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 针对气候变化:你的借口是什么?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乔治•马歇尔在《戒碳》一书中,在吸烟者和气候变化否认者之间找到相似之处,两者都为回避问题而找到种种复杂的理由。本文为该书的部分节选。

[经允许,本文由“中外对话”节选自乔治·马歇尔《戒碳:带你一步步现实面对气候变化》一书,章鱼出版集团2007年版权所有,乔治·马歇尔2007年文字版权所有。]

吸烟者回避面对成瘾风险的所有策略,跟我们回应气候变化的方式完全类似。

 [马歇尔将吸烟者的这些策略罗列如下:健康出问题“还远着呢”;“不会在我身上发生”;“我不想失去我的一项乐趣”,这是他们对烟瘾的解释;“我是吸烟者”,这是他们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可以给我来一支吗?”——满足内心的渴求而不必承认上瘾了。]

首先,我们倾向于将气候变化界定为未来其他人的问题。在民意调查中,更多的人称,气候变化是对后人或其他国家的威胁,而非当前对他们自己的威胁。我们想象中(而且鼓励想象)的受害者是在穷国,或是北极熊,而非我们因中暑死亡的老人。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散,而且难以想象,与那些更为凸显的威胁相比,例如恐怖主义,我们往往会大大地低估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有趣的是,卡特丽娜飓风灾难发生之后,美国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大幅提高,通过一次显著的和可知的事件,人们第一次能够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估。

当有人说,我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我们通常视其为要放弃某些东西,而不是获得更好的东西。而且,跟吸烟者一样,我们担心失去的很多东西,尤其是汽车和航空旅行,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根深蒂固的“快乐”,即使我们发现,这些都是令人不满的或者不快的。

跟吸烟者一样,我们围绕着高碳习惯来界定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界定我们自身的有力表述,若有人建议换一种活法,很多人就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批评,在迫使他们成为另一类人。告诉一个购物狂,她可以少买一点儿,相当于告诉在脚踏车棚后面吞云吐雾的叛逆者,应该更像学校的班级长那样遵纪守法。这可不是很有效的沟通。

最终,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全部却拒绝承认上瘾的时候,我们便寻找种种偷偷摸摸的方式向别人转移责任,就像向别人讨烟抽的人一样。如果我们对假期航空旅行有负疚感却仍然想去,我们可以向在棚户区安装低能耗灯泡的公司付钱,予以碳补偿。他们减少排放,我们则继续飞行。

在国际上,现在有一个庞大的、新兴的碳交易市场,大型污染企业可以买卖“碳信用额”。英国航空公司辩称,没有必要减少我们飞行的次数,因为可以从减少排放的公司购买“碳信用额”。这个方案需要聚集更多的吸引力,非英国航空所能做到。

然而,比较之下,也有好的一面,戒碳应该比戒烟容易得多,尼古丁是我们所知的最容易成瘾的化学物质之一,上瘾后要不断地补充。

处理气候变化几乎不在同一个类别。你不会半夜醒来,不顾一切地要打开屋子里的暖气和每一盏灯——除非你是一个失眠症患者。

导致我们选择高排放生活方式的是习惯,而不是上瘾。习惯可以在我们的行为和自我形象中根深蒂固,但是,一旦受到质疑,他们就不能左右我们了。

抑制你的怀疑心态

如果我在四十年前写了前一章(即“烟幕”),在吸烟者回避上瘾问题的策略中 ,我会再添加一条:“危险还只是一种推测。”

吸烟者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吸烟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疾病,但是,他们宁愿相信,这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科学还未给出定论。这种看法得到了烟草业的强烈鼓励,烟草公司倾入巨资,用于资助半带科学性的前沿组织和旨在削弱医学界共识的研究。

1954年,当吸烟与肺癌有联系的首个强有力的证据出现的时候,美国烟草公司在448家报纸上刊载了整版的广告,声称“没有证据证明,吸烟是引起肺癌的原因之一。”为了支持这一声明, 他们成立了看似独立的“烟草研究委员会”,雇佣科学家和医生,针对吸烟造成健康影响的科学证据予以辩驳。

他们的策略不是赢得争论,而是给人制造一种印象,科学还没有定论。布朗威廉森烟草公司在一份备忘录中指出:“怀疑是我们的产品,因为这是与存在于普通大众头脑中‘大量事实’竞争的最佳手段。”

四十年后,气候变化正形成越来越多的科学共识,美国的石油和煤炭公司感到了威胁,于是他们同样采取了这一屡试不爽的策略。在1998至2005年间,仅埃克森美孚一家公司,就投入了1,600万美元资助智库和伪研究团体,辩称气候变化不严重,没有得到证实,或者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小撮职业评论家开始频频现身于英国媒体,通常是与真正的科学家进行同台辩论。在他们当中,不是所有人都是由石油和煤炭公司直接资助的。一些人是出于对环保主义深恶痛绝;一些人是不成功的学界人士,头一次享受聚光灯下的满足;一些人则事业停滞不前,又想回到聚光灯下。

然而,不管他们的个人动机和虚假独立性如何,他们相互勾结成一张网络。他们共同写书,相互在对方的前沿组织里担任理事,相互授权,出现在同一会议讲坛或同一网站,相互借用观点,并引用彼此的“研究”。他们喜欢称自己为“怀疑论者”,以此显示自由思想者和局外人独立的批判性分析。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机会主义的、自我推销的气候变化否认者”,尽管不那么精练。我曾遇见或与他们的大多数辩论过,而且,你也知道,他们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人。

不过,他们通常很有说服力,因为他们是职业的沟通者,他们充满热情,魅力四射。他们能够拿起任何他们认为用得着的论点,无论这些论点是对的还是错的。在辩论中,他们通常胜过真正的科学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科学家罕有能言善辩者。这很像是一宗诉讼案件,由一位顶尖律师提起诉讼,由一位图书管理员进行辩护。毫无疑问,他们赢得了辩论。

现在,老实说,你是否听说过下列任何一个论点,而且观点由此发生动摇?

