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48 娃哈哈事件,成功后面的废品--- 诚信 » We make art not money

我们无法深入“娃哈哈”事件的内部,但是至少看惯了多年以来劫持“民族产业”来描绘此类问题的说法已经站不住脚。现如今其实大部分人最好旁观,留给法律来解决问题。只是不得不说的是,无论这个事件如何解决,都会给未来任何合作项目一个长时间的提醒,“诚信,注意他的诚信”。十多年了,孩子也长大了,各自有了丰收,那是好事,但也该考虑那些负面的产出了。

Source favicon23:20 修补破窗和分类网站 » 王建硕
我一直相信,Craig做的众多的正确的事情中间,十年如一日的删除垃圾广告是Craigslist成功的重要最重要的因素。 这就牵涉到一个叫做破窗理论的概念。它讲的就是仓库如果有一扇窗子破了,不及时修补,很快所有的窗户都会被打破。甚至这种混乱会殃及它正对的街道,使之成为犯罪的滋生地。因为即使一扇破损的窗户,也会形成一种“秩序缺失”的暗示,告诉大家这里没有人管,邀请大家进行更严重的破坏。 犯罪心理学家Kelling和Wilson真的是天才,观察到了城市里最细小的比如涂鸦,办证广告,强行乞讨等等,就是引燃更严重的犯罪的征兆点,会像破窗子一样,引发进一步的混乱(说道这里,倒是挺为现在的上海担心的)。 纽约的犯罪问题 《Tipping Point》这本书里面提到了纽约在10年前的犯罪率的例子。在80年代的时候,纽约的公共秩序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城市里面,每年平均有两千起凶杀案,60万宗重大案件。地铁快要成了地狱,1984年纽约的每一节地铁车厢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被涂鸦覆盖。地铁里面各种犯罪已经让纽约市民不敢乘坐地铁,地铁的乘坐率也降到了历史的低点。 我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过的纽约就是书里描述的样子。三年前当我出现在纽约的时候,老实说,看到没有丝毫涂鸦的车厢还是有些吃惊的。我猜测,那个时候的地铁列车应该不比下面这张照片上的墙好多少。 纽约地铁7号线沿线的建筑物上的涂鸦。摄于2004年12月 同时每天还有16万的逃票的人,以至于一个人在地铁里面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开枪打死打伤四个强行乞讨的人都被人当作纽约“除暴安良”的英雄。 结果,到了90年代,没有任何前兆的,纽约的犯罪率忽然大幅下降,谋杀案降到1/3以下,重罪减少一半。并且很快,纽约变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这就有趣了。期间发生了些什么呢? 我记得曾经在一个旅馆里面看到电视上面卸任的市长朱利安尼在回忆的时候,又一次提到了破窗效应。他坚信,解决大的问题,必须从最小,最细节的地方开始。只有把一扇一扇的破窗子修好了,才有可能有大的环境的改善。 他显然是对的。他们开始从地铁开始。他们把所有的地铁上的涂鸦都统统清除掉,并且宣布,凡是清理过的车辆,就严格地不允许新的涂鸦出现。他们在列车掉头的地方设立检查站,只要发现新的涂鸦,就立刻撤出运营,直到清理干净。他们像宗教信仰一样的坚持,“脏车”不允许再出现在地铁里面。经过长期的拉锯战,最终,当所有的涂鸦的人发现他们涂过的列车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以后,也就放弃了。反涂鸦战获得胜利。 之后他们又开始整治逃票,并且逃票的人都要进行犯罪记录调查。结果逃票的人里面,每七个人就有一张没有执行的传票在身,没20个人就携带武器。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秩序逐渐恢复。 在地面上,一样的修补破窗子的事情从整治街头向司机兜售东西的,强行洗车要钱的,还有各种各样看起来仅仅是影响生活质量而原先没有人注意的小问题开始。很快的,对这些细小的事情的纠正向每个人传递一个明白无误的信号:这个城市有人管了,不要尝试犯罪了。 2004年,我第一次到达纽约。作为一个原本准备去瞻仰恶名远扬的纽约地铁的游客,我拍到的地铁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 纽约地铁7号线。2004年2月 而整个城市是安全的。这就是一个坚持破窗效应的市长和这个城市的故事。 破窗效应和分类网站 对于社区性质的网站,比如我们经营的分类信息网站,其实和经营一个城市很像。网站上面有没有破窗子,第一次访问的用户其实都看得出来。到底这个环境传递的是一个这里井井有条的讯息,还是这里没有人管的讯息,其实就在垃圾帖这样一扇破窗子上面看得出来。有些质量很高的社区网站,让人看了就有一种诡异的气息,让人不忍心发低质量的信息,其原因或许就有,那里不仅没有破窗子,而且每一扇都已经擦的很亮了。 有一次对于Craig的采访让我印象很深。那是eBay刚刚获得Craigslist 25%股份的时候。记者问Craig,你最希望eBay帮你做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帮我做出更好的防止Spam的工具。 Craig以十几个人之力,在10年的时间里面,可能做了很多事情,但是10年如一日的删除垃圾帖子,这绝对是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像补了10年的窗子,使得一个网站,没有引发破窗效应的那个结果。而他的同类网站呢? 所以,删除spam,对于分类网站,是应该像信仰一样的坚持的。 注:我们的修补破窗工作会尽快开始,希望大家帮助我们。...
Source favicon19:21 GMail邮箱的POP收取支持SSL » chedong's Photos

chedong posted a photo:

