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18:55 看图挑错 » DBA notes

杭州杭州之拼音水平:

杭州人民的拼音水平

以前还看过招牌上"招待所"三个字拼错两个的。

--EOF--
Source favicon14:05 《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 » DBA notes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唐朝的书,《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虽然我平时很少看电视,也知道最近上已经从清朝辫子戏开始向唐、宋、明大跨度的转移了。而《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则分别作为电视剧剧本、蓝本(《大唐帝国》是《贞观长歌》的蓝本)。对照看还是有意思的。前者的作者是阿城、孟宪实,我买这本书回来倒不是受了最近央视《百家讲坛》的影响,完全就是因为阿城,我是阿城迷,他老人家写剧本,自然要瞧一瞧。

如果对比这本书糟糕的装帧来说,内容简直是出乎意料。看前几页会让人产生"这对话怎么这么现代这么垃圾?"的想法,继续看下去才真觉得该拍案叫好。阿城是讲故事的能手,对于这个版本的宣武门之变,几乎是我看到过的最精彩的了,一步一步的交代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而且与後文中的承乾谋反遥相呼应,刚好一个轮回。另外,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李世民派人去偷字帖)穿插安排恰到好处,看似闲笔,其实不然。如果是其他历史剧估计就虚构个人物来点儿女情长什么的啦。

作为编剧的的阿城阐述过关于这个剧本的缘起,并强调了他的一些观点:

......正在横店拍摄的《汉武大帝》仍旧是流行的明清帝王戏的样式。我于是相应建议创建中古的影像。"中古"这个说法尽管在史学界有争论,但它对于区别尤其是明清这样的近古还是清楚的。宋代终于确立了桌和椅的生活方式,这之前,唐人是跪坐为主,小几小案为主。宋代写字开始伏在桌上,这之前,唐人都是执麻纸卷跪着写,也因此古无大字。棉布在宋代开始大量使用,这之前,唐是麻丝皮革的世界。
   如果认真做的话,这些都会带来美工设计上的改变,虽然不明白的人会认为这不是日本的影像吗?但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流行中的尤其是清朝帝王戏,更尤其是戏说戏,其中的自称"奴才",搞到奴才自己将肉麻当有趣。中国古来不是这样的意识,古来统治阶层讲的是社稷,社稷不是宗庙。君是社稷之君,臣是社稷之臣,孟子甚至表达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满清时,确实有被称和自称"奴才"的规定,但是孟子早就说过"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鲁迅先生论奴才,秉持的正是这一点,他老人家是亲历过满清啊。
   中古时期的唐初,李世民和大臣之间的社稷意识,与上古有相通的地方。魏征的犯颜直谏,李世民的纳谏,来源也在他们的社稷意识。也是由于有这样的意识,才有贞观之治。贞,是坚定不移,又通正。

阿城也说了电视剧拍出来已经"不是他的立场"。看剧本,的确阿城有以情节为主的倾向,但是呈现给读者的还是李世民的个人形象,变成了"歌颂唐太宗"的"历史正剧"了。而且,我感觉对于魏征的笔墨似乎过多,感觉差点变成"刘罗锅"之类的人物。

对于《大唐帝国》这本书,我觉得评论界可能给的评价过高。毕竟是写给日本人看的书,交代了太多关于日本的东西,还不如改名叫做《大唐帝国兼论与日本之关系》算了。语言上也因为是翻译的缘故,又隔阂了一层。

对《贞观之治》的一个疑惑(以前听评书留下的毛病): 书中说,李世民弓第一,尉迟敬德矛无敌,前者是有什么根据么?

