想也有很大的冲突。
因为以上的原因,豆瓣在一年前制订社区指导原则的时候,明确把时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话题作为全站范围内不欢迎的内容。这些方面的讨论,无论观点、角度、合乎规定于否,都不在豆瓣的服务范围之内。我们希望这种类型的讨论,用户能在豆瓣之外找到更适当和有效的沟通场所。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针对社区指导原则的沟通没有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少数以此类话题为主要兴趣的用户看到的是封删禁,而不是豆瓣服务内容的变化。豆瓣对处理过程中因为我们自己的疏忽和沟通的笨拙对用户造成的伤害感到非常愧疚,在这里先跟大家道歉。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于近期发起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而目前这个专项行动正向纵深发展。根据反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指导精神,为了保证小组内容的长期存在且不产生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豆瓣最近对现有小组进行了严格的梳理,解散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小组,因此对用户产生的不便和伤害,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理解因此离开豆瓣的一部分用户,也祝愿他们能顺利地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服务。被解散小组的组长如需要数据备份或迁移方面的协助,请和help@douban.com联系。
豆瓣并非一个存在于真空中的网站,我们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亦有自己的规则和立场。之后豆瓣小组的管理方式也会做相应调整,保证小组的内容在豆瓣的服务范围之内。也请相信和理解,我们所做的这些,最终是为了保证豆瓣99%以上的用户过去几年生命里的记录能够稳定地存在,不因为1%的用户出现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而消失。这是豆瓣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网站,对用户道义责任的底线。我们能力有所限、我们实力有所限,不能让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但对其中绝大多数,我们希望尽己所能做得更好。
感谢您,感谢大家,特别是沉默的大多数用户,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理解与支持!
豆瓣
2009年2月9日
这是“大学小容”blog的第一篇客座贴子,作者是Adele。小容推荐她看Outliers这本书,为引起她的兴趣,先给她讲“10000小时”的故事,而后讲纽约新移民如何在律师行业取得成功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激起她的兴趣,于是上周她都在啃这本书。下面的引文是她看完后写的简短的书评文章,豆瓣上的书评,请按这里。
最近今天在地铁上、周末在家看完了Malcolm Gladwell 的Outliers – The Story of Success ( 我翻译成 《出类拔萃》、健翻译成《卓尔不群》)。这是一本畅销书。豆瓣上的书评,请按这里。
Outliers是指1)和大众分开的个体 2) 统计上的概念,指和样本中的其它个体显然不同的值—即,异常值。 这本书通过许多翔实的故事,研究天才之所以成才的原因,得出和前人不同的结论。 他认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需要以下条件:
* 具备一定程度的智商。一定的水平之上(threshold);但并不需要非常超常的智商;
* 非常努力( They work much much harder)。作者总结了一个“1万小时定律”。 “It seems that it takes the brain this long to assimilate all that it needs to know to achieve true mastery”。 作者认为,在专业上专注地花上1万个小时( 10年,每天3小时),就能在该领域出类拔萃;
* 有好的家庭背景,给他提供许多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让他增长见识懂得和人更好的沟通( practical knowledge),在处事方面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assertive), 而不是被动地屈服别人的意见。 书中说,家境中上的家庭会鼓励小孩从小就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家境差的孩子多表现得比较驯服。
这一点我是很有体会的。在地铁上常常看到穷人带着孩子上车,自己一声不吭地坐着,任由孩子在一旁发呆玩游戏机。而有钱人的孩子,比如今晚看到的一个犹太妈妈带着4、5岁的男孩,他们一路上平等地对话、交流,两人都很欣喜。 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当然比较自信、有自己的主张,处事比较灵活。
* 有好的时代背景,为他创造条件。作者通过各种例子、包括自己父母的例子,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也需要时代的机遇—如出现了计算机, 又如几代人在社会地位上的积累。
于是作者提出,要出类拔萃并不需要超常的智力,我们应该为学生准备良好的家庭教育、灵活的教育体系,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学习时间,还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从而让出类拔萃不再是异常值, 而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谢谢健给我推荐这本书。 他发现我已经没有看书的习惯了,就特意从网络上订了书,送到我眼前,一次次试图把书塞到我的出门的包里,又一章一章引导我看,终于让我把书拿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
他觉得我的职业成长比较缓慢,因为没有主动地致力于1万小时的学习训练。 是啊,我常常花很多时间看八卦,避开专业。现在意识到对专业的掌握(mastery)是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会目标明确些,会静下心来,付出努力。
有位女性朋友看过她的书评后留言说:
我们家那位就老督促我前进、进步,好像男的在职业规划方面比女的都要有远虑一些。不过我个人觉得女人天性还是对生活啊,情调啊什么的更有兴趣些。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其实小容一直认为对于个人成长,每个人都要有充分的觉醒意识,要主动地、积极地运用各种工具,珍惜时间,自我引导自己的个人成长。职业市场的成功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结果,家庭圆满、工作/生活平衡、贡献社会,这几点也会是个人成长的结果。