GMail邮箱的POP收取支持SSL

1 支持SSL;
2 某个邮箱域名有人第一次成功设置完成后,其他人再注册时:缺省的pop服务器地址和端口都是自动引用的,大大提高了添加速度;
3 旧邮件不过滤,但是对于新收到的其他POP邮件是有spam过滤的;

太方便了……测试了以下邮箱:
@163.com @netease.com @yeah.net @sohu.com 都可以收取;
@sina.com 提取邮件错误。服务器返回错误“Connection reset by peer”reset by peer;

就缺一个Google日历和outlook同步工具了。

Source favicon16:57 sky catcher image collection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skycatcher.jpg
a huge collection of over 200,000 images taken on the roof of De Balie, Amsterdam. the Sky Catcher installation takes a picture every 5 minutes of the ever-changing skies. the skies, mostly strewn with clouds, have played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therlands' visual arts for many centuries, because of their painterly & poetic qualities.

a special poster collects the images from a 1 year cycle, or 17.000 sky images with an interval of 30 minuten, 2 days in a row.

see also degree confluence & geograph.

[link: sky-catcher.nl]

Source favicon16:09 面向广告主的AdWords优化简介 » del.icio.us/chedong
基于Macromedia Breeze(现在的Adobe Connect)制作的在线PPT
Source favicon14:15 树叶也许就是一个量子计算机 » 格志 - 一起格物致知

Nature报道的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叶绿素的光合反应有可能伴随着量子相干演化,或者说有一个子搜索算法在里面。

PhysicsWeb新闻上是这么说的:光照射一个叶绿素分子,分子上的电子被激发。一般人们都认为,激发的分子会随机的把能量传递到最近的能量比较低的分子上,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downhill”。能量会不断的沿着下坡路往下跑,直到达到发生光合反应的中心。

问题在于,这个能量随机传递的模型无法解释光合作用效率为什么这么高:95%以上。在这个实验中,人们发现,能量的传递并不是这种经典的随机过程,而是一个量子运动过程。他们发现叶绿素分子被激发后,震荡信号维持了几百飞秒,这被认为是出现了量子拍(quantum beats),也就是说所有的能级同时相干的被联系到一起了。换句话说,激发态同时感觉到了所有的这些能态,但并没有真的访问这些能态,于是它可以通过最优的路径达到反应中心,而不损失能量。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与1997年发明的Grover量子搜索算法思想上很类似。“在这个光合反应中,能量搜索它需要追随的路径,到达它发挥效用的地方。”密歇根大学的Roseanne Sension解释说。

争议仍旧存在,因为实验是在77K的低温下进行的,所以对处于300K的常温下的树叶来说,是否也会出现这个效应,人们不能肯定。

Source favicon13:33 An agreement with Clear Channel Radio » Official Google Blog


It's been more than a year since my dMarc Broadcasting colleagues and I joined Google. We've been taking incremental steps toward our long term vision of bringing simplicity, effici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o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radio advertising. To do this, we've fully integrated dMarc technology into Google AdWords, and we've partnered with hundreds of radio stations across the U.S., connecting these broadcasters to new advertisers who in many cases had previously not advertised on radio.

Today's announcement of a strategic multi-year agreement with Clear Channel Radio, the largest radio station group owner in the U.S,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for us. This new relationship with the leading U.S. radio group gives our advertisers access to guaranteed inventory on top-rated AM and FM stations all over the U.S., making it much easier for them to reach their target customers with radio ads. Since radio advertising is new for Google, we're excited to be able to learn from and collaborate with the market leader and ultimately bring more value to radio.
Source favicon11:47 Matrix前传是这样写成的 » 格志 - 一起格物致知

Matrix前传是这样写成的

在每天上班的路上,我经常碰到一些双耳塞着耳机,双眼紧盯巴掌大小的屏幕,满脸专注神情,手持PSP游戏终端,玩得物我两忘的上班族。令人佩服的是虽然视听都被占用,但是他们很少因为游戏而耽误到站就下,在游戏的同时,脑子里还能算准城铁列车的行车时间。他们很符合M-Generation“多任务处理一代”的特点。

坐在他们对面的我,常常有一个问题浮现脑际:为什么电脑游戏如此让人着迷?不仅学生着迷上瘾,就连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下的白领一族也如此着迷?难道游戏真的不仅是商业利润的机器,同时还可以取代心理诊所的生意,为游戏者消除疲劳减少压力?还是工作和学习都不折不扣成了一种折磨,而游戏是心灵的安慰剂。

不久之前在上海出差,听到在某著名财经日报工作的朋友讲述的故事,她的一位男同事,因为深度迷恋各种网络游戏已决定辞退工作退隐乡下,过另外一种理想的生活: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游戏,收入主要来自“代练”,也就是帮助其他网游同好通关晋级而获得回报。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经济颇为拮据,但是据说现在他已经能够月收入万元 。也许,他现在手里赚的已经是林登元——能够按照270:1自由兑换成为美元的虚拟世界的通行货币。

阅读更多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04-15
  四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