“科学家还没有定论”

不,他们不是没有定论。世界上每一个科学机构都承认,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也经常这样说。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汇报的有2,500位科学家,而他们的结论受到了严厉的挑战。宣称几千科学家不认可是假的:从事气候研究且不同意这一共识的合格科学家,数量微乎其微,而且正在减少。他们的数量就像宣称黑人不聪明或者进化不存在的“科学家”一样少。新闻媒体喜欢辩论的形式,但是给出了一个完全错误的意见倾向。

“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是的,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预测的影响面非常广泛。但是,还没有任何一个模型称,不会有影响。即使是最低限度的影响预测也是严重的,况且所有的迹象显示,我们将遭遇影响的上限。

“本图表、‘研究’显示,二氧化碳不导致气候变化”

不断有人声称,全球温度上升是别的原因导致的:太阳黑斑,或宇宙射线,或地球的倾斜度,或中央情报局,或谁知道是什么。问题是:若是别的东西导致气候变化,那么二氧化碳又起什么作用呢?

没有任何人否认,二氧化碳是强大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保持热量。关于气候变化的任何一个对立理论都必须解释,为什么增加40%的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没有影响。而他们没人能够解释。

“解决气候变化将得不偿失”

这是丹麦学者比约恩 • 隆伯格在其《持疑的环保论者》一书和无数采访中捍卫的观点,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他承认,气候变化是严重的,但是认为减排成本将远高于适应影响的成本。隆伯格的主张遭到其同事和其他学者的严厉攻击——别忘记他是统计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

2006年,英国政府委任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对减排或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作出相对的经济成本评估。斯特恩通过575页的数据和分析(相对于隆伯格的20页)得出结论,如果我们不减少排放,我们将冒的风险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大破坏,其程度类似于那些重大战争和20世纪前半叶的经济萧条”。而且,就连这一审慎的评估都还没有开始计入全球最贫困国家的自耕农的损失,他们的生计几乎没有计入经济模型。

为何像隆伯格这样的自我宣传家能获得听众首肯,原因在于与长期收益相比,我们对短期损失感觉更加痛苦。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改变自身的行为,我们收获甚微,失去颇多。有一类人始终用这一论调来避免改变他们的行为:瘾君子。

到了该面对怀疑心态的时候了

我不想更详细地探讨具体的否认者或他们的论点。我更加关注的是,他们在你身上产生的影响。如果你接受了上述否认气候变化的任何论点——还有更多的论点——他们就成功地在你的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怀疑心态,从而拒绝、偏离或忽视气候变化问题上真实而有力的证据。危险的怀疑论者不是出现在电视中的那个人,而是存在于你自己的头脑中。因此,这不是和怀疑论者辩论,而是和你的怀疑心态辩论。

如果你是一位传统主义者,你可能对怀疑论点特别脆弱,因为他们将给出气候变化中的“变化”被夸大的期待。怀疑论者通常以中年学者的幌子下出现——这对传统主义者来说深为可靠,他们得到了传统主义新闻舆论的大力宣传。……

承认气候变化的第一步是抑制你的怀疑心态。

记住:当然会有不确定性,会有夸大和假警报,这是一个变化迅速的领域,但是,这都不会削弱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当你遇见有人持不认同科学共识的论调时,不要让你的判断因提出该论调的人的口才而动摇。问自己: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具有任何合理性或获得真正专家的支持吗?为什么我真想相信他们的说法?如果他们看起来像是来自正规大学的科学家,就到英特网上查找他们,你会立即发现一页接一页的有关他们真正活动的详细信息。

最重要的是,记住烟草工业的历史。四十年来,数百万人英年早逝,假信息活动归于失败。没有吸烟者会这样想,科学还没有定论,或者吸烟不会导致癌症。为既得利益服务的假信息活动终将失败,但这次我们需要更快地获胜。


(经允许,本文由“中外对话”节选自乔治·马歇尔《戒碳:带你一步步现实面对气候变化》一书,章鱼出版集团2007年版权所有,乔治·马歇尔2007年文字版权所有。)

乔治 • 马歇尔是设立于英国牛津的“气候超越与信息网”的主管。

 首页图片由Tahmid Munaz

19:04 高能物理实验室联手打造新的科学信息系统 » 格致 - 科学的乐趣

原文:High-Energy Physics Labs Join to Build a New Scientific Information System
译者:葛韶锋
来源:奇迹

来自德国汉堡的消息:欧洲核子中心(CERN: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德国电子加速器中心(DESY: Deutsches Elektronen-Synchrotron)、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FNAL: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以及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 Stand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宣布他们将联合打造下一代高能物理信息系统INSPIRE(目前高能物理学界使用最多的学术搜索平台是SPIRES),这一系统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Large Hadron Collider)即将开启粒子物理学新纪元之前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性研究工具。

这一宣言是在第二届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信息专家峰会——五月二十、二十一日于德国电子加速器中心召开——上作出的。参加这一峰会的是来自以上四个实验室以及其它信息提供机构——包括康奈尔的arXiv网站以及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SAO: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美国宇航局(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共同建立的天体物理数据系统(ADS: Astrophysical Data System)——的代表以及一些主要的出版商。

