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跑了的厦门马拉松。
因为前阵子没怎么休息好,训练时间比去年短,也不如去年有规律,前一个星期开始犹豫是否参加,直到1月4日才决定还是去跑一下,毕竟这是今年的计划之一,得开个好头。
跑的那天早上在去会展中心(起点)的的士上突然发现居然把计时芯片落在酒店里!赶紧回头去拿…[此处删去发疯抓狂懊恼250字]… 等跑过起点的时候,已经过了8分钟,起点计时的踏板已经撤走,这说明等我要么没有官方记录的成绩,要么成绩比实际时间多八分钟。
今年厦马改期到1月初,天气比去年三月底要冷许多,前半程双手冰凉(准备好的手套因为匆忙没戴上);在10公里处才第一次停下喝水,在22公里处才找到路边的厕所解决了从14公里开始就越发汹涌澎湃的尿意;
因为迟到,起跑后就跟跑10公里和5公里的挤在一起,人很多,速度很慢,这“意外”的好处是一开始不会太快(尤其是我还没机会热身),但也一直没能让我找到能够“跟跑”的人。
第一次跑全程没有感觉到肌肉要抽筋的症状,包括最后几公里的加速;跑后的感觉比去年轻松许多,恢复也很快,跟平时跑完25到28公里一样,再从最后几公里的表现来看,要提高成绩,耐力应该不再是瓶颈,将来训练的重点应该多放在提高速度上,尤其是长距离负荷下的速度训练;
最后官方成绩:4小时50分25秒,第1665名。比去年差了很多。
个人秒表计时:4小时42分35秒。
下面两张图是我的Polar S625x的记录:
第一张是在距离上的心率和速度变化:
第二张是在时间上的心率和速度变化:
今年还想再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应该是下半年了,是跑北京(10月19日)呢还是上海(11月30日)?
其实准确的说,我的主题是,生活在豆瓣小组。
很多豆瓣 er早晨进了办公室,收下信,开始进豆瓣九点和各个新闻小组扫荡前晚的
如果今天过的很衰,办公室很压抑,就三五不时的去看一下我们都爱冷笑话小组,一定可以爆笑的出来,每天都有精华帖。而且
上网时间太久,闷了,可以来看看网站推荐 ,我过去也觉得这个小组很无聊,但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觉
好吧,下班之后,如果你跟我一样,下了班就回家,赖在家里不爱出门
马上要过周末了,每个周末,我一定要Elvita告诉我我都可以去做什么,看什么,听什么,玩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豆瓣 er,无论你生活在 北京还是上海或者南京西安 ,你都有办法通过豆瓣小组来指导你周末的活动喔,城市豆瓣小组常常
好吧,终于要放大假了,你想去旅行,嘿嘿,没问题
如果你喜欢 创意生活、创意设计,那我个人的经验是,没有任何一个网站或平台
你喜欢的杂志或者报纸,相信我,不管多偏门的小杂志
如果内心深处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世界,都多多少少的自闭着
如果你不是那么孤独而另类,你喜欢做菜,那豆瓣食谱可以时时丰富你的餐桌;如果你热爱心理学,那豆瓣有越来越多的心理
我把 blog写到这儿的时候,贝妮提醒我说,更应该搞搞那些足够有趣又相当之不
一篇 blog的文字可以承载太少的内容;而豆瓣同学们的想象力又是那么的无穷
生活在豆瓣,生活在豆瓣小组。
一个字:贱
两个字:皮痒
三个字:自找的
四个字:没事找事
五个字:吃饱了撑的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作者:魏武挥
英国人Gillian Doyle写下了如是精辟的一段话:
随着观众的减少,广告商不得不(在主流频道上以通货膨胀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广告时段去吸引它们所需数量的观众。这一现实情况解释了激烈的竞争导致高广告成本的悖论(《理解传媒经济学》,p.54)
这段话非常一针见血,品牌们面对广告的无奈被描述得淋漓尽致。
科学技术的日渐昌明,带来这样一个事实:媒体越来越多了。这个世界不仅有数目繁多的电视台、广播节目、报刊杂志、直邮彩页,还有为数众多的网站,以及基于液晶技术上的各式新型广告牌。这些广告牌从大街上直入电梯、楼宇,乃至卫生间的尿兜上。大众,已经被广告所包围。
然而,无论人类的财富得到何种方式的增长,人类的时间,却从来没有增长过。每个人都有且只有二十四小时,都需要睡觉吃饭读书工作。人类本来已经有限的空余的注意力被各路新型媒体(这里我不愿意用新媒体这个词)切割得支离破碎,碎片式的注意力,让品牌们觉得日益困惑:我怎样将我的商业信息送达我想要的目标客户眼前?如果这个困惑得不到解决,那么,前面所提到的两个交换,就显得十分困难。
为了让这个困惑得到消解,品牌们采用的办法是:加大投入。八十年代央视的标王广告可以让一个小品牌一夜成名的历史既然已经过去了,那么,我就投入十个标王广告。既然媒体如此众多,那么,我就投向更多的媒体来完成我的商业信息的推送(很可笑的是,这被一些人认为这就是整合营销传播)。媒介通路的增多,非常诡异地导致品牌对于广告的需求增多,于是,广告价格在全球,以年15%的比率在增长(这里也有通货膨胀的因素)。这就是Doyle的悖论。
品牌们虽然一掷千金地投入更多的广告,但它的目标:受众们,似乎越来越不买账。有理由相信,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忽略广告。为了让受众不能忽略广告,品牌们还做了很多“强奸式”的广告推送手法,比如一直被人诟病的垃圾短信、垃圾直邮和垃圾邮件。这种强奸式的做法引发了更大的反弹:受众从忽略广告到反感广告。这种情况,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靠喝海水来解渴,越喝越渴。
