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49 MsnNext:IM的人际关系+人脉公告 » 【刻录事·二零零七】
前几天注意到MsnNext.com的时候,因为上面没有任何的说明信息,担心隐私的问题,没敢用。 今天看到有文章传言说MsnNext是罗川团队的作品,于是尝试了一下,感觉颇为震惊。不过查询 whois.sc/mennext.com后,可以看到该域名属于zhang  benwei ,也就是5sai.com的东家,心情一下落了下来,后悔使用了该服务,说实话,我对他们的隐私保护政策一点都不信任;另外,颇为担心的心境也回落下来了,嘿嘿。 MsnNext.com这个域名注册于去年11月3日。很有趣,也有传言说张、罗以及Myspace.cn有关联。 MsnNext的做法很聪明: - im拥有最大的,现成的人际关系网,msnnext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获得众多的用户,不用像我们这样一点点辛苦的经营。 - MsnNext有个Web版,实际上,扩大整个窗口和版面,就是一个基本的SocialNetworking服务了。 -  人脉公告,也就是在自己联系人以及联系人际关系内分享信息的方式,一直是我认为SNS中最有前途的创新和应用(当然,它的成功是需要前提的,可惜若邻网络和这个MsnNext都没有意识到)。 嗬嗬,再卖卖我在若邻的时候写的关于人脉公告的文字: 不断挖掘人脉的使用价值,首创了基于人脉的交流系统:人脉公告,帮助人们在自己的人际圈子中分享发布信息,成为继 BBS、IM 群组、圈子之后的社交流群新模式。 和 BBS 的匿名交流不同,人脉公告是实名的,每个人之间都相互的认识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和 QQ、Skype 即时、封闭的单线程聊天不同,人脉公告可以被朋友的朋友读到;和众多交友网站基于兴趣聚合的圈子不同,人脉公告是基于社会关系的、泛主题的交流。 使用若邻网络管理人脉的人们,可以发布人脉公告,这则公告会被自己的联系人看到,大家相互之间能够讨论。借助这个公告,用户的联系人之间多了一个相互认识的机会。 如果用户发的人脉公告需要更多的帮助或者值得分享,他/她的联系人可以把公告转发给他们的联系人,这无形中增加了交流的人群,重要的是,这个人群是实名并且熟识的。通过转发和讨论,朋友的朋友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这也增加了拓展人脉的可能。 因为是实名,而且是在人际圈子中交流,相互之间只能借助人脉通联,所以没有了 BBS、圈子等的吵杂,沟通交流的效率也高了很多。 对于若邻的人脉公告,关注国内互联网创新的 i.blogbeta (i.blogbeta.com) 评价说:“相比国内其它 sns 服务,若邻在内部信息传递上确实别有风格,它没有采用常用的 group 或者 bbs 的架构,而是通过朋友之间发布公告和大家传递公告形成信息交互,这种信息交互方式确保信息的传递完全在你的人际网络内进行。” 业内专家认为,人脉公告这一模式的创新在于:开拓了一个介于私密和公共之间的可信任的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这里的信任来自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实名; 有了人脉公告这种形式,互联网上从私密的 email 讨论到基于人际关系的人脉公告,再到公共的论坛,基本上就能满足人们的不同交流需求。 基于IM和人脉公告之上的MsnNext要想成功,第一,必须解决被公众信任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相信它?!第二,要解决隐私的问题,它不像Web的SNS,可以有选择的建立并分享关系,可以设置隐私权限;第三,就是要理解关系,理解不同关系流动的不同讯息的类型和作用;第四,讯息的人际流动的把握。
Source favicon23:00 苦行记 » Blog on 27th Floor
昨晚看电视翻到中央6,看到在演一个还有点神的片子,一个大胡子在毕业典礼上演讲,讲一段就演一段他讲的故事。看了老半天,才明白大胡子是马克·吐温,他讲的故事也就是他的长篇小说《苦行记》。

这个小说虽然早已进入公共领域,但还没有看过,幸好有网络,今天找了一个翻了翻,还真是很不错。不过在重点的几个故事上,感觉还是电影演得好。

这个故事就是讲1860年代马克·吐温在美国西部淘金的经历。其中有一段讲他淘金比较失败,也没发现什么大的矿脉,又想起家人对自己的托付,不免有些失落,于是就到处流浪,困了就随便在山林间睡了,醒来迷迷糊糊继续走。电影里不但演得很是落寞,台词也很煽情,很是痛悔自己虚度时光,一无是处,但又不知道往哪里去。想一下,一个年青人半死不活地歪在一棵树下,眼睛焦点定在无穷远处,周围只是大山和树林。