Rolf-Dieter Heuer是德国电子加速器中心负责科研的主管,同时他已经被选为欧洲核子中心的新一任主管,他在会上发表演讲的时候说:“INSPIRE承诺将解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并将通过先进的信息发掘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这一项目可以为与其它相关学科学科以及和出版商合作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和创新提供激动人心的机会。”并因此而签署了这一计划。

与会专家称他们因为INSPIRE服务将会为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带来的合作机会深感激动。Simeon Warner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负责维护arXiv,他说:“arXiv.org网站是发布高能物理文章的中心网站,arXiv的功用正是由于和 SPIRES、天体物理数据系统以及出版商的网站长期的紧密合作以及相互引用链接而得到大大提高的。我们支持并期待与INSPIRE的合作以进一步改善全球的高能物理网络。”

Robert Kelly是美国物理学会(APS: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期刊信息系统主管,他说:“美国很早就认可了arXiv并一直和SPIRES以及天体物理数据系统交换大量的元数据,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和高能物理学界保持合作的重要性、并将继续支持这一物理学重要领域的信息需求。”他的评论得到了Elsevier发行主管David Clark的回应:“Elsevier已经参与SPIRES多年了,我们很高兴一开始就能参与到INSPIRE中来。我们乐意向高能物理学界提供更好的信息获取服务。”

最近欧洲核子中心、德国电子加速器中心、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以及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联合对高能物理界信息系统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一项调查表明基于研究社区的服务在高能物理学者的研究流程中占据了压倒性的地位,而现有的商业服务并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这项调查还发现,高能物理科学家们认为获得成功有三个关键标准非常重要:获取全文;覆盖深度和内容的质量以及扩展到高能物理之外相关领域的可能性。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各大实验室的管理层抓住这个机会筹划建立INSPIRE,一个基于研究社区并由用户主导的新一代信息系统,这项工作将是对新技术环境的全新探索。INSPIRE将融合德国电子加速器中心、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以及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共同负责的SPIRES数据库和欧洲核子中心开发的Invenio数字图书馆技术而成。INSPIRE将会满足高能物理学界用户对于SPIRES——这一数据库是目前研究者们每天工作流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日益增长的功能和质量要求。INSPIRE将开发长远的功能,提供对全部高能物理文献的获取以及类似于Google搜索引擎的全文检索能力,并因此使得开发创新性的文本和数据挖掘程序成为可能。

INSPIRE建立于成功的基于社区的信息系统之上,它代表了学术交流的自然进化,并将为其他科学领域的信息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

17:54 沟通烂人(呆伯特-20080607) » 呆伯特

原图 

14:46 Google如何识别IP传送、定位传送和内容伪装 » 谷歌中文网站管理员博客
2008年6月1日,星期日,晚11:06
发表者: Maile Ohye

许多用户询问关于网站技术的更多信息(特别是关于Googlebot ),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个术语表介绍一些较不常见的方法。




有其他问题?欢迎访问Google管理员支持论坛
12:23 Victims of Internet Fraud Being Targeted By Spammers » I got Spam?!
spam2.jpg
A new wave of phishing spam is hitting the net. This time, it's targeting victims of Internet fraud. The emails. which claim to be from the UK Government and 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 offers refund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and all the recipient has to do is sign a "funds release order" and the money will be sent via bank transfer. Of course what it really does is steal the bank account info of anyone who falls for it. Here's what the FBI has to say:
"E-mail scammers are looking for every opportunity to steal your money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Special Agent Richard Kolko said in the press release. "These criminals are increasingly attempting to do this by falsely claiming to be various government officials. Don't respond, don't open the attachments, and don't send your money or personal information. We are asking people to be aware of this tactic and to report incidents to IC3."
As always. beware of any email asking for personal details like bank account info, and never click on the links in them! See full article.

Related Entries:

Private web - a way to secure, spam-free internet? - 22 January 2007

Man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lific Spammers,' Arrested! - 06 June 2007

Microsoft Open to Spammers? - 29 March 2008

March Spam Statistics - 04 April 2008


Knock out SPAM at server level!

Contents of this feed are a property of Creative Weblogging Limited and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Violations will be prosecuted. Please email us if you'd like to use this feed for non-commercial activities at feeds - at - creative-weblogging.com.
11:25 周末絮语: 标签系统; 纽约极地; 波多黎哥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周二的时候到了纽约。上次飞机抵达纽约上空的时候,从上空看整个城市灯火通明,布鲁克林区规划方方正正的街区迎面而来,令人惊叹世界上居然有这样规划的城市。

这次降落的时间更晚,但是夜色却还没有降临,所以还可以看清楚布鲁克林区街区白天的情形。飞机由南向北飞,飞过布鲁克林区,就来到曼哈顿区的上空,下城的一些摩天大楼突兀地出现在视线内,看起来仿佛与飞机非常接近,这些摩天大楼聚集在一起,与周边的低矮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飞机就来到了中央公园的上空,一块整片的绿地出现在眼前。

飞机降落时是晚上8:00,搭巴士,再转地铁。在地铁上,经过布鲁克林大桥时,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了一下曼哈顿的天际线,那些摩天大楼开始拥抱夜色了。

1、

在空中一直在看Gene Smith的标签系统(Tagging)这本书,小容把这本书的书名翻译为《标签系统——为社会化网络注入源于用户的元数据》(Tagging: People-Powerd Metadata for the Social Web),而不是标签。不仅因为Gene Smith提出了“人、标签、资源”这样一个标签系统的思考模型,而且整本书的内容也很系统、深入和细致。对于信息架构相关业者来说,这本书标签系统是很好的读物。虽然坊间关于tag的文章多如牛毛,然而,读一读Gene Smith的这本书却可以节省你的不少时间。

