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llection of minimalistic textual animations with jazz music, stripping away interactivity, graphics, photos, illustrations, & colors to leave viewers with the experience of anguage & sound.
[link: yhchang.com (Lotus Blossom) & poemsthatgo.com (The Last Day of Betty Nikomo) & yhchang.com (full collection) & uiowa.edu (interview)]
see also giant steps animation.
本週, 一顆著名的小行星將飛躍地球附近: 小行星 1862 (阿波羅).
小行星 1862 發現於 1932年, 是第一顆被確定會軌道橫躍過地球軌道的小行星. 在其發現後, 又陸續有類似的小行星被發現, 這使得科學家們認識到小行星撞擊的危險並未隨著恐龍時代的終結而終結. 當然, 本次小行星 1862 飛躍地球附近並不會有發生撞擊的危險 :-)
小行星 1862 (阿波羅) 在 5 月 8 日最接近地球時, 只距離地球 1070 萬千米. 南半球的觀測者通過大型業餘望遠鏡即可看見它, 屆時, 這顆寬度達到 1.7 km 的小行星連同它微小的 75m 的"小行星衛星" "S/2005 (1862) 1" 將穿越 顯微鏡座 和 天鶴座.
軌道模擬: 小行星 1862 (阿波羅) (需 Java)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两个人吵架时说,这是我们俩的事,与你无关,这就是“2”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经常会说,吵架是你们的事,但道理只有一个!这就成了“3”的世界。
人类从能够感知世界开始,首先是以“2”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他们往往只注重自身和自身以外的世界发生关系,到后来逐步引入了一个第三方的角色,这个第三方开始是人格化的“神”“上帝”之类身份出现;到了理性主义时代,逐步用“客观真理”“自然规律”之类的概念替换;再延伸到社会学范畴,就有了“法律”“伦理规范”之类的东西了;在计算机领域也有第三方的数字证书认证之类的。无须质疑,“3”的世界是人类认识方式的革命和进步,它是构建当前人类文明体系的重要的思维模式!
牛顿的绝对时空,就是非常典型的“3”的世界,有了这个世界唯一的,绝对的标准,为我们构建数学模型,比对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判定理论的对和错都提供极大的方便。现代科技和社会采用的世界标准时间,标准度量单位,都是基于“3”的世界。可以说,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深入我们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科技领域,甚至是整个思维唯一可靠的模式了。
但是,历史总是丰富而多彩的,人的思维更是捉摸不透。当我们毫不怀疑地生活在这个“3”的世界的时候,有些不安分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却开始了复辟!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好友哥德尔也是一个。狭义相对论既无情又武断地废弃了这个绝对的参考标准,重新回到了“2”的世界,在他的狭义相对论中,的的确确重演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话,“吵架(世界的测量结果)是我们俩的事,不关你!”
1939年到1946年我在昆明,享受到生活贫苦而精神食粮丰盛的乐趣。特别是因为和金[岳霖]先生及几位别的先生和同学都有共同的兴趣和暗合的视为当然的价值标准,觉得心情愉快,并因而能够把工作变成了一个最基本的需要,成为以后自己生活上主要的支柱。我的愿望是:愈来愈多的中国青年可以有机会享受这样一种清淡的幸福!
五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