但翻完小说,发现最像的是这样一段:

下一步怎么办?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十三岁就进入社会自谋生路,我有许多挣得饭碗的机会,但取得的成就并不会吓你一跳……我在杂货店当过伙计,只干了一天,那天我吃了那么多糖,老板没再叫我干什么事;他说他想要我出去,这样我就能给他当个好顾客。我研究了整整一周法律,接着就不干了,因为那东西太罗嗦讨厌。我在铁匠铺干了一阵子,但我浪费了许多时间去鼓捣那风箱,想让它自动鼓风,我狼狈地被师傅赶了出来,他说我什么也不会干。我在书店里当了几天店员,顾客的没完没了地打岔,使我无法安安静静地看书,于是老板准了我的长假,还忘了告诉我这长假到底有多长。有一年夏天,我在药房当伙计,但我开出的处方很不对劲儿,似乎我们卖的胃唧筒比卖的苏打水还多,于是,我只好离开。我设法当了个普通的印刷工匠,心想有朝一日会成为富兰克林第二,但不久就断了那个念头。在爱丝梅拉达“贫民院”没有我立足的地盘,再说,我总是象个笨手笨脚的排字徒工,眼巴巴地望着那两年学徒期满后有所成就。我一开始排稿,工头们总是说“今年某个时候”将会采用的。我在圣路易到新奥尔良航线上当过一个普通的引水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我是无可指责的,每月二百五十美元的工资,不交房钱与伙食费,我真想又站在舵轮后面,再也不到处流浪--但是我象许许多多可怜失望的矿工一样,近来在夸大其词的家信中,傻乎乎地夸耀我那隐矿脉和欧洲旅行,我想,“现在我全完了,我绝不回家去受人同情,遭人耻笑。”我作过私人秘书、银矿工和炼银工。几乎样样都一无所成,现在──下一步怎么办?


至少在书里,马克·吐温还是相当地帅气,哪怕已经要吃不上饭,也还是有趣的,不像电影里有点文艺青年了。

不过马克·吐温还是尝试的比较多,毕竟他不用上大学,更不用读研。他试了各种职业,有适合的,也有不适合的。他最后还是幸运的,他不经意间给报社写的稿子居然让他成了那家报社的记者,每周25美元工资,比挖石头的每周10美元高了不少。他找到这个工作后就安定下来,开始了办报和写作,很快就成功了。

片子里另有一个悲伤的情节,就紧接在他这一段游荡后面。他走到一处漂亮的山谷,一片草坪,一座大房子,住着一位好客的中年人,屋子里一尘不染,颇具风格。男人介绍说,这是他的漂亮老婆的功劳。并且力邀年青人住到周末,因为到那时他妻子就会串亲戚返回,就能见到他了。于是他们就等了几天,期间男人的朋友们也来帮忙准备,说要办个大晚会。终于到了那一天,大家唱歌跳舞,可直到天黑,也没有女主人的身影出现,正当男人要说话时,他的朋友给他一杯酒,大家一饮而尽,然后男人就昏睡过去。

原来这位女主人16年前已经在串亲戚时失踪,再也没有回来。男人思念心切,大病一年,病好后就天天等待她说要回来的那一天,每天收拾房间,修理屋子,给妻子盖她喜欢的凉亭。他的朋友们没办法,都在那一天来陪他,末了当他要醒过来又要面临崩溃之前给他喝下放了安眠药的酒。

不过这一段在译文中还没找到。
Source favicon20:44 雅虎中国新品迭出,期待掌声 » DBA notes

Yahoo! 中国这几天接连发布产品。昨天看到 雅虎空间测试版上线。不少试用者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 Keso 的寥寥几语。其他人的评价也基本上是基于没有 Flickr 集成、没有 RSS 导入这些。我觉得这多少有点不公平的。Flickr 这个产品考虑到被 Yahoo! 收购的时间,应该不在雅虎中国可引入的范围内,自然不能汉化到中国来,而且雅虎空间是集成雅虎相册的,对国内很多普通用户来说,雅虎相册更为熟悉。至于 RSS 功能,现在没有不排除以后的版本中加进来,现在还是 Beta 版嘛。我这么说当然不是说雅虎中国没有缺点,我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个感觉是不够简洁,这个"简洁"不是指功能简单,而是说要让用户对一些功能一目了然,对一些提示不产生歧义,能够无障碍上手开玩。