关于“人、资源、标签”的思考模型有很多种解读方式,例如:“人>标签>资源”、“资源>标签>人”、“标签>人>标签”、“标签>资源>标签”等等。Gene Smith同时也把Tagging标签系统放在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社会化软件(Social Software)三个领域的交集来考察:不过,Gene Smith在书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tagging在信息架构和社会化软件两个方面的事情,很少具体地讨论tagging在个人信息管理方面的事情。

将思绪游离出网络领域,小容将Gene Smith的标签系统放到了城市生活中,“人、标签、城市”应该也是一个解读现代城市的独特方式。

2、

周三的时候去纽约公共图书馆(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还书,顺便参观了那里举办的一个摄影展。纽约公共图书馆(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实际上是一个图书馆系统,它将纽约城各地大大小小的图书馆联合起来,使用共同的品牌、网站和信息系统。小容去还书的图书馆实际上在第五大道上,相隔几米就是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图书馆,这个馆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旗舰图书馆。

摄影展的名字叫做Eminent Domain,很有意思的名字,这是一个法律名词,翻译为“征用权”。下面一段摘录可以看到这个词的意思:

在美国法上,与服从公共利益关联的政府征收私人财产权并给予正当补偿的这一权力被称为eminent domain。

Eminent domain的字面意思为“极地”,实际上相当于德国法上的“高权”,即至上权力。由于其内涵特指“政府实体征用私人所有者财产的固有权力,特别是土地及 将其转让于公用并为征用给予合理补偿”,[1] 《牛津法律大词典》将其直接译为“国家征用权”,认为eminent domain是“国家固有的、强制将私人财产用于公共目的的权力。它通常被认为是主权国家所固有的权力。

全文:《“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

小容喜欢将这个摄影展览的名字翻译为《纽约极地》,然而,图书馆的策展人,想出这个题目,并不是考虑它字面上的解释,而是对于去年纽约市关于公共场合摄影行为限制提案的回应。这里有篇文章提到了这个提案:

在公共空间中拍摄照片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在美国纽约这个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大都会,拍照的可能变得越来越渺茫。事出有因,5月25日,纽约公布了对于公共场合摄影行为的限制提案,其中表明在以下情况中摄影者需要获得纽约政府允许并购买100万美元责任保险:1.两人以上在纽约市公开场合使用相机 超过半个小时;2.任意团体(或5人以上组织)在公开场合使用三脚架拍摄超过10分钟,其中包括准备以及休息时间。广大网友反应强烈,誓死捍卫自己的拍照权利,并开通了在线请愿网站(pictureny.org),号召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人们在致纽约市长的请愿信上签名。目前已有近16000人参加了这一签名请愿活动。8月3日,纽约政府终于向摄影师们妥协———市长宣布延缓30天在公共场合实行该摄影限制提案,并听取公众的反馈意见和摄影师、电影制片人等的提议。10月29日市长办公室决定取消限制。

全文:《公共场所也有限制!拍照权利的法律规定

这个展览只展出了六位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每个摄影师的作品都独具匠心,创意非凡:

Thomas Holton: 他的作品名字叫做The Lams of Ludlow Street,拍摄于2003年,记录了唐人街一户林姓人家的日常生活。Holton后来继续拍摄,还让林姓家庭的小孩子拿着他的相机去拍摄,那些相片现在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内容。

在线浏览:http://exhibitions.nypl.org/eminent/holton

Bettina Johae: 她的作品名字叫做borough edges,是小容最喜欢一个创意。她改变了人们关于纽约城市的想象。通常人们想起一个城市,就会想到她的天际线,就像人们提起纽约,脑海里就会想起曼哈顿的摩天大楼构成的天际线。这样固化的思维模式限制了人们对城市的想象。Johae的主意是骑自行车,环绕纽约城每个区的边界一圈,绘制出每个区的边界轮廓线,而后选择轮廓线上的几个点,拍摄那个点的实景照片:)

在线浏览:http://digital.nypl.org/boroughedges/

图书馆还为这个作品制作了一个在线版本,同时开放群众参与,用户拍摄同样主题的照片,上传到Flickr,加上NYPLEminentDomain这个Tag,而后图书馆会将相片加入到borough edges的在线版本。

实际上,图书馆单独设立了一个页面,推广NYPLEminentDomain这个Tag,邀请大家一起参与纽约城市时代精神的演绎,拍摄照片上传到Flickr,拍摄视频上传到Youtube里去。

这是社会化网络与城市生活结合的一个很好例子。

小容在现场看borough edges的时候,每个区只有几张相片,而现在看在线版本的时候,每个区的轮廓都已经被小红点描出来了(每个小红点就代表那个地点已经有人拍摄过)。

更有意思的是,Johae还继续实践这个创意,在展览期间,从5月份到8月份,还再次骑自行车环绕每个小区,当然,这次她是邀请群众参与,和她一起继续这个特别的纽约轮廓之旅。

Johae的这个创意看起来可以推广到每个城市。想必在舟山群岛热爱自行车运动的Danny可以在舟山实践这个创意:)

Reiner Leist: 他的作品叫做Windows,他从1995年开始,在曼哈顿下城Eighth道26层的公寓,对这个窗户固定拍摄。911之前,窗户中的影像里还有世贸中心。或许也是因为这个重大的变化,Leist的这个Windows才显得更加震撼人心。

策展人的导语写得非常好:

Leist’s project reminds us that no matter how much the city changes, we manage to make it our own, every day.