其次,即使是职业市场的发展,也不是男性的专属领地。生硬地划分男性和女性的贡献领域,这是狭隘的偏见,通俗心理学家过分地夸大男性和女性的差别,严谨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在《亲密关系》一书中用“工具性行动特质”和“表达性感情特质”来作为比较,并指出,并不是男性专属“工具性行动特质”,而女性专属“表达性感情特质”,只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工具性行动特质”和“表达性感情特质”的成分比例不同。虽然生理上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并不像通俗心理学家所称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那么大,如果用比喻的话,那么“男人在南科罗纳州,女人在北科罗纳州”更为贴切,且不会误导大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许多大陆人在离开校园后就认为学习结束了,停止了学习生涯。也羞耻于在口中说出“成长”两字。仿佛“学习”和“成长”是未成年人的专利,一旦提及“学习”和“成长”就恐惧被周遭人士认为自己还没有长大。这种现象在三线城市、中等城市和中心城市都可以观察到。“终身学习”(living learning)的观念普及较慢,一方面是因为整个社会者对成年学习者这个社会角色的误解而造成偏见,带给人们许多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个体也没有勇气去接受新观念,果敢地迈出挑战旧观念的步伐,从而陷入自我设限的怪圈。
正是因为这样的误解,许多女性朋友没有走上迈向出类拔萃的道路,过早地停止了自己的个人成长旅程,过早地将自己的个人潜能深埋在地里。
2.7.1, the first 2.7 maintenance release, is now available. 2.7.1 fixes 68 tickets. You can automatically upgrade from 2.7 to 2.7.1 via the Tools->Upgrade menu, or you can download the package and upgrade manually.
Consult the list of fixed tickets and the full set of changes between 2.7 and 2.7.1 for details.
Introduction
When people think about Percona’s microslow patch immediately a question arises how much logging impacts on performance. When we do performance audit often we log every query to find not only slow queries. A query may take less than a second to execute, but a huge number of such queries may significantly load a server. On one hand logging causes sequential writes which can’t impair performance much, on other hand when every query is logged there is a plenty of write operations and obviously performance suffers. Let’s investigate how much.
I took DBT2, an OSDL’s implementation of TPC-C.
Hardware used
The benchmark was run on a DELL server running CentOS release 4.7 (Final)
There are four CPUs Intel(R) Xeon(R) CPU 5150 @ 2.66GHz, 32GB RAM. There are 8 disks in RAID10(a mirror of 4+4 striped disks).
Software
It was used MySQL 5.0.75-percona-b11 on CentOS release 4.7
MySQL setting
There were two cases considered CPU- and IO-bound.
Each case had three options:
MySQL was run with default settings except following:
[mysqld] user=root max_connections=3000 innodb_log_file_size=128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innodb_file_per_table table_cache=2000
Depending on workload different InnoDB buffer was used.
In CPU-bound cas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2G
In IO-bound cas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512M 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DBT2 settings
For CPU-bound case number of warehouses was 10(1.31GiB). In case of IO-bound load – 100 warehouses which is 10GiB in terms of database size.
The test was run with 1, 20 and 100 database connections
Results
To reduce random error the test was run 3 times per each parameter set.
The metric of a DBT2 test is NOTPM (New Order Transaction per Minute) – the more the better.
CPU-bound case - 10 warehouses
# of connections | No logging, NOTPM | Logging queries >1 SEC, NOTPM | ratio 1 sec / no_logging | Logging all queries, NOTPM | Ratio all_logging / no_logging |
1 | 9607 | 9632 | 1.00 | 8434 | 0.88 |
20 | 27612 | 27720 | 1.00 | 22105 | 0.80 |
100 | 11704 | 11741 | 1.00 | 10956 | 0.94 |
We see here that logging all queries decreases MySQL’s performance on 6-20% depending on a number of connections to a database.
It should be noted during the test it was executed roughly 20-25k queries per second. If all queries are logged – a slow log is populated at rate about 10MB/sec. This is the highest rate observed.
