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有时间更新这个blog,就发布一些旧文在这里吧。这篇是2004年10月10日写的文章。2004年是Oliver网络生涯的转折年份。当年,有个朋友介绍了MIT开放式课程中文翻译计划给Oliver, 后来MIT开放式课程中文翻译计划更名为OOPS,Oliver参加了更名后OOPS的LOGO征集活动,在经过网友投票之后,Oliver的设计被选中,一直延用至今。这段经历开启了全新的网络旅程。
这个朋友,并不像飞猪在06年的采访里写到那样是Isaac, 而是Oliver现在的太太。一年之后,她离开了那个城市,三年之后,Oliver也离开了那个城市。那个记载着当年对那个城市热切期望的网站,也成为沉沉浮浮的网络里的一座废墟。
所幸的是,这篇旧文所期待的公共空间,现在却在各个城市兴起。网络不仅赋予人们鼓起市井雄心的力量,也促成人们在从虚拟空间回归现实,在同城活动中成群结队。
· 动感地带,神采奕奕年轻的脸
10 月3日的上午,在晴朗的阳光下,一些年轻的身影活跃在开化岛西湖边的东侧,这里是省博物院的美术馆所在地,正在举行的是小容上次说的动感地带2004福建高校动漫嘉年华联展,在展览厅内悬挂着年轻动漫爱好者自己的作品,而在户外,几级阶梯,一个背景板,就搭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表演台,兴奋的人群自然围成丁字型,在主持人简单的开场白后,年轻的发烧友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扮演起自己喜爱的角色。
动感地带似乎正在成为年青人活动行销的先锋!
小容自然是不晓得他们扮演的是哪些角色的,不过,一直以来喜欢偶尔买一些动漫杂志,此外,还收藏一些奇怪的杂志,比如《惊奇档案》、《玩具王》、《游戏与软件》、《科幻世界》之类的杂志,这些充斥着想象力与激情的杂志,总是能激起小容的莫大兴趣,创意工业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广告和媒体传播领域,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这才是小容所一直对动漫产业抱有浓厚兴趣的原因。现场的脸个个神采奕奕,每一个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可以说是自己兴趣爱好的节日……这种表情,小容只在平面设计大师王序来福州的时候曾见过。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抽一些时间出来,和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一起聆听大师的教诲,或者交流彼此的心得,互相观摩最新的创作,这些无疑是令人幸福的事情。
写到这里,小容又想起那个座落在群山环抱中的小城,曾经何时,那片淳朴的土地上保持着良好的社群文化传统,没有卫星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然而那时候的人们却有着隔三差五的聚会传统,各种各样的文艺比赛或者活动,在城关以及每个镇上展开,小城的青年们通过兴趣小组、培训班以及跨学校的县级比赛,互相联系得非常紧密……因为地理和历史,所以造就一个其乐融融的自给自足的文化社群。如今,已然很难找到这样的场景了,电视里播放的是全国统一的节目,电脑屏幕里滚动的是全球性的资讯,人们越来越缩在自己的家里,透过通讯工具与越来越远的外界建立联系,却越来越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乡邻。
当信息技术的发展,带领传统的市镇进入到地球村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保有我们的传统呢?如何善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本地的产业发展,增进本地的社群交流,传承悠久的文化传统呢?现在大家都习惯于在网际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沟通和交流的对象,却忽略了从家里走出来在本地凭籍兴趣结成其乐融融彼此互助的社团。如果我们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因为老掉牙般找到知己而兴奋,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透过网络在本地结成更紧密的兴趣及互助社群?!
· 走出美丽的数位次元世界
一位刚刚参加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中文化项目的义工,在他的网志里写下这样的标题:”美丽的数位次元世界”,他说原来他一直不相信虚拟的网络世界除了提供信息和查找资料以外,还可以带来多少的实际效率,不过自从开始成为网志写手,并认识一些朋友,进而加入到开放式课程计划的时候,他开始相信,基于一致的理念和兴趣,陌生人完全可以结成社群,为一个目标而努力,集合民间的力量来创造跨越公司边界的社会性效益,而参与这些社群的人普遍比没有参与这些社群的人们,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10月3日在福州高校动漫联展会场现场涂鸦支持动漫艺术的Fans!
也是籍由网友的推荐,小容得以参与这个开放式课程计划,为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而这个计划的主创者朱学恒先生,也让小容由衷地敬佩。这几天他从台湾寄来一本《天下》杂志,这是小容所最喜欢的台湾杂志,比起大陆许多充斥着口水和金箔的杂志,《天下》无疑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社会性观念杂志,这或许是后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然而,小容相信,这个海峡彼岸”混乱时代最冷静的声音”,对于海峡这边的大陆同胞无疑也是一面镜子,它或许可以为我们在喧嚣糟杂的经济转型年代如何穿越险象环生的丛林提供有益的参考。
创作共用协议的创始人,史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雷席格先生,他穿着黑底蓝字写着”创作共享,天下为公”字样的文化衫,站在《天下》杂志的”时事热线”栏目里,对于小容来说,这本来自海峡对岸的杂志,无疑是走出美丽的数位次元世界的第一步。
链接越多,力量越大;链接越远,价值越大;共享越多,收获越大;贡献越多,幸福越大……
· 把智慧献给城市,将幸福还给自己
就是这一期的《天下》杂志,和大家讨论幸福感的话题,他呼吁城市要把幸福还给人民!一个城市给予市民的幸福感有八大面向”未来潜力,人民富足,妇女友善,年轻活力,生活安全,环境美感,老年安养,财政稳健。”其实,正如文章所说的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基因,每一个城市都有值得你热爱的理由。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不是将自己当成一个”城市公民”?!诚然,我们的城市总有这些那些的缺点,然而比起硬件的落后而言,软件的落后更为可怕,当这个城市的文化渐次低俗、人们思想开始贫瘠,那才是真正悲哀的开始。我们曾经了解上个世纪太平洋彼岸嬉皮士运动的一些背景,哪些跨掉的一代,他们为什么要跨掉……当很多人要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希望留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不要失望。
玩cosplay的Fans,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是幸福的!
坚守城市的人们并非无事可做,对这片土地的共同情感,将在我们彼此的心间激起共同的远景,而这个远景可以让我们结成一个社群,不论是在线上世界,还是线下空间。硬件的升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功;而软件的改善却绝非政府的专利,来自草根的自由集结才是文化兴盛的开始。以《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名闻遐迩的弗兰西斯福山在《信任》一书中分析:
所有高信任度的社会,也就是自发社交性高,同时中间层社团非常多元化的社会,比如日本、德国、美国都由民间自动发展出强大而向心力高的大规模组织。这些国家的政府虽然偶尔会介入刺激衰落的产业、赞助技术发展,可以他们干预产业的程度远远比那些一头是家庭一头是政府的马鞍型国家(比如中国、法国、意大利)更低。所以,这些高信任度的国家,他们的社会最强势的组织落在中间部位,无疑,他们从工业化开始就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与此相关。
透过网络,因为热爱这个城市,我们可以结成友爱互助的虚拟社团,把智慧献给城市,让彼此的信任变成城市文化的美丽风景,让偶然的邂逅变成持续的关怀,让家和政府之间更多积极活跃的身影。
完稿于2004年10月10日
八月 2009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