Zoe Leonard: 她的作品名字叫做Analogue,从市井印象中洞察城市的经济变迁。

Ethan Levitas: 他的作品名字叫做Untitled/This is just to say,拍摄的是纽约城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的地铁车厢。春夏秋冬,各色外观。车厢里总还是有乘客。现场照片比在线效果更好。

在线浏览:http://exhibitions.nypl.org/eminent/levitas

整个展览会从现在一直展出到8月份,如果你也在纽约的话,可以去现场参观。如果你不在纽约,也可以去线上浏览一下。这里还有一个13分钟长的展览视频,你可以看看展览现场的效果以及摄影师的样子。


视频来自:http://www.thirteen.org/sundayarts/eminent-domain/72

3、

平日在朋友的公寓里工作,周六和朋友上街,从曼哈顿中城第五大道一直走到中国城。第五大道是纽约最繁华的商业街了,许多国际品牌都在这里开设专卖店。

在第五大道上,隔三差五就有黑人在兜售地摊货,一旦警觉到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们很快手脚麻利地卷起地摊,推着手推车就走。地摊上的商品,它们的品牌和街边的品牌专卖店里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家都知道地摊上的是赝品。

走在第五大道上,和朋友聊起小容以前写的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概念“品牌知识逆差”,刚才已经把这篇旧文章找出来,更新在这个blog里,全文请看这里

4、

周日下午回到公寓附近时,发现街头人声鼎沸,热闹异常,朋友介绍说这是波多黎哥日。转贴朋友去年写的一段日志:

回到布市是中午,邻居们都在门外烧烤庆祝。下午我的住所附近的大道就开始游行。和曼哈顿的踩街不同,这里的庆祝是开着插满波多黎哥国旗的汽车,接受路两旁的群众的欢呼,路口的红灯亮时,群众欢呼声鹊起,绿灯一亮,车子就加大油门嚣张地飙出,因为路口多,所以颇有气氛。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的西部篇,有个小镇的娱乐就是晚上到旷野赛车。这条大道是布市比较大的一条商业街,大概房子历史已久,所以街道看起来比较陈旧。

我们在街头观看了一会儿,此情此景的确如上面一段日志所说,只是去年的时候,我们在两个国家。

前文回顾:

周末絮语:新鲜屋;新鲜人;新鲜法

10:02 在线表单详解 » Inside AdSense-中文


前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新的联系方式 – 在线表单,看到这么多种表单,您可能会不清楚哪个表单才能最好地反映您的问题。现在,我们就详细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表单。

无法登录:如果您无法登录,就可以通过这个表单提交问题。

忘记我的密码/登录信息:如果您忘了密码或登录名,可以通过这个表单找回。

我无法看到广告:如果您网站上的广告不能正常显示,可以通过这个表单查询原因。

我看到公益广告:如果您网站的广告变成了公益广告,可以通过这个表单查询原因。

AdSense 收益:您对收入如果有疑问,例如收入如何计算,可以通过这个表单了解详情。

我何时收到付款:如果您想咨询什么时候向您付款,可以填写这个表单。

个人识别码:如果您没有收到 PIN 码,或者已经发了3次需要重发,或者因为没有收到 PIN 展示公益广告,都应该使用这个表单。

电子转账或西联付款:如果您使用了西联汇款,所有关于西联汇款的问题,比如付款过期,姓名错误等,都应该使用这个表单。

电话确认:如果您电话确认失败,或者遇到问题,比如电话没有打来等,都可以使用这个表单。

举报违反政策行为:如果您发现有正在投放 AdSense 的网站违反了AdSense 政策,可以填写这个表单通知我们,我们的政策专员会进行详细查看。

请大家提交问题时尽量选择正确的表单,这样您的问题会得到更快更准确的解答。
09:02 Estimating Undo Space needed for LVM Snapshot » MySQL Performance Blog

We know MySQL Backups using LVM are pretty cool (check out mylvmbackup) or MMM though it is quite typical LVM is not configurable properly to be usable for MySQL Backups.

Quite frequently I find LVM installed on the system but no free space left to be used as snapshot undo space, which means LVM is pretty much unusable for backups or required space is very small - created without good understanding on how much space do you need for undo.

LVM Snapshot works kind of like Multi Versioning in Innodb - when you write the new data the new version for the block is stored in undo space. When snapshot is being read if the block is being remapped it is read from the undo location.

The LVM Snapshots versioning is however different from database Multi Versioning because only one old version per snapshot is needed while in databases you often would have multiple old versions of row stored.

Such structure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overhead you can expect from LVM. Writes suffer the penalty when it is the first time block is written to since snapshot was created. In this case single write is transformed to 2 writes, however similar to Innodb DoubleWrite the overhead is not double - the blocks written to the snapshot can be buffered few blocks at once using relatively sequential IO. Also if you modify same block again there is almost no overhead, and there is no space requirements.

Another issue with LVM snapshot it may convert pretty much sequential IO done while scanning the files to somewhat random IO - because blocks which need to be read from undo space will require disk seek, unless they are buffered already. This means your backup speed can be slower than you would expect especially in case you have a lot of scattered modifications.

Now back to our question of space requirements for MySQL Backups using LVM.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description above in theory this would be the set of data which gets at least one modifi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backup. This is simple, however how do you find that ?

One simple though not very reliable way is to look at VMSTAT or IOSTAT. Find out number of KB being written to the given LVM volume per second. Now keep in account Innodb double write buffer (so writes to Innodb tablespace are double) and the fact you are probably not writ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data all the time you can reduce this number. The half of that number is often good ballpark figure.
So if I see 10MB/sec written to device I would assume I need 5MB of undo space per second of backup. Now say my backup takes 1 hour which is 3600 second - This means 18GB worth of undo space should be enough. Though you may wish to give you some breathing space.

