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side AdSense-中文小组
很多发布商在开始的时候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可以把广告放到多个网站上吗?一个网页可以放几个广告单元?
首先,您可以把广告放在多个网站上,只要这些网站符合 AdSense 政策。所以如果您有几个网站,现在就可以把广告代码投放到这些网站上了。
其次,一个网页最多可以投放3个内容广告单元,两个搜索广告搜索框,和3个链接单元。所以如果您的网页上只放了一个广告单元,现在就可再添加1-2个广告单元,进一步提高广告收益。
现在就登录帐户生成代码,添加广告单元!
自2007年8月的第三个周日开始第一次UCD书友会至今,已经完整举办过16期(期间08年春节放假一期)。同时也由北京一个城市增加到北京、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七个城市。
各个城市,少的有十几个,多的有几十个,经常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们。每到书友会开始的前一周、前两周,各地的组织者就会陆续接到询问,“这次书友会的话题是什么?”,或者“这次书友会在哪儿”,有时候会是“这次请个假,下次一定到”。
2008年已在身后,在农历年终的这个时候,我们几个组织者商量后定下来,无主题腐败(AA制),于是乎,各地KTV、火锅…
目前确定下来的有(请一定提前报名,以便于统计人数):
北京,
千鸟:周日1月18日 下午4点 奇遇花园见,6点左右赴“嘉茂购物中心”觅食,希望北京地区的UCD团队成员都去,过来参与书友会的朋友愿意留下的一起,年底了可能好多朋友还没见过。
北京的朋友们,咨询、报名联系千鸟(songvision@gmail.com、13366219527)。
南京,
JunChen:周日1月18日 下午2点 云南北路28号米乐星KTV,晚上可在那边吃饭或三五好友下馆子。冬天了,晚上早点回去。
南京的朋友们,咨询、报名联系JunChen(junchenwu@gmail.com、13913833651)。
杭州,
稻草、坏人:周日1月18日下午3点 文三路银乐迪K歌,K到下午5点去吃火锅,金穗子一品砂锅翠苑店。
杭州的朋友们,咨询、报名联系稻草(simx.leizi@gmail.com、13858008642)或坏人(yangsu2004gz@gmail.com、15068883444)。
广州,
1月18日上午10点,白云山南门(云台花园)集合 查看详情
广州的朋友们,咨询、报名联系彦彦(13539778073)或胡晓(13560220908)
上海(年后),待定,将通过内部邀请形式。
深圳(年后),初定2月8日下午,咨询、报名联系Lytous(lytous@gmail.com、13723766365)。
请随时关注本文更新,或联系各地负责人咨询、报名。有任何变动将更新本文并发邮件通知(须加入邮件组)。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有关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影响的综合数据极度缺乏。对于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需要做什么,纳文•辛格•卡德加进行了相关报道。
在全球气候变化知识库中,南亚兴都-库什-喜马拉雅(HKH)地区依然还是一片恼人的空白。
这个地区西起阿富汗,东至缅甸。在缺乏实地研究和足够数据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在该地区的影响基本上还没有搞清楚。
实际上,对于这个生态高度敏感区,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自然功能区,几乎还没有气候变化适应计划。
该地区有数百万人口,其中大多数是贫困人口,气候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将是最大的。他们的生存依赖于这些自然系统,包括河水和森林。
然而,假若该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们最近达成的一致意见转化为实际行动,那么这个残缺的信息空白就会成为历史。
他们提出了一项计划,首先收集该地区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信息,然后制定应对之策。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的官员们称:“当前,喜马拉雅地区严重缺乏基本的环境数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全球顶级机构——表示,该地区是一个数据空白点。”
ICIMOD是一家设在加德满都的国际机构,最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一起为这项计划组织了一次会议。
他们表示:“会议探讨了系统收集和共享所需信息、对当前情况作出可靠描述以及制定应对之策的方法和途径。”
这个地区计划符合UNESCO倡导的对全球山地生物圈保护区气候变化进行协同研究的策略。
现已确定HKH地区的七种地貌为研究对象,它们均属于跨边境地区,涉及八个国家——最东面是缅甸,西面是吉尔吉斯斯坦。
ICIMOD环境项目经理埃克拉比亚·沙玛称:“这将是对生态各方面的一项综合研究。”
“以前,此类研究比较零散,但是这次我们将采用样带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将覆盖所有纬度(从北到南)和高度(高海拔)地区。
“要点是鼓励从全球大项目到个体研究者的所有人员把研究集中在这些样带上,进行统筹安排,从而有助于每个人都能获得所有的信息。”
尽管科学家们的研究目标将包括冰冻圈问题、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地方特有物种,但他们的研究将聚焦在该地区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冲击的高海拔地区。
沙玛表示:“在这里,我们发现气温每年上升0.1°C -0.4°C,意味着物种将以每10年80-200米的速度转移到更高海拔的地区。”
“这十分令人担忧。”
那就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ICIMOD为何在会议刚一结束便在跨喜马拉雅的冈仁波齐圣景地区、尼泊尔和中国控制的西藏交叉地带启动一项研究的原因之一。
上述两家机构于2002年联合发布了一个警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快速融化,尼泊尔和不丹分别有20和24个冰川湖的水位在迅速上升,这些湖泊可能随时溃决。
这个警告是基于卫星图像作出的,但是没有任何的后续研究,尽管冰川学家曾呼吁作进一步的紧急调查。
尼泊尔境内有3,300座冰川,其中2,300座有冰川湖,这些湖泊因为气温上升而悄然扩大。然而,它们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密切关注,环保运动人士如是说。
