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色匆匆,春天的杭州无比的绿。
很久没有参加会议了,这次www2008刚好在北京召开,忍不住要去看看,毕竟我去年没有怎么关注技术,需要补课的时候到了。
参加周四和周五的会议,周四主要集中在多媒体和数据挖掘,周五集中在移动和新技术上。
没有参加周三的社区为主的会议是因为国外的社区和中国的社区差别太大,也许意义不大。
会议的安排虽然很丰富,可惜一个人只能物理上出现在一个会场,怀念当年和文心在美国参加South by Southwest 时候分别到不同的会场听会议,晚上再各自交流的年代。
1.
周二的时候去理发,诺大的理发店只有一名理发师,理发的过程中有个中年妇女手上拿几张纸和他说着西班牙语,心里想这名理发师应该是墨西哥人,当地靠墨西哥很近,所以很多墨西哥人来工作。理发师说刚才讨论的是填税单的事情,因为是最后一天。回到办公室后和同事说起这件事情,同事将了更有趣的事情给小容听。
那天是4月15日,是米国每年报税的最后期限。有一次他忘记了这件事情,最后才想起填这份表,于是在夜里22:00开车去邮局投递税表,发现邮局门口车水马龙,大家在排长队投递税单,而且邮局也提供了许多大箱子放在邮局门口的路边,方便让用户直接投递,当天晚上邮局的工作人员会加班收件:)
米国的税单非常复杂,以至于政府要组织一些会计系的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做志愿者,为一些贫穷家庭和孤寡老人义务填写税单。想要做这个志愿者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先报名,而后发书本和软件做练习,而后统一参加考试,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以后,才会录用并安排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在米国,志愿者精神是很普及的,如果学生毕业时在简历上写不出一条志愿者工作经历是很丢人的。因为大家都做,所以你没有做的话,就显得很奇怪。这与大陆的情况恰好相反,没有人会在酒桌上说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因为那样会让人们感觉到很尴尬。因为大家都没有做,所以如果你做的话,而且还说给大家听,就显得很奇怪。
小容想去税单的复杂性是让造成4月15日效应的根本原因。米国人民将它放在2do list里,标记为重要事项,可是人们又对它有些恐惧感,因为它显然不是一个几分钟可以搞定的小事情,如果稍有弄错,就会损失不少钱。大家想着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于是等待着某天放下其他所有的事情,专心来做好它。于是这个时间就一直拖延,一直拖到最后期限。
2.
最后期限在软件工程师、专业服务人士乃至许多上班族的眼里是一个恶魔。不过,它的确是一个帮助我们做好每件事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许多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最后期限,我们会犯完美主义的错误,从而浪费宝贵的时间。追求完美当然没有错,错的是期望一次性就达到完美的境界。所以完美主义者要去学习Beta版的精神,边发布边开发,让现在这个时刻就有产品可以使用,让下一个时刻有更好的产品。
3.
其实,我们的一生也是一个很大的项目管理,而且,它有明确的最后期限。很多人知道这个最后期限会到来,可是因为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所以逐渐忘却了这个最后期限会到来。少数知道这个最后期限的人,他们在那个时刻变成了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把这个重大任务执行的非常完美。
《追逐日光》就是在讲述这样的项目,小容有些后悔在福州的时候没有买这本书,想不到前些时候却在附近的图书馆里,在极少的繁体字中文图书中看了这本书。
最后期限的存在让我们明白此时此刻,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
4、
这周有好几天都有辆大卡车停在公寓的门口,原来是邻居在搬家,住在隔壁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现在要搬到城市的另外一边。同事说,夏天是这里的搬家季节,每当到了夏季的时候,附近的房屋出租和出售公告就特别多。
小容觉得有些纳闷,难道这也有季节性的吗?!同事说,或许是夏季小孩会更换学校,成人会更换工作吧:)
小容也要准备搬家了。这周在现在住的社区里看了两个房子,有一个还挺满意的,唯一的缺憾是没有洗衣机和干衣机。当我们看完房子回公寓物业那里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个房东来提交出租信息,于是顺便去看了他的房子,看起来还不错,设备齐全。只是这个房东不能等到小容45天后才搬过来,他要我们5月1日就签租约。现在还在委托物业在旧房东和新房东中协调这些事情。
5、
这周还去了了附近的电器城,本来要去BestBuy的,后来那个时候为避开交通堵塞,就跑到另外一个店去。这个电器城有些奇怪,整个卖场设计成像是太空中心一样,下面几张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大家可以感觉一下:)
这个电器城同时也卖家具。
看看头顶吊着什么。
这张看起来就显得更加夸张了。
说实话,小容现在记不得这家店的名字。有许多周边的品牌在国内的时候并不知晓,其中的原因是许多品牌还没有到中国去发展业务,还有许多公司仅仅是米国的国内品牌。
周末的清晨,小容在跑步的时候想这个问题,联想起在豆瓣上看到的关于Target的书《低价不是法宝:零售骄子塔吉特如何分庭抗礼沃尔玛》,其实也有许多品牌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却为中国的部分民众所知晓,例如图书,或者其他的媒体内容。声誉的半径有时候可以超越出品牌所覆盖的市场,达到更广阔的地域。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冷僻的话题。
上周回顾:
四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