Of course depending on database or workload this may need to be adjusted. If you have 10GB database size (including logs etc) you will not need 18GB undo snapshot no matter how heavy IO is. Also if you know the IO pattern, say most of traffic comes from batch updates updating pretty much every page in 10GB table you can account for that as well.

If you want to get really accurate number you better to use your experience - run the backup and see how snapshot growths during the process so you can see how correct was your original estimates.

Assuming you have already some space allocated for LVM undo space and it is not overly large - what can you do to keep space requirements to minimum ?

First do not place logs in LVM, I mean binary logs, slow query log, general query log etc, if they get any serious traffic. You can use other techniques to get consistent binary logs in the backup and you do not want query log and general logs anyway. However DO place Innodb Log Files on the same LVM volume as you need them to be snapshoted at the same time as tablespaces. The logs are especially nasty because they are always expanded so if you get 10GB worth of logs during the time of backup you will need 10GB of undo space.

Second, limit batch activities - Backups are often done at night when server activity is minimal, but this is also the time when you might want to do maintainence or batch job, which well may require a lot of undo space. Running ALTER TABLE or OPTIMIZE TABLE will cause table rebuild and use a lot of space. Batch jobs such as recounting rating summary tables recreation etc are also possible trouble makers.

Third,Use dedicated LVM volume for MySQL Instance. This is good idea for many reason and control over snapshot size is yet another one. If you just have one “/” snapshot which holds everything you may get a lot of junk IO activity causing overhead and eating LVM undo space. For example MySQL on disk temporary files and tables can waste quite a lot of such space.

The last advice I would give on snapshot space estimation would be not to try to save too much on it. Hard drive space is often cheap these days and so it may be better of allocating a bit more space for LVM snapshot and having piece of mind. Also keep in mind you can allocate undo space for any physical volume - it does not have to be same 15K RPM RAID10 volume your data lives. It can be single SATA hard drive (and so you may be able to allow full database size for undo space without thinking). If such hard drive dies you will only use snapshot but not your data, so it is pretty safe.
Though of course you should consider performance overheads mentioned in such operation.

Actually exactly this configuration could be lifesaver if you have system with LVM setup but zero free space and you would like to setup replication for large database with little no - connect USB hard drive place LVM snapshot on it and you can copy your database without shutting down server. Though I would only recommend doing it “once” to migrate to the server with proper LVM configuration with no downtime as it is too fragile for every day use. If you can’t use USB hard drive - NBD (Network Block Device) or iSCSI would also work.


Entry posted by peter | One comment

Add to: delicious | digg | reddit | netscape | Google Bookmarks

08:52 6月书友会─“期望值” » UCDChina.com

关于“开放投稿”的特别通知:08年4月开始,UCDChina写作话题与书友会讨论话题相同,并向所有同行开放投稿。 (投稿方式见这里

08年06月”UCD书友会”通知:
本期举办城市:北京、南京、上海、深圳。
本期具体时间:6月的第三个周日(6.15),下午14点30分
本期讨论话题:期望值

各举办城市聚会地点及书友会详细介绍:http://ucdchina.org/book/about/

提醒:
1、前几期书友会借了书的朋友请记得周日前往书友会现场还书;(因非常特殊情况不能到达的请用快递还书,或写邮件具体说明)
2、5月份需要借书的朋友请在6月14日下午6点前发邮件至 UCDChina@Gmail.com。

.

特别感谢,北京书友会场地及酒水赞助单位:

叽歪网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相关文章

05:26 最早的科学电影 » 格致 - 科学的乐趣

《新科学家》上一篇文章:Histories: Microscopic stars of the silver screen,介绍最早的科学电影,很有资料价值。文中提到的电影:The Strength and Agility of Insects (1911) The Birth of a Flower (1910) ,点击链接可以看到。

顺便推荐一下 WildFilmHistory,这个关于野生动植物电影的历史的网站。

05:26 最早的科学电影 » 格致 - 科学的乐趣

《新科学家》上一篇文章:Histories: Microscopic stars of the silver screen,介绍最早的科学电影,很有资料价值。文中提到的电影:The Strength and Agility of Insects (1911) The Birth of a Flower (1910) ,点击链接可以看到。

顺便推荐一下 WildFilmHistory,这个关于野生动植物电影的历史的网站。

02:24 从品牌知识逆差到消费意识形态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这是一篇旧文章,原作于2003年6月6日以剑公子笔名发表于小容早期的个人网站,其后收录于品牌几何

前言:

2003年第8期的《IT经理世界》杂志发表了一篇有点意思的文章《编织美丽的谎言》,看完之后,小容突然想起一个全新的品牌议题:品牌知识逆差。在写了一点评论之后,小容意犹未尽,通过电子邮件与杂志社的编辑进行了反复交流,沟通进一步激活了我们的思维,也使小容的思考更加深入。所以,我们期望你如果看到我们的文章或者评论,哪怕是有那么一丁点的想法,请你一定要告诉我们,电子邮件或者留言……不论方式,总之我们翘首以待。在这个超链接的互动时代,我们一定要知道对方是如何想的。

引用《编织美丽的谎言》原文一部分如下:

在国内一些城市的高档购物场所,范思哲(Versace)、阿玛尼(Armani)、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芬迪(Fendi)等赫赫有名的国际一线男装品牌的店面和广告非常抢眼,以其高贵典雅吸引国内最高端的客户。但是与它们比邻而居的另外一些男装品牌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的典雅、华贵,隐隐也透露着某种“贵族”味道;在一些高档时装杂志里,这些品牌总是与一线品牌同时出现,形象和品味也是“很像”。