喜马拉雅冰川正在快速融化这一事实,常常在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报纸和讨论中出现。
但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会给喜马拉雅生态以及依附于这个生态系统的数量庞大的人口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期待已久的实地研究。
“山地研究倡议”的格雷戈里·格林伍德称:“我们需要获得数据,填补IPCC报告的空白。”格林伍德还参加了旨在启动HKH地区协同研究的会议。
最新的IPCC报告写道:“直接测量冰川物质平衡的记录少之又少,而且只能追溯到20世纪中期。”
“因为需要非常综合的实地调查,这些记录偏向于在后勤保障和形态学考查方面‘不费力的’冰川。
“促进对亚洲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了解,一个有效策略是增强学术和研究机构的力量”。
该报告称:“针对人类和自然系统对不同水平和不同程度的多重胁迫所作出的反应,有必要进行创新性研究。”
如果在HKH地区启动具体的实地研究,这个目标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得以实现。
不过那些从事气候事业多年的人士如今表示,很大程度上是钱的问题。
格林伍德指出:“此类研究的需求非常引人注目,但是真正的成功将是获得资金。”
“支持此类研究的机构不能打退堂鼓。”
另外,由于存在超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这个地区的国家没有共享诸如水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但值得肯定的是,该地区的主要参与者最近暗示,他们可能在抗击气候变化中进行合作。
在最近发布的气候变化白皮书中,中国承诺参与国际合作。
这份文件称:“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分别在多边场合以及双边交往中,阐述了中国对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
这个地区另一个主要的参与者是印度,该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强调了地区合作。
沙玛表示:“那令人感到十分鼓舞,因为多数都是跨国界研究,而且就该地区的各个国家而言,那将意味着合作。”
假若有了合作和资金,HKH地区在气候变化信息库中或许将不再是缺失的部分。
纳文·辛格·卡德加:BBC尼泊尔语频道记者,对环境有着持续的兴趣,着重于气候变化与喜马拉雅生态。
首页图片Richdrogpa摄
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对此的反应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战略安全环境。尼克•玛贝倡导的新专题项目——"地球前线"将对未来面临的空前挑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全球粮食价格动荡,北极掀起新的地缘政治“大博弈”,各国竞相保护耕地,以及官方预测到2012年达到石油峰值;在过去的一年,资源稀缺政治已上升为全球安全议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尽管其重要性目前不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人们的观念已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不切实际地认为未来资源丰富、永不枯竭,变为勉强接受自然资源迅速接近极限的事实。
首先,气候变化的全面影响正逐渐进入主流的安全分析——从2007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首次讨论气候变化对安全的影响,到非洲因旱灾导致冲突的残酷现实。这些仅仅是气候变化(以及我们所作出的反应)在未来几十年中将如何根本改变战略安全环境的最初迹象。
这种转变的最引人注目之处或许来自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美国情报界。八年来,乔治·W·布什政府从意识形态上否认气候变化,布什在任期的最后几个月见到了国家情报委员会出台的两份不同的分析报告。两者均强调了气候变化和资源稀缺是对美国安全和利益的重大战略威胁。没有美国否认气候变化作盾牌,许多其他国家就不会有借口不清醒对待气候变化对其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冲突,无论是需求还是贪婪所致,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过去向我们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的社会紧张摧毁了许多发达的社会,例如旱灾导致了美索不达米亚和秘鲁早期文明的衰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资源将越来越稀缺,环境退化愈发严重,以及气候变化的破坏性日益增大,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这些趋势却是可预测的,令人感到不安。
气候变化已开始制造难以对付的安全威胁,却缺乏有力的安全解决方案。气候变化如同一座嘀哒作响的时钟: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每一点增加都会永久地使气候发生改变,而且我们无法回拨时针,恢复到过去的状态。即使我们明天就停止排放污染,世界几十万年来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悄然发生着气候变化。如果我们未能阻止污染,我们将在下一个世纪经受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将直接迫使数亿人背井离乡,并严重影响数十亿人的生计。
这些影响尚存在某些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但是当这些影响将要发生的时候——而不是如果这些影响将要发生,这种不确定性也就不存在了,除非气候变化减缓。要防止灾难性的、无法控制的气候变化的发生,就需要全球的努力与合作进行和平时期罕见的动员。
在未来几十年里,气候变化将与冷战结束一样,促使战略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加以控制,气候变化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将跟世界大战一样巨大,而且将持续数百年之久。过去无法为这样的未来提供指引;要作出有力的回应,就必须基于最佳科学预测作出清晰的评估。
