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谷歌要跟苹果火拼?www.yunkeji.com » 车东'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Shared by 车东
首先,TiVo通过整合进新的服务功能,改变自己传统硬件制造商的定位。人们对Tivo的传统印象是,Tivo只是一个把电视节目录制下来的机器。但Tivo的新产品把很多互联网节目也融入进来,把Tivo变成一个节目聚合器。Tivo连上互联网,就能看Youtube、从亚马逊和Netflix上下载电影、甚至定比萨饼、从亚马逊买东西。

而百思买也要逐步改变自己“出售硬件产品的渠道”这一传统定位。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商品放到Tivo上来出售,Tivo用户在客厅里通过遥控器就能买到百思买的商品。这个做法,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互联网服务的一环。去年,百思买花了1.21亿美金收购了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Napster。而作为TiVo和百思买合作的一部分,Tivo会把Napster的音乐订阅服务提供给Tivo用户。

为何谷歌要跟苹果火拼?

2009年12月15日
评论 发表评论

apple-vs-google_2

本文为程苓峰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的专栏文章

核心提示:硬件不整合应用就是恐龙,苹果谷歌攻入了对方的地盘。连同联想、TiVo、淘宝、百思买,都在制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手机业正在发生的最大事实是:诺基亚衰落,iPhone崛起。稍对比下,就可以看到背后原因。

    第一,iPhone比诺基亚设计更酷、操作更炫,像多点触摸这样的玩意儿。第二,iPhone有AppStore,上面有数百种大受欢迎的独家应用。虽然诺基亚模仿做了一个OviStore,但确实不够好。但哪一个是关键原因?

    在PC业,苹果电脑也跟手机业的iPhone一样,很酷、很炫、很有趣。但苹果电脑从来没有成为主流,只是一群发烧友的玩物。所以,这也不会是iPhone称霸手机业的关键原因。那为什么苹果在PC业没有iphone在手机业的成功呢?

    为电脑提供软件和服务的生态体系早已经非常成熟,电脑连接互联网早已不是问题,一个庞大的提供互联网应用的产业也在为电脑用户孜孜不倦的服务。用户随便搞一台电脑,软件和应用扑面而来。外表更酷、操作更炫的苹果电脑也不够吸引力。

    但在手机上还不是如此,苹果抢占了先机。在iPhone之前,人们对手机的需求都集中在“硬”需求,包括打电话、发短信、拍照、收发邮件、听音乐,以及电话本容量、像素大小、收发邮件的快捷程度、能存多少首歌这些硬指标。从iPhone起,人们开始意识到:手机上竟然可以有如此多的游戏和各种与日常相关的应用,与这些应用比起来,打电话、拍照、听音乐都是基本功能,可以不必太挑剔。为此,苹果打造了AppStore产业链,让许多天才的开发者为手机用户做好玩的应用。

    同时,手机接入互联网的速度不断提升,有线互联网应用在经过改良后不断移植到手机上,这有两方面的效果:不仅大大改变传统手机的设计模式和后台硬件特点,而且有线互联网的应用也不能立即生搬硬套挪到手机上。这就开辟了一个全新战场,例如面对手机的音乐下载、移动搜索、地图服务、网游、新闻阅读等等。这些软应用和软服务成为用户选择一款手机的重要标准,而不再是之前的那些硬参数了。

    于是可以得出:不整合应用的硬件设备会变得越发没有前途,谁能融合好应用和硬件,谁就胜出。诺基亚在近两年疯狂的收购包括地图服务、支付工具等等互联网应用,可以作为注脚。当然,现在来谈论诺基亚已经过时,这个时代最惊艳的事实是:Google和苹果这一软一硬的两家传统上泾渭分明的公司居然开始全面对抗。苹果对网络应用的胃口大大的膨胀,而Google居然就要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苹果想借收购进入广告业务,而Google想借收购进入音乐业务,他们都在做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既然趋势是融合,那么大家就殊途同归。

    大家伙在火拼,小家伙也在打游击。我们可以举出另一些玩家的新举动,由浅入深的来梳理这些事件,比较有趣。

    事件一。之前传出联想为淘宝OEM“淘宝手机”。这款手机内置了淘宝、支付宝等等电子商务应用。对于中国五六千万的网购族,这款手机有其魅力。没过几天,又传出淘宝绕开联想,直接和中移动合作推淘宝手机。可以看到两点:第一,联想们致力于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合作。第二,在这些合作中,网络服务提供商明显占据主动,他们甚至完全可以踢开硬件商,直接和移动运营商捆绑。在这场布局之中,硬件商开始有点无足轻重了。

    类似事件很多。同样是电子商务巨头的亚马逊,自己做Kindle。掌握有报纸杂志等内容资源的北大方正,也是自己做电子阅读器“文房”。再有握有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的盛大,自己做“盒子”和手持设备。他们会说:不就是搞个硬件嘛,台湾的OEM商一大堆。

    事件二。也是联想,刚刚推出了IdeaLife的桌面终端软件。这款软件整合了六七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内容,比如中新社的新闻、酷6的视频、起点的小说,向其电脑用户提供。顺理成章的是,IdeaLife还将很快推出“电脑健康扫描”的杀毒服务,以及渐成潮流的SNS。是的,这些掌握有三四成市场份额的硬件商整合网络服务,还是有些力量的。