IO-bound case – 100 warehouses
# of connections | No logging, NOTPM | Logging queries > 1 sec, NOTPM | Ratio no_logging / 1 sec_logging | Logging all, NOTPM | Ratio no_logging / all_logging |
1 | 225 ± 9 | 211 ± 3 | 0.94 | 213 ± 9 | 0.95 |
20 | 767 ± 41 | 730 ± 35 | 0.95 | 751 ± 33 | 0.98 |
100 | 746 ± 54 | 731 ± 12 | 0.98 | 703 ± 36 | 0.94 |
In this case every test was run 5 times and random measurement error was calculated. As it is seen from the chart above the performance almost doesn’t depend on logging – the difference doesn’t exceed the measurement error.
The query rate in this case is about 1000 per second.
Logging to /dev/null
It is interesting to know how much from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caused by the microslow patch itself. Let’s do the same tests but logging to /dev/null.
# of connections | No logging, NOTPM | Logging all queries, NOTPM | Ratio all_logging /no_logging |
1 | 9512 | 8943 | 0.94 |
20 | 27675 | 25869 | 0.93 |
100 | 11609 | 11236 | 0.97 |
Conclusion
From the all tests above there are two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Entry posted by Aleksandr Kuzminsky | 2 comments
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不再局限于领土之争和武器威胁。詹妮弗•华莱士写道,气候变化的威胁是一个现实问题,决策者必须予以解决。
(本文节选自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世界状况2009: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经授权转载。)
鉴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世界不同地区宜居性严重下降,决策者及其他人士开始视其为安全威胁。在气候变化导致暴力冲突的问题上,尽管尚未形成一致看法,但是在面临环境退化挑战的地区,气候变化对地方机构的间接影响引发了安全担忧。
尤其是在欧洲,气候变化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政策中越来越突出,说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全球延伸。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传统安全参与者参与进来的事实证明,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不再局限于领土之争和武器威胁。对于气候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对安全的威胁,需要有一个更为广泛的了解。
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的直接影响多种多样、相互关联。例如,水资源供给的波动性很可能上升,将威胁到最脆弱社会的健康与卫生。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说法,当今有13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饮用水,有20亿人缺少卫生设施。
在非洲,到2020年,预计大约有7500万人到2.5亿人因气候变化而面临更严重的水短缺。雨养农业的产出可能减半,对粮食供应造成不利影响,并不断加剧营养不良。气温升高不仅有可能破坏社会稳定,还直接影响疾病的传播。IPCC预测,极端气温、热潮、强降水事件将更加频繁,热带气旋的强度将更高,对于适应能力有限的地区而言,人身安全将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群的间接影响同样重大。移民、对人类福祉的整体影响以及生计受到威胁,将破坏脆弱国家的政治体系。它们给维护或建立政治和社会经济稳定带来了挑战——一个令人担忧的结果,因为合作和合法的管治被视为是和平管理稀缺资源的主要决定因素。当经济严重依赖于资源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对管治结构的负面影响尤为相关。
在气候变化期间,制造中心的转移,可能使国家和地方机构丧失能力。失去收入,再加上气候变化的直接威胁,对于疲于减轻冲突的机构而言不是个好兆头,不论紧张局势是否产生于稀缺商品的分配或者其他的社会、政治或经济分配。当安全影响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出现的时候,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和给机构带来的间接挑战会能够彼此增强。
由于认识到这些复杂的联系,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举行了听证会(2007年5月)。参议员理查德·卢格在开场陈述中承认,“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并因为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加剧。最终,这会带来旱灾、饥荒、疾病和移民潮,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导致冲突。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是一家为公共政策决策者服务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其军事理事会指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应该直接解决气候变化的威胁,并让军队作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准备。迄今为止,这一建议尚未在国家层面的安全政策规划中得以执行:最近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没有把人为的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关注的问题领域。与此相反,在《欧洲安全战略》的前几页中,具体提到了气候变化的安全影响。