--EOF--
Source favicon00:33 关于网志搬家的一些建议 » Yining.write()
“如果还没有搬过家,那你还不算是个blogger。” 去年网志年会的时候,我引用嘻哈哈的张扬这句话做的开头,刚过半年多,王佩的网志光荣了,幸好他还有另外一个域名,于是挤出写论文的时间,备份和转移之后,还立刻写了一篇《Wordpress整站搬家心得》。建议所有使用Wordpress的朋友们收藏,因为 你不知道要遵守什么样的规矩才能不挨枪子,活着就是你最大的危险,因为你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猎杀取乐的目标,朋友缅怀的对象。 — 王佩 关于blog转移,还有一些大部分blogger们还不了解或者没考虑到的地方,这里做点补充。 如果你能控制,把Blog的feed的输出设置为全文输出(至少提供一个全文输出的选项),而不是只输出简要。想靠只提供简要而提高点击率和PageView的念头是过时和无效的。而且,当遇到要转移Blog的时候,所有大的在线阅读服务(Google Reader, Bloglines, Zhuaxia等)和订阅了你的blog的朋友的桌面阅读器(比如SharpReader, RSSBandit等)都已经读取并保留了你的blog的全文,当你无法通过直接转移数据库的办法迁移blog的时候(大部分使用BSP服务的blogger们),至少还有把RSS文档导入新blog的一个选择; 如果你用某个BSP服务,而这个BSP没有提供全文的feed输出,这样除了把你拴住,并且利用你来吸引点击率然后赚广告的钱以外我想不出其他理由要这么做,所以想办法换个地方吧; 使用Feed合烧服务,比如最近被Google收购的Feedburner,国内的Feedsky。为什么要合烧Feed,而不直接提供自己的Feed?不考虑其他理由,只考虑搬家来说,一旦你有了一个烧制的Feed,那么当你从A.com搬到B.com的时候,那些直接订阅你在A.com的Feed的读者就看不到在B.com上的更新了。而如果你用的是合烧服务提供的Feed,那么只要在合烧服务上把B.com的feed加进去,那么,你的忠实的读者们不需要在他们的阅读器里做任何添加或者修改,就能继续看到更新了; 已经有了一个合烧的Feed之后还没完全结束,因为大部分的blog系统都会在页面里提供类似下面的一段代码,这个代码通常叫做Autodiscovery Link,就是为了实现Feed自动发现机制。 <link rel="alternate" type="application/rss+xml" title="白板报 RSS Feed" href="http://www.wangpei.net/?feed=rss2" /> 这段代码告诉访问这个页面的程序(Feed阅读器和搜索引擎),这个网页的Feed的地址在http://www.wangpei.net/?feed=rss2 (Firefox和IE7就是通过发现这个link才决定在地址栏上显示那个橘黄色的Feed图标的)。这么做的好处是,当我要订阅wangpei.net的feed的时候,我就直接让google reader或者bloglines订阅wangpei.net,而不需要找到最后的真正的http://www.wangpei.net/?feed=rss2这个地址。好,如果你已经改用合烧的Feed,除了把那个合烧的图标和地址放在边栏之外,还可以动手把这个autodiscovery link的href改成你的合烧的feed的地址,这样,读者就不用拷贝你的合烧Feed的地址,直接输入你的网站地址就可以订阅了; 如果你不打算用合烧服务,却希望能够让订阅A.com的读者继续看到B.com的更新呢?或者你采用了合烧服务但是已经有很多读者已经订阅了你的A.com上自带的feed呢?那么你可以试试看修改A.com上的服务器配置文件(.htaccess),设置重新定向(比如用mod_rewrite的rewrite_rule)把A.com上的feed的地址转向到B.com的feed的地址或者你的合烧Feed的地址上,比如: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Rule ^/?feed=rss2 http://www.b.com/feed [R=301,L] 注:R=301表示永久转移,如果是暂时转移,用302。 当然,这些建议对在BSP上写blog的朋友们没有什么帮助,但是这些功能对BSP们来说是能够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这样的要求在2005年的网志年会上已经提出过,可惜,到现在还没有哪家BSP做到或者说愿意做到。 P.S. 对Feed的了解,可以看和菜头的这篇文字里的介绍,提供合烧服务的Feedburner的中文文案也是由他翻译的。 blog feedblog, feed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06-09
  六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