    事件三。Google和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达成协议,针对在后者商店中销售的智能手机,免费预装Google的移动应用,借此来吸引顾客和提高竞争力。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在百思买手机销售部门双方推出了名为“移动办公(Walk Out Working)”程序,通过它免费在兼容智能手机上安装Google Mobile App,让用户可以从任何手机上快速搜索Google网站。

    这意味着:即便硬件商对于整合网络内容还迟迟不动手,渠道中介就开始着急了。他们为了增加销量,主动跳出来做整合。百思买副总裁说:“消费者希望使用智能手机,而且需要更多相关应用。问题是他们需要得到帮助,来了解可以使用哪些应用和如何使用。”

    事件四。这个事情有点绕弯子,不过更刺激。

    苹果CEO乔布斯正在协助重新设计迪士尼商店,并向后者传授苹果在零售体验方面的研究。具体就是,乔布斯终于让迪士尼意识到苹果一直深知的一件事:世上有许多地方可以购物,但没几个是人们真想去的。百思买里也能买到iPod nano,但许多人宁愿驾车30分钟绕道前往苹果零售店,只因后者能提供更好的体验。

    乔布斯向迪士尼建议改造零售店。迪士尼将在繁华地段开专卖店。消费者不仅可以在专卖店中购买玩具、电影和服饰,还能购买迪士尼乐园门票或剧院门票。迪斯尼商店因此更名为“想象力公园”,类似于休闲娱乐中心,商店装会潢天翻地覆并且融入康乐活动。这里能让孩子们选择喜欢的电影短片、参与卡拉OK比赛、通过卫星和迪士尼频道明星实况聊天。迪士尼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大吵着要光顾商店并且驻足不前,其结果自然会拉动销售。未来五年迪士尼将在每家门店上花费大约一百万美元,用以重新装饰和加入互动科技设备。

    这跟软硬结合的思路一脉相承。之前迪斯尼专卖店仅出售硬件商品,但现在,要让顾客在这里体验到迪斯尼的软服务。是的,出这个主意的乔布斯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否则不会有iPhone的成功。

    事件五。这最后一个才算得上经典。

    还是百思买,不久前和TiVo结盟,TiVo是电视节目录制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的生产商。百思买会在其1100个连锁店里隆重推介TiVo,拥有近200万用户的TiVo会为百思买提供一种特制的有更丰富功能的录制机。

    首先,TiVo通过整合进新的服务功能,改变自己传统硬件制造商的定位。人们对Tivo的传统印象是,Tivo只是一个把电视节目录制下来的机器。但Tivo的新产品把很多互联网节目也融入进来,把Tivo变成一个节目聚合器。Tivo连上互联网,就能看Youtube、从亚马逊和Netflix上下载电影、甚至定比萨饼、从亚马逊买东西。

    而百思买也要逐步改变自己“出售硬件产品的渠道”这一传统定位。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商品放到Tivo上来出售,Tivo用户在客厅里通过遥控器就能买到百思买的商品。这个做法,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互联网服务的一环。去年,百思买花了1.21亿美金收购了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Napster。而作为TiVo和百思买合作的一部分,Tivo会把Napster的音乐订阅服务提供给Tivo用户。

    这里,不能再把Tivo或者百思买看出是单纯的硬件商、服务商、渠道商,他们相互融合、相互支撑,难分你我、水乳交融。这两家公司都成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对它们的传统看法。我相信,这就是未来。

07:24 Web Analytics TV with Avinash and Nick » Google Analytics Blog
This is the fourth video in our recent Rapid Fire series which we are now calling Web Analytics TV. In this series you share your most burning questions via the Google Analytics Google Moderator site and we answer them.

Here's the list of last week's questions. We enjoy hearing from you, so please keep the questions coming. Like the hosts Click and Clack from a long-standing radio show called CarTalk, who will answer any car question that exists, we'd love to do the same for web analytics. Call us Data and Point? Hm. Click and Clack is catchier. If you can think of a name let us know. But please, ask any question related to web analytics. Tools. HiPPO's. Reporting tips. Challenges. All are fair game, so ask away.

In this episode we discuss:
  • Tracking social media referrals in Google Analytics
  • Why do I see clicks with 0 visits in Google Analytics keyword reports
  • Does sharing data with Google Analytics have an impact on Organic Search rankings?
  • How to track Google custom site search engines in Google Analytics
  • In keyword reports how to change '+' characters into whitespaces
  • How advanced profile filters work
  • Best practices for reporting user "engagement"
  • What insights can you gain from the content drilldown report
  • How can one change the cookie duration of visits
  • How does one become excellent at web analytics



Here are links to resources we discussed in the video:
We'd love to hear your comments or questions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below, and let us know if you find this helpful.

Also, if you have a question you would like us to answer, please submit a question or vote for your favorite question in our public Google Moderator site. Avinash and I will answer your latest questions in a couple of weeks with yet another entertaining video. Thanks!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10-01-06
  一月 2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