今天雅虎中国正式发布了 雅虎通网页版。其实我在中午的时候已经看到 CWR 在报道 Yahoo China Launches Ajax Web Messenger。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我的 Blog 名字,通过 egosurf 的机制几乎是第一时间看到的。这个产品因为时间问题,我还没有进行试用。

正如有人说的我们对Google 太不厚道了,对于雅虎中国在新产品上的努力,我倒是我觉得我们也有些太苛刻了。雅虎中国一直在进步,或许我们应该给雅虎中国、也给谷歌一些鼓励,给一些掌声!

BTW:个人观点,个人观点。

--EOF--

另外一个消息,微软准备支持 OpenID 了。

Source favicon19:16 Oracle 10g 中 CONNECT 角色的变化 » DBA notes

其实是一个很老的"新"变化。Oracle 10g 对 CONNECT 角色作了一点调整。原来的 CONNECT 角色(9i) 包括

CREATE SESSION
CREATE TABLE
CREATE VIEW
CREATE SYNONYM
CREATE CLUSTER
CREATE DATABASE LINK
CREATE SEQUENCE
ALTER SESSION
其中象 ALTER SESSION 这样的权限还是很危险的,一个用户可以搞垮整个数据库。所以估计是出于安全的原因吧,Oracle 10g 现在只保留了 CREATE SESSION 这个权限。

在 Metalink Note:317258.1 描述了 CONNECT 的变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 Oracle 7 上该角色还包括预定义角色 DBA , 即使是 Oracle 8i 上,该角色也包括了很多权限过大的预定义角色。

细微的东西往往隐藏着危险。

如果是从低版本升级到 10g 导致权限问题,可以用 $ORACLE_HOME/rdbms/admin/rstrconn.sql 这个脚本进行恢复.

--EOF--

Source favicon16:17 Voulez-vous...collaborate...avec moi ce soir? » Official Google Blog


For those of you who don't speak French: I don't either. But that's OK, because as I was writing this post in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 I simply added my French-speaking friend Nick, who confirmed that my two years of high-school French have not paid off. The title aside, we wanted to let you know that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 our handy online document and spreadsheet editor, now comes in 12 more languages. That's 11 if you don't count English for the UK, wher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e word 'color' (colour).

The other languages we've added are: French, Italian, German, Spanish,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Korean, Turkish, Polish, Dutch, Portuguese (Brazil) and Russian. If your favorite language isn't listed here, we've got an additional 18 languages in our spell-checker. Visit docs.google.com to try it out.

There's more: Google Toolbar 3 for Firefox is now out of beta and available in all the same languages. In this new version, you can open your documents and spreadsheets directly in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 Give it a try.
Source favicon15:09 无墨打印是创新 » We make art not money

Zink(含义为Zero Ink,无墨),思路很简单,就是让墨盒退休。而创新就是在于简化-简化-再简化。

不用墨盒和色带,而只靠纸张(当然是加工的纸张)就能够随时输出一张精美相片(或者文件),这个创新值得被投资,哪一家VC在跟?

Source favicon12:56 全部都是正版软件了[桌面截图] » chedong's Photos

chedong posted a photo:

全部都是正版软件了[桌面截图]

全部都是正版软件了:
用pietty(putty的中文字符修正版)代替SecureCRT, ntu.csie.org/~piaip/pietty/
用CrimsonEditor代替UltraEdit www.crimsoneditor.com/

还有我常用的一些小软件,比如:
电子日记本EDiary, www.ncu983.com/haoxg/ed_index.html
最近刚刚开始使用的EPSnap,代替了HyperSnap。 www.epsnap.com/
图片浏览软件:准备试试FastStone系列;

Source favicon10:53 支持国货,rss移至feedsky » 一个藏袍
响应欣欣的号召,把rss移到feedsky来托管了,一个月后这个rss可能就无法继续使用了,麻烦大家使用新的RSS的地址订阅下,新地址: http://feed.feedsky.com/example 感谢我的袍饭们,感谢长久以来大家的支持。...
Source favicon06:44 Live Search SOAP API – Updated! » Live Search's WebLog
We’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we’re taking our search API out of beta, and rebranding it the Live Search SOAP API 1.0, to reflect the search engine that is powering it.
 