尽管存在这些威胁,但目前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既迟缓又不充分。即使是领导全球努力走向低碳经济的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费用大约只相当于其国防预算总数的0.5%,不过直接管理所产生的作用没有计算在内。防止气候变化需要更直接更具干预性的行动,其原因之一是经济分析系统地低估了气候变化的潜在极端影响,没有向决策者充分说明最严重风险的影响。然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未能就最糟糕的情况予以确认和作好准备,和管理恐怖主义或核武器扩散的风险一样危险。
安全部门的参与者必须不仅仅是准备对气候变化的安全挑战作出反应,他们还必须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减少其业务和活动的气候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把无法控制的极端气候变化造成的安全影响和代价传达给政治领导人和公众。除非把实现气候安全视为至关紧要而且关乎生存的国家利益,否则很容易因为避免产生即时成本和对经济竞争力的假想威胁而延迟行动。
然而,气候变化也是获得安全的一次机会。一个低碳的全球经济将是一个能源更加安全的经济。原本打算投入到油气生产越来越集中的不稳定地区的数万亿资金,将发展出新技术和本地清洁能源。这将减缓基于化石燃料储量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并大大减少“石油峰值”到来时的安全影响。
此外,政府如何推动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配置,使其达到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类似规模,安全部门在这方面具有极其重要(而且代价高昂)的经验。在能源和气候安全关键技术的发展和配置方面,安全部门的参与者应该促进投资的大幅增加。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却是可实现的。最近的估计表明,这将要求技术投资与当前“反恐战争”的支出相当,如果需要紧急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况,投资水平将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当。
气候变化的现实,要求在如何开展国际关系方面进行根本的变革,并将改变国际安全政策中的许多核心内容。它将改变战略利益、联盟、边境、威胁、经济关系、比较优势和国际合作的性质,并有助于确认联合国在大多数世人眼中的持续合法性。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学将远远超出环境的范畴,并将以新思路思考老问题。
管理我们共同气候安全的复杂性,将成为对外政策中愈发重要的部分。气候变化将要求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重新审视其国际产业政策,共享先进的能源技术,并在经济竞争对手国家(如中国和印度)进行大规模投资。经合组织成员国必须认识到,与实现国内公司利润有限的最大化相比,实现气候安全是关系更重大的国家利益。
能源安全利益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与能源消费国在技术发展和扩散方面的合作得以实现,而不是通过在化石燃料的发现和输送上与能源生产国发展关系来实现。减少使用进口化石燃料可能导致与很多生产国的关系紧张,以及它们内部的不稳定性。使用煤炭而不进行碳捕获,破坏他国气候安全,将无法实现本国的能源安全。不能保证所有国家的能源安全,就不会在气候安全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假如核能的发展规模将对气候变化起到真正的作用,核扩散机制就需要大大加强。对于某些国家而言,气候变化将被作为一个政治面具加以利用,以获得核技术,用于军事目的,发展和共享危险性更小的替代能源是防止这种事情发生的最好保护。在下一个十年,气候变化导致的一次重大灾难,将导致全世界制定迅速发展核能“紧急计划”的压力——其发展速度将危及当前核工业供应链保持安全的能力。
尼克·玛贝: E3G创始董事、首席执行官。E3G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全球走向可持续发展。《创造气候安全:国际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是他撰写的、以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的名义发表的报告。
首页图片Alex Lichtenberger摄
Vadim wrote some time ago about how to find unused indexes with single query.
I was working on the system today and found hundreds of unused indexes on dozens of tables so just dropping indexes manually did not look fun. So I extended Vadim's query to generate ALTER TABLE statements automatically. I also made it to look only at tables which were accessed:
I however would warn against using it blindly in production. It is possible some indexes were not used since startup but are still used... for example if you're having monthly billing or something like it.
However it is very helpful for testing allowing to drop all potentially not needed indexes so you can perform proper QA and ensure you really did not drop anything you needed. In such case it would make sense to run this query in production but then do changes in test envinronment first.
Note this query requres MySQL with Percona Extensions and user statistics running.
Entry posted by peter | 4 comments
一月 2009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