关于气候变化和暴力冲突之间的直接联系,研究人员的看法依然存在分歧。各种模型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资源(如水资源或耕地)越来越稀缺引发的冲突,或者移民所触发的冲突。1990年代初期,托马斯·霍默·迪克森在资源稀缺与冲突的联系的研究中,发现支持有联系的证据有限,但是当资源竞争与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政府管理资源的能力低下)结合在一起时,确实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在大量案例中考察这种联系存在着一个挑战,那就是退化和冲突数据都只能在国家的层面上获得,得出的结果各种各样,而且掩盖了社群内部和社群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克里奥那·罗利和亨里克·厄达尔最近的一项研究使用了与地理相关的数据,考察冲突的发生与地理边界(而不是政治边界)的关系。关于人口和环境变量对冲突的影响,尽管他们的分析只提供了中度的支持,但两位作者呼吁针对反叛的物理过程和政治过程之间的联系作进一步的研究。
移民被看作是气候引发冲突的第二大主因。2007年,斯特恩报告(英国政府发布)警告称:“到本世纪中叶,可能会有2亿人因为海平面上升、水灾和旱灾更加严重而永久离开家园。”弱国对于气候引发的移民显得尤为脆弱,因为环境影响可以通过适应与减缓或者离开受影响地区来解决,但是力量薄弱的机构成功执行上述策略的能力不足。
当本地和重新安置的人口被迫分享生存资源时,就可能出现资源竞争,可能恶化业已存在的种族或社会紧张局势。阿德里安·马丁指出,在重新安置人口的社区,“人们越来越担心,稀缺所引发的不安全,可能对种族差异与不平等的设想重要性进行放大,为毫无结果的冲突制造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利用冲突的观念和不平等的观念在相互增强。
尽管如此,一些学者强调,对于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冲突,从敌对方移民或者接收移民的社区的机构能力弱方面,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
基于冲突的历史事件,学术讨论无法做出解释的地方在于,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程度空前的气候变化,对安全和国家稳定造成威胁。多个领域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可以充当“风险放大器”,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揭示发生空前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例如,在苏丹,这个地区已经无法满足其资源需求,气候变化又添紧张因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报告称,“荒漠化显然与冲突有关联,因为有强烈的迹象显示,荒漠化给游牧社会造成困境,是造成达尔富尔当前战争的原因之一。
由于降雨量减少,沙漠的边界南移,牧民被迫南迁寻找耕地。在达尔富尔北部,年降雨量在80多年的时间里下降了30%。随着需求的增加,按照人口和牲畜数量的预计增长率,气候变化预计将使该地区的冲突恶化——这个地区因农业用地和牧场引发冲突的历史由来已久。
报告的一个案例中,因为北部牧场退化,养骆驼的沙纳布拉部落南迁到努巴山脉,努巴人“对沙纳布拉人因为喂骆驼而大面积毁林表达了担忧,并警告称,若不停止这一行为,将‘再次开战’”。达尔富尔危机的主因包括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这类事件表明,资源减少会在冲突地区促成竞争和不信任的环境。
孟加拉国被认为是气候变化影响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洪灾、季风、热带气旋强度加大,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当地造成威胁,尤其是在沿海地区。1998年的洪灾给该国造成了异乎寻常的破坏,三分之二的国土被淹。洪水导致1,000多人死亡,水稻损失10%,30,000人无家可归。
持续的气候变化可能阻碍孟加拉国的未来重建,因为大约有400万人居住在孟加拉湾的小岛上,海平面上升使得这些岛屿不适宜居住,很多人将需要重新安置。领土边界冲突已使这个地区饱受折磨,脆弱人口的重新安置增加了冲突加剧的危险。
孟加拉国正在恶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已给其他国家带来安全担忧:在美国2001年入侵阿富汗之后,塔利班和伊斯兰极端分子转移到了孟加拉国。极端主义加剧,使该国面临更加动荡的威胁,因为环境压力加上社会经济因素将削弱政府应对各种不稳定根源的能力。
如达尔富尔和孟加拉国案例所示,环境退化在全球、国家和个人层面上给安全和稳定带来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尽管学术上有人批评将气候变化与暴力冲突联系起来缺乏确凿的证据。然而,学术研究受到国家综合数据测算不当、找到复杂因果模型面临挑战以及难以就气候变化滞后影响做出解释的影响。假若决策者无法解决越来越明显的安全挑战,这些限制因素不应成为借口.
尽管通过减缓和适应策略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作准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温上升的影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风险——而且发展中国家最缺乏资金、技术和执行预防措施的人力资源。随着对稳定和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多地超越政治边界,气候变化给工业化国家以及世界上波动最大或最脆弱地区带来了明确的安全挑战。
詹妮弗·华莱士:马里兰大学政府和政治系博士生。
世界观察研究所2009年版权所有
(本文节选自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世界状况2009: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经授权转载。)
特别优惠:“中外对话”的读者可以八折的价格从
Earthscan出版社购买此书,优惠券代码为 CHINA DIALOGUE
首页图片uncultured摄
二月 2009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