这些在国内市场上努力与国际名牌“站”在一起的男装品牌在国际时装界可能并没有什么名气。它们的注册地有的在欧洲有的在国内,但绝大多数在国内设计生产。严格地讲,它们应属于地道的中国品牌。

“国际名牌的胃口是要占有全球市场,而我们包装的这类品牌,无一例外将瞄准蕴涵着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市场。”比蓝国际的创始人、总裁李凯洛如是说。目前市场上这些“傍”着国际品牌的男装品牌大多与他的策划和包装有关。

做到与国际名牌“同质”的时尚品位,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近年迅速崛起的PORTS(宝姿),这是一个由中国人在加拿大注册、在厦门生产的服装品牌。通过一系列形象包装和品牌塑造之后,目前已成为欧美人压根儿不知道但被中国人广泛认可的“国际名牌”。

下面是小容看了这篇文章之后的一些思考:

·源于信息不对称的品牌知识逆差(Brand Knowledge Deficit)

无疑,被行销者与行销者之间天然就存在着知识逆差,比如关于产品方面的知识,消费者总是知之甚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产业,企业总是试图推出许多新鲜的技术名词,以此让消费者一头雾水,而后掉进厂商挖好的陷阱。在家电行业,诸如绿色环保电视、负离子空调之类的游戏已经让人眼花撩乱;在IT咨询业,各类各样的”三字经”也让企业越来越脑袋发胀;而最为过分的当之为愧是保健品业,其间的伎俩坊间已是有目共睹心照不宣。而关于品牌方面的知识,消费者无疑也是知之甚少。即使被称之为信息雷达的媒体专业工作者,有时候他们在这方面也会犯低级的错误,1999年某期的《新周刊》就堂而皇之地刊登许多香港二三线服装品牌将他们美其名曰国际品牌。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个消费者都成为精通天文地理博览古今中外知晓全球500强来龙去脉数落品牌故事如数家珍的专业人士。

在此,小容要制造一个概念,希望以此来引起更多人关注这个不是假设而是现实潜藏的真象。如果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解释这个现象的话,那就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租金,就如同地租和资金的利息一样,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实际上信息租金是每一个交易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不对称信息实际上可以被看作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差异,消费者往往没有对商品的诸如生产信息等信息进行投入成本,这必然与生产者之间产生信息投入成本差异,生产者利用信息投入差异获取利润正是为了补偿先前付出的信息成本。(附注1)

基本概念:品牌知识逆差(Brand Knowledge Deficit)
借用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的观点来专门指,在品牌知识方面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对照概念:产品知识逆差(Product Knowledge Deficit)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在产品知识方面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延伸概念:品牌知识弱势群体(Brand Knowledge Vulnerable Groups)
借用社会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的观点来专门指在品牌知识逆差中处于不利处境的消费者。

延伸概念:品牌知识强势群体(Brand Knowledge Dominant Groups)
相对于品牌知识弱势群体,我们把在品牌知识逆差中处于有利处境的企业称之为品牌知识强势群体。

专业人士在”品牌知识逆差”面前面临着公民意识道德良知的考验。《编织美丽的谎言》展示了一个现实存在的选择,他们选择的是善加利用”品牌知识逆差”,编织美丽的谎言让国产服装品牌摇身一变为国际名牌……于品牌层面的”品牌知识逆差”远比产品层面的”产品知识逆差”更为隐蔽和可怕,当台湾奥美在思考”思考如何不要干扰消费者的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在行销和传播中坚守职业操守,规避”品牌知识逆差”的现实存在带给消费者的无心侵害,亦或是该变本加厉指鹿为马,在”品牌知识逆差”的真空中让新生本土品牌快速成长。

·无奈企业的实效营销策略

从企业角度来看的话,他们需要的是真正有用的实效营销策略。存在就是合理,所以当我们冷静地审视这些伪国际品牌–说它们是伪国际品牌似乎不太友善,或许用 “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这样的概括可以更好的表达他们的实际定位–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之所以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且发现这些策略在市场上行之有效且屡试不爽,一定有它特定的深层原因。

进一步朔本求源,我们会发现当前中国的消费生态环境,有着某种愈演愈烈的崇洋媚外倾向,外国的月亮似乎真的越来越圆了,于是很多的品牌开始取着洋式中文的名字,很多的企业去香港或者海外注册一间壳公司,以此来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证明自己的国际身份。小容的一位朋友为一个本地的油漆企业做品牌设计,该企业就曾咨询如何在还海外注册公司的事宜,他们说只有国际品牌,经销商才愿意和你洽谈代理…… 或许市场环境的现实才是企业迫于无奈的真正原因。


图1 行销传播意识形态的增强环路

实际上在行销传播中隐藏着一个消费者与企业互相影响的增强环路。(如图1)当个别企业洞察到消费者生活形态正在受新闻传媒某种意识形态导向的或多或少的影响时,该企业会敏感地采用这种导向的意识形态为行销传播的主题概念,进而灌输和激活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态,在强烈的宣传攻势下,消费者潜意识中强化了自己的这种感受,并开始将这种导向的意识形态作为区别品牌的一个象征,在此环节中,个别企业由于率先洞察消费者的行为并以实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得以取得创建品牌方面的巨大成功,因而市场快速分化,更多企业不甘落后而尾随先行企业,进一步迎合消费者这种导向的意识形态,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渲染这种消费意识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互相影响着实践这种消费意识形态,新闻媒介就有理由进一步将这种局部的消费亮点提升扩大为社会主流文化,并进一步强化和肯定了这种消费意识形态在企业和消费者中的心理地位,于是,在进一步的多方相互影响作用下,下一轮的循环开始了…… 这个增强环路可以解释《编织美丽的谎言》一文中许多中国服装品牌为什么采用”伪国际品牌”的行销传播策略,也可以解释近年在行销传播过程中为什么广告主对于明星效应总是趋之若骛。