问题的关键是,受众其实并不会忽略(反感)广告,他们只是忽略(反感)他们不需要的广告。我个人在购买在购买汽车时,无比注意各类汽车广告,甚至到了主动搜寻的地步。原因很简单:我需要广告来帮助我完成这次交换。品牌们如此大张旗鼓地投入广告,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也许,看到这则广告的人并不需要。铺天盖地的广告,导致这个不需要的比例在增大,于是,今天的广告费,不是被浪费了一半那么少,浪费了八成,或许都是保守的。
品牌们把眼光还投向了“细分”这个概念上。理论上讲,如果能找到确实需要的受众,广告的确能够达到所谓的“效果”。不过,这只是理论上而言。细分这个概念在实际操作上并不好掌握。有钱有地位有文化的受众群体是各路品牌争夺的对象,但正如我前面举的例子,在我完成了汽车购买后,我不会再对汽车广告信息感兴趣(也许我可能通过看广告来满足我这样一个心理:我挑对了车)。受众的类型固然重要,但消费欲望生成的时间点也相当重要。依靠大众传播,是无法判定后者的。
无论人们变化出多少新型媒体,它们依然采用的是大众传播的手段,但问题是:这个社会的大众,还是以前的大众吗?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导航设计是结构层面设计中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软件中,导航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是否能够流畅。面对较复杂的导航,我们第一反应是将其简化。所以在一些复杂的企业级管理软件中(如SAP、金蝶ERP、浪潮ERP等),提供用户直接通达某位置的快速入口;有些软件则提供收藏夹,让用户把常用的地址收藏;有些则从导航交互的方式上寻求解决办法。
1、在路径层面上提供辅助导航
提起辅助导航,我们会马上想到搜索框、快捷入口、收藏夹等等,之所以会马上想到这些,是因为这些形式让我们的使用更便捷。
图 1-1 SAP界面上的快速入口
SAP上的快速入口,为较熟的用户提供便捷的入口,因为SAP是一个很复杂的企业管理软件,有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等等,覆盖企业中的各行业,但通常单个用户一般只用其中的一个,比如你是会计师,那么你通常只用到财务管理模块,这时候你只是想打开软件就进入财务模块,快捷入口无疑解除你使用导航树的痛苦。
图 1-2 卓越网(电子商城)上的搜索框
电子商城网站是内容较多的网站类型,如果单纯从导航去寻找某个产品,会令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而搜索框,可以便捷的通过关键字来检索,相信大家已经体验到它的便捷了。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手可以通过“分类页、导航树和检索”的形式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由于“地形”不熟,不可能有快捷的需求;大部分用户还是喜欢用“简洁导航、收藏夹”之类的形式,这样我可以挑选我想要的进去;如果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直接“搜索框和快捷入口”,我直接跳到我想要的地方,很迫切!不想浪费更多的时间。
2、组织形式也会带给我们好的体验
导航的组织形式很多很多,在软件里,vista系统的路径条曾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通常都被系统传统的做法束缚了,vista系统突破了这个的思维,也很值得我们借鉴,不但在组织形式上,在思维上也值得我们借鉴。下图是我截取的一个例子。
图 1-3 vista系统的路径条
3、鱼眼菜单给我的思考
词典的导航,我们通常都是通过搜索,然后根据搜索来查找某单词的释意,但当我们只记得前一、二字母,完全不记得单词的时候,查找是很麻烦的事情,无论是翻书本字典,还是电子字典。这样如此繁多的检索型导航,看下面金山词霸的表现形式。
图 1-4金山词霸主界面
滚动条的拖动,或者翻动书页,都会让你浪费较多时间。Fisheye menus是HCIL(人机交互实验室,UMIACS的下属实验室之一)的研究成果之一,为了浏览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内容较多的菜单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但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词典类导航设计的借鉴。下图为他们的鱼眼菜单:
图 1-5 鱼眼菜单
随鼠标的点击做大幅度的导航,而三角号为微调的工具,相信如此设计,使用起来会顺畅好多,在也不用去拖动那个难用的滚动条。针对内容较多的检索导航,相信我们会有收获。
试想,如果为你的电子词典设计一个这样的检索形式,很容易能在一个不大的区域里,方便的检索到某个单词,况且还可以配合搜索框使用。相信一个简单的思路,会改变用户痛苦的体验。
4、小结,认知的有限性和导航设计
人类的认知是极其有限的,只能很容易的搞清楚简单的问题。我们在设计导航时,也遵循人类的认知法则,尽量让用户一目了然。如果你设计的导航,让用户很费劲或者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搞清楚,无疑是失败的体验(除非设计目的就是这样)。
没错!“关注你的用户就好了”。设计导航,就是要符合所对应用户的认知度。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一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