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d by Feng (Freeman) DING
好玩的是,当他们回避困难的时候,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早已经给自己找到恰当的借口——太强大太有力乃至于他们真诚地相信——“我喜欢做有创意的事情,那些事太枯燥,确实提不起兴趣来……”
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一直在忙,却总是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工作中总是可以遇到这样的人,回想一下上学的时候也总是有那种天天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不离板凳,却成绩不是一般地差的学生。这种人的存在往往使人们禁不住怀疑“努力”的可靠。还好,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而已。
他们的效率很差。根源在于,他们其实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难度的工作。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相对简单的部分与相对困难的部分。如果这世界的所有任务全都是有简单的部分构成而全无困难之处,那就没有人会遇到挫折或者遭受失败了——可现实的世界明显并非如此。
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然而,很多人会在潜意识中回避困难,于是乎他们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几乎全部时间都被用来处理简单的部分,至于困难的部分,干脆“掩耳盗铃”一般地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会自动消失……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倾向,那么再多再巧的时间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本质上来看,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永远完成不了。所谓效率需要任务完成才能够衡量,这样看来,对于逃避困难的人来讲,无论他们最终花费了多长时间,但因为任务没有完整完成,所以,根本谈不上效率(相当于分母等于零)。
学习上,比如:准备托福考试,天天只做阅读听力,但不去练习口语和写作;工作上,比如:做项目计划天天讨论WHAT却从不提及HOW;生活上,比如,天天给对恋人说我爱你却从来不花时间想想人家真需要的是什么……都是同样的恶习在背后: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
李宗盛不是一般睿智的人,他不用絮絮叨叨地讲道理,因为他是歌手,但他总是可以凭直觉意识到最重要的差别。这首歌的名字叫《你像个孩子似的》:
……
工作是容易的 赚钱是困难的
恋爱是容易的 成家是困难的
相爱是容易的 相处是困难的
决定是容易的 可是等待是困难的
……
我常常发现我的学生中有人有这样的倾向——回避困难。好玩的是,当他们回避困难的时候,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早已经给自己找到恰当的借口——太强大太有力乃至于他们真诚地相信——“我喜欢做有创意的事情,那些事太枯燥,确实提不起兴趣来……”
我就只好拿我自己的经历给他们讲道理。我的词汇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些年一直卖得很好。最初我花了多长时间写完这本书呢?九个月。那本书最重要、最核心、最有创意的是什么呢?是通过语料库分析而后统计词频再反复筛选出来的“托福考试中出现两次以上十七次以下的核心词汇”。这些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呢?收集处理语料库文本大约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而统计词频呢?由WordSmith软件完成——只需要几十秒。那剩下的八个月在做什么?在做最没有技术含量、最枯燥最无聊的“拷贝、粘贴、编辑、整理、审阅、修改、反复……”
咖啡粉末,要有水才能够喝——其实还要加上糖加上奶。不用水,不加糖不加奶,直接把咖啡粉末放到嘴里咽下去会被活活苦死的。回避困难的人就好像干吃咖啡粉末一样,其实那是相当地苦不堪言……
眼看年底了,又可以开始回顾总结,写些东西放到blog上充数了。
Thunderbird又继续用了一整年,工作,个人和Gmai上的邮件l都用它来收发,Gmail的web界面只有偶尔需要搜索的时候用到,所以gmail最近推出theme的功能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以下是我使用的扩展中最常用和认为值得推荐的。
签名和加密
自动压缩附件,省去手动做压缩包的麻烦,而且它能根据文件类型和大小(可自己设置)来判断是否要压缩
提供日历的基本功能,另见Provider for Google Calendar
不需要打开浏览器访问,可直接在Thunderbird里对Google日历进行操作
如果邮件内容是diff的结果,能够用颜色标记方便阅读 (我把项目svn的每次提交的diff都发给自己)
鼠标手势,读邮件列表时很方便
设置引用内容的字体颜色,方便阅读邮件列表
用图标显示邮件是用什么客户端发出的。没什么实际用处,但是满足了Geek的八卦欲
删除标记为垃圾的邮件
月初的时候去纽约,后来因为Swordi.com的域名在11月7日到期了,续费没有成功,所以就临时开设了http://cn.oliverding.com来写一些关于2008中文网志年会的内容。
现在那里已经有五篇关于年会的内容了。
11月10日:中文网志年会Slideshare.net今日幻灯故事:TED中国粉丝团
11月11日:中文网志年会Slideshare.net今日幻灯故事:2018中国教育创想
11月14日:中文网志年会Slideshare.net今日幻灯故事:概念Blog创想
11月15日:中文网志年会Slideshare.net今日幻灯故事:自由灵魂·百感交集
11月16日:中文网志年会SlideShare.net今日幻灯故事“美好架构,美好未来”
现在swordi.com的域名已经续费成功了。不过,现在对于新旧两个blog如何处置,还没有完全想好。各位读者如果读到这里,请移步过来留言,给小容一些建议,顺便也可以谈谈你阅读大学小容这个blog的一些感想:)新blog那里会暂时继续把2008中文网志年会的“今日幻灯故事”这个系列写下去。
说到了读者来信,刚刚好今天收到一封最新的读者来信,他发现这个blog之后,连续看了两周。并从深圳发了这封邮件。下面是邮件的全部内容(仅仅略去了名字):
小容:
你好!
网上无意看到你的网站,然后连续看了两个星期,觉得写的东西非常不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很多东西都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
其中,你的观点”三个Feed,就是一个老师“我非常赞同,以前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面对面的比较好,并且有实质的感觉,但看了你的文章,并觉得我的观点比较狭隘,因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一定能时刻见面聊天和交换看法,但是通过网络可以,如果需要通过网络,让别人主动认识自己,BLOG就是个好东西。我以前的博客,都是宣扬一些个人的感情或者情感的东西,并没有做到”品牌”的效果,看来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欠缺。
对于邮件组和Skype的认识,我非常赞同,从大学时代,我很推崇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有个最好的优点,就是不比时刻双方互相都有空,可以接触时间上的平等限制,并且能够很好的分享生活和工作上的东西,例如照片和文件等。但由于学校的网络不好,已经工作后公司的网络问题,对Skype认识不深刻,使用不多,但觉得本质的变化,是从书面转向了语音,毕竟人类的交流,最主要的还是语言上的交流。
以上,非常感谢你写出的文章!
一位读者 于深圳
很感谢这位读者的来信,对于blogger来说,反馈和交流是最好的书写动力。羞愧的是,这个blog的写作主题庞杂多样,目前使用的Blog软件版本只有tag,没有分类功能,也没有存档清单页面,在内容的组织和整理上令小容抓襟见肘。
温故而知新一直是blog软件带给blogger的一个挑战。微blog,Feed聚合,以及更多的社会化分享工具带给我们许多“知新”的机会,“知新而如何温故”成为一个更大的挑战。
接下来的一些时间,2008年底前,小容将会好好整理一下这个blog上所写的东西,顺便整理自己的思考:)
十一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