举例而言,当福建泉州的运动鞋企业开始从依托国际市场OEM代工转型为拓展国内市场自创品牌时,安踏率先采用明星策略,启用乒乓国手孔令辉为形象代言人,并一举取得成功,而后更多的泉州运动鞋企业走上模仿安踏的道路,纷纷签约国内外影视明星为形象代言人,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在这个明星竞赛中,许多有趣的现象正印证着图1所示的增强环路,当先行者已经采用明星策略的时候,跟进者如果没有天才式的创意开创新路线(许多专业工作者批评他们的模仿策略,或许也为他们提供不少创新式的解决方案,估计企业还是不愿冒险,他们宁愿跟在成功者的后面追赶。)为了跨越业已形成的行业门槛,他们只能像军备竞赛一样升级各自的装备,于是明星更酷、更新、更大牌、更国际化……消费者和新闻媒介也渐渐乐得将明星消费当作生活品质的一个尺度…… 正如《IT经理世界》在2003年杂志发行征订词中所说的: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经济秩序正处在解构和重构的交叉之中。企业和政府的关系还含混不清,企业的治理结构还处于困顿状态,地方保护主义、恶性竞争、腐败和权钱交易还在污染着整个经济环境。所有这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因此,它已经成为今天的企业面对新技术和全球化竞争挑战的基本约束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无法绕开制度环境讨论纯粹的管理和技术问题。

同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无法忽视当前消费生态环境中不良消费意识形态的存在,无法脱离市场现实而讨论乌托邦式的纯粹品牌理想。

·品牌知识强势群体的运作品牌的”名实尺度”

的确,如《IT经理世界》郭晋华副主编在与小容沟通的电子邮件中所说:

在追求品牌包装的今天,树立品牌与行销操守之间的分寸很不容易拿捏,品牌大于内容的现象也很多。或许至少在企业的某一个时期,这种名与实的偏差是很难免的。而一个希望能永续经营的公司,应该能够保证这种偏差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能够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声誉把产品做得更好,从而名至实归。那些大的品牌,最初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当王室贵胄都穿戴他们的服饰时,他所渲染的高贵品质和品味也就得到了证明(最明显的是戴安娜与LV)。(附注2)

对于品牌知识强势群体在运作品牌方面的”名实尺度”,大抵可以用小容以前分析企业实态和企业形象时所采用的矩阵来分析。(如图2)鉴于之前的CI学者在企业实态与企业形象两者关系的问题上,只是简单地做两者符合不符合的判断,所以小容特地绘制了一个矩阵图来更细致地分析企业实态和企业形象的关系。横轴企业形象与纵轴企业实态分别分为优良、一般、差三种状态,组合起来将企业分类为九种类型的企业,分别是卓越型企业、进取型企业、稳健型企业、保守型企业、平庸型企业、炒作型企业、取巧型企业、危机型企业、陷阱型企业。


图2 企业实态与企业形象的关系

虽然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运作不清楚,但企业经营者必须非常清楚自己的企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保持健康的状态对个人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也不例外。

·品牌知识逆差背后的消费意识形态

小容把影响消费意识形态的社会力量归纳为三种主要力量:政府、传媒及企业。政府最重要的是利用产业政策的调整改变消费的总体宏观环境,而传媒则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成为主要的影响者,而企业则在市场效应上迎合或实践文化层面的潮流。如图3:


图3 影响消费意识形态的主要力量

整个增强环路是这样形成的:政府制订引导内需鼓励国民消费的宏观金融政策和批准房贷车贷等微观金融举措;而传媒则在受到政府的暗示以及环球文化的影响力下,不由自主地将局部小康生活扩大化,并将西式消费形态渲染成当下的主流;而企业则在这种背景中,依靠他们庞大的广告宣传预算在行销传播过程中进一步强调和刺激消费者实践这种消费形态的欲望……在宏观政策面(政策)、主流文化面(新闻舆论)、亚文化面(行销传播)三者的复合作用下,消费者无疑已经形成某种不良的消费意识形态,这种消费意识形态的出现,无疑由从市场上直接反馈给企业、媒体和政府,于是形成新一轮的正反馈。如图4:


图4 影响消费意识形态的增强环路

小容并没有全盘否定物质消费的意思。相反,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将成为我们创造价值贡献社会的动力与源泉。只是,在当前的整个消费生态环境中,的确是存在一种盲从购买虚荣消费的不良倾向,不过,这种倾向该如何评判,目前尚没有办法准确定义。毕竟消费行为是个人化的行为,你不可以随便评价一个人的生活观和消费观,正如我们必须包容多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3年5月31日 完稿于福州

附注1:

引文资料来源于”经济学家”网站(www.jjxj.com.cn)宋照来文章《信息不对称与经济系统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asp?keyno=191

关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该文也有基本介绍,现摘录如下:

市场经济发展了几百年,都是处于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之下,当人们没有发现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时候,比如亚当·斯密的时代,市场并没有显示出多么的缺陷,斯密甚至把”看不见的手”推崇备至,自由的市场经济理论学者都宣扬市场的自由调节,反对对市场的干预。

今天,信息经济学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的主流,人们打破了自由市场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假设,才终于发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性,一夜之间,到处都是”柠檬 “,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学者因而获得了1996年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维克瑞,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都因为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附注2:

引文资料来源于2003年《IT经理世界》郭晋华副主编与小容沟通的电子邮件。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6-09
  六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