This release provides continued enhancements to the original API, from which you submit up to 10,000 queries per day for News, Local, or general Web content. We’ve reviewed a lot of feedback from our developer’s forum and this blog, and have made the following improvements:

Check out the SDK for a more in-depth look at the new features.

I know the SOAP API is all fine and dandy for the Java or ASP.Net developers out there, but what about everyone else? Yes you - JavaScript, PHP, Python, and even Ruby coders! What are you guys looking for from a Search API? REST, JSON, ASCII? We’re all ears

-- Nathan Buggia, Live Search Marketer

Source favicon06:30 climate change graph critique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climatechangecritique.jpg
the main claim put forward in the movie An Inconvenient Truth that the earth is getting warmer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 is largely based on one particular graph, depicting the variation in temperature compared to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last 1,000 years.

naturally, this particular graph was subject to a great deal of controversy.

"Not only has the data been under the microscope, but the way that the data is represented has been minutely dissected... An article published by the conservative think tank the Heartland Institute calls the slide in Gore’s film, “A triumph of data manipulation.” Among other criticisms, the article claims that you can’t tell whether warmer temperatures precede or follow the rises in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and that the scale along the vertical “y” axis is not clearly labeled. Rarely has an example of design been subjected to such intense scrutiny at every level from so many sources.".

an alternative graph was offered by critics of global warming in an attempt to show that temperatures are not, in fact, on the rise.

[link: adobe.com (overview) & heartland.org (original critical article) & climatecrisis.net]

Source favicon06:05 inconvenient truth infographics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inconventienttruthinfographics.jpg
a collection of all the infographics illustrations that was used in the movie An Inconvenient Truth.

[link: flickr.com|via shiraleeana.blogspot.com]

Source favicon02:02 为什么选择Mac » Dash's Blog
cnbeta上关于eMule新测试版发布的新闻,由于直接引用了我的blog,最后一段关于Mac的文字,居然使得cnbeta上的评论最后演变成了用Mac是否装B的讨论…… 实在罪过

为什么选择Mac,Apple已经为我们整理了那么多
不过这不是我要说的

我是苹果的一个很铁杆的粉丝,从我接触iPod的那一刻起。因为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一个音乐播放器怎么可能做得那么好。我总是崇拜那些能做出超出想象产品,并取得成功的公司,诸如Google、暴雪、任天堂。所以我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iBook,但是很遗憾,这一次尝试失败了。苹果上糟糕的中文输入法成为了一道槛,同样超乎想象的产品——微软拼音,暂时把我留在了PC平台。

3年后,为什么我会决定扔掉PC,再次投入Mac的怀抱?

1. 伙伴们,现在和以前一个人孤零零的摸索Mac世界已经不同,光我们办公室里就有7台Mac,还有身边的朋友们也有一堆用Mac的,大家都已经累计了相当多的经验,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

2. QIM,曾经输入法是个很大的门槛,现在有了QIM,虽然和微软拼音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能够用起来先了。

3. Intel CPU,我对苹果的那个双系统方案没兴趣,但是生活还是离不开Windows,下eMule,上招行怎么办?还好用了Intel CPU以后,现在Mac上可以很高效的模拟PC,只要内存够大,让XP作为Mac的一个窗口好了 biggrin.gif

4 Unix核心,我们所有的服务器都是Linux,以前在Windows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跑pietty,开cute ftp,现在到了Mac下,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命令行下解决。我们的surf同学,Mac里只跑3样东西,命令行、鸭子和Firefox,同时开50个命令行窗口而不头晕,估计只有Mac下才有可能。

5 开发环境,原来只是认为Mac是设计者的天堂,但几乎每一个程序员在看过Ruby On Rails的那几段演示后,都会同时被Mac深深折服。简洁、美观、高效的操作系统,就是给我们做开发的绝配。Mac上,没有什么糟粕会来浪费我们的时间。

6 硬件设计,苹果的工业设计太NB了,这个就不用谈了。

当然我用上Mac也不到一周,说这么多似乎有点早,千万别又逃回PC去了…… 仔细来看,还是能找出Mac的很多缺点,但就像xdanger经常说的,Mac的那些优点,会让你情愿忍受他的所有缺点。(所谓的一俊遮百丑?)
Mac我会继续用下去,同时会把所有Mac相关的资源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rolleyes.gif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02-06
  二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200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