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帖子被Solidot的“Google想从社交网络用户中掘金”链接(谢谢!),顺着Solidot那帖中的链接,还看到了"Google能解决社会化[网络]的货币化难题吗?(Can Google solve the social monetization puzzle?",里面有更多关于社会化网络SNS的专利。其中有个微软的专利:社会化网络中影响者的识别(IDENTIFYING INFLUENTIAL PERSONS IN A SOCIAL NETWORK)。
微软这份专利的权项是:
1. 在社会化网络中用来识别影响者集合的一种方法,包括:以一种指标为基础,对社会化网络的用户列表进行排序;将排序最高的用户指定为影响者(influencer),加入到有影响力人群的集合中;从社会化网络的用户列表中,删除这个排序最高的用户及其朋友;对排序其后的用户重复以上处理,产生有影响力人群的集合。
2. 权项1的方法,其中的社会化网络是一个在线社会化网络。
3. 权项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与有影响力人群集合里用户数量相对应的集合大小数量。
4. 权项3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该集合大小数量由一个系统用户来决定。
5. 权项3的方法,其中的指标是一个用户所拥有的朋友数,而且进一步包括:以用户在社会化网络里拥有的朋友数量为基础,对该社会化网络用户列表进行排序,以及将朋友数量最多的用户,指定为排序最高的用户。
6. 权项5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两个用户之间有直接联系,即认定他们是朋友。
7. 权项5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排序其后的用户重复以上处理,产生有影响力人群的集合,直至在有影响力人群集合中的用户数量大于该集合[被指定的]大小数量。
8. 权项7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排序其后的用户重复以上处理,产生有影响力人群的集合,直至该社会化网络用户列表为空。
9. 权项8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形式为二维节点链接图(node-link graph)的一种图形用户界面,向一个系统用户展示有影响力人群集合。
10. 权项9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该图中排序最高的用户显示为中心节点,并将排序最高的用户与其朋友之间的联系,显示为从中心节点发散的放射状线条。
11. 权项10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线条的宽度,表明排序最高用户与其朋友之间关系的强度和重要性,更粗的线条代表排序最高用户与其朋友之间的更强的联系,而更细的线条则代表更弱的关系。
12. 权项1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线条颜色,表明排序最高用户与其朋友之间关系的类别。
(以下略)
这种基于朋友关系的影响力人群识别,也可以作为定向广告的精准营销基础之一。另外,从USPTO的专利检索中,还可以找到微软有关SNS其他几个专利,反映了不同的视角:
——基于社会化网络立场的差异化定价(DIFFERENTIAL PRICING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STANDING)
主要内容是:
一种由机器应用的系统,在至少部分相关于社会化网络立场基础上生成差异化定价。至少部分以一个用户的相关数据(包括在线活动、以往的在线交易、在不同网络的活动、信用卡确认、信用卡会员资格,以及伙伴、联系人、买过的商品、卖过的商品和个人页面等)、该用户于在线交易市场陈列用来销售或交换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相关的数据(包括类别、询价、描述、地理位置、销售条款等)为基础,在购买者与用户之间构造起社会化网络的图景和使用(至少部分以两者的共同兴趣、共同域名、族群关系或以往交易等为基础),以此决定一种差异化定价策略,用户与购买者的隔离越小(地理位置、信任圈及其对信任圈的利用和距离等),购买者得到的价格折扣越大。
——在社会化网络中推荐联系人(RECOMMENDING CONTACTS IN A SOCIAL NETWORK)
主要内容是:
向给定的目标用户推荐潜在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从识别目标用户的联系人开始,再识别目标用户联系人的联系人,如此继续,将这些识别出来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的潜在联系人并进行排序,最后向目标用户显示排序结果。用户排序产生的推荐分数(recommendation score),是从目标用户到该用户的每一段联系路径的路径分数(path score)的总计,一段联系路径的路径分数与该联系路径的路径长度成反向比例关系,随着路径长度的增加,其路径分数指数级地下降。
上次《品牌民主:社会化网络对品牌管理思维的影响》日志发表之后,有位朋友写邮件来交流。他正在组织一个公益性质的聚会活动。
前两天读了你新写的《品牌民主:社会化网络对品牌管理思维的影响》使我和这次的聚会有了联想:
这个聚会,如果有品牌意识的参与会更好,所以希望在品牌建设上听听你的建议,希望你能给些指导。
比如logo 制作的原则、怎么使用,如何在宣传中贯彻品牌建设的理念,用什么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参与者体验等等。
小容简单回复了他的邮件,谈了几点建议。实际上,在小容所构思的“品牌民主”概念中,除了消费者的“品牌抵制”和“品牌爱戴”的概念,还包括“长尾品牌”、“内容即媒体”、“用户贡献广告”的概念。
长尾品牌:网络让许多个人和非营利机构可以非常低的成本乃至零预算来开展品牌传播;
内容即媒体:传统的广告和媒体的内容是分离的,而在网络上,广告的形式和内容的形式将混合,换句话说,今后广告代理的主要职责将朝创意回归,使命是创作吸引消费者并且能够将品牌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的内容,而不是创作广告;
用户贡献广告:把消费者纳入广告创作中,直接把真实的消费者作为广告的主体,而不是广告模特。
这些概念将在今后陆续分享出来。回到刚才这位朋友所提到的问题。小容当时做了回复,现在对个回复进行补充,贴在这里分享各位。
对于非营利的社会活动项目来说,其实它们的品牌建设比起商业公司来说已经有天然的优势。
首先,非营利社会活动不要担心商业公司遮丑的情况,可以避免让专业公关公司勉为其难的情况发生。不论项目成功与否,满意与否。最起码所有人对善意总是不会拒绝,即使有批评的话,那也是希望它能够发展得更好。即使好事做得不够好,其码它不会变成一件坏事。
其次,网络提供了一个几乎是免费的传播平台,尤其是社会化网络的发展,让口碑传播的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有意义的事件和信息,人们总是乐于传播。当按下鼠标传播善意的那一刻,人们心目中的幸福感会增加一分。
再次,创作共用CC协议的普及,已经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免费的公共资源媒体系统,通过创作共用CC协议机构建立的搜索引擎(http://search.creativecommons.org),你可以找到许多高质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用来创建自己的品牌道具。商业公司需要花费巨资去购买图片、聘请摄影师、购买音乐素材,而在创作共用世界里,这些对于非营利机构来说都是免费的。
那么,与商业公司相比,非营利社会活动的天然弱势就在于品牌识别设计、广告道具的设计和制作。一方面自己缺乏专业人才——如果团队/社群的构成不够多元化的话,另一方面欠缺经费外包给专业的设计服务公司。
小容在早些年的广告传播职业生涯中学习到一些粗浅的品牌建设的方面的知识,分享给这位朋友,鼓励他尝试着自力更生,自己DIY设计品牌识别,踏上品牌民主之路:)
那么,从商业公司的品牌建设中,非营利机构可以学习几件事情呢:
1、运用美学原则来给活动建立一个视觉形象;
需要找一个本地的设计师来参与。请尽可能将你的团队/社区多元化,吸引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日后可以自给自足。
2、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物
不论是线上的Banner,图片或者是线下的海报和T恤,都是将视觉形象转达给每个人的手段。让品牌看得见摸得到,这是品牌建设的开始。现在有方面的线上VI物品定制网站,你可以像企业一样瞬间拥有自己品牌物品,让你的标志印在麦克杯、卡片、T恤等等物品上。
3、将信息超浓缩为关键字
虽然会有很多故事和Memes,但是,为了保证品牌传播事半功倍,我们只能选择一个口号,让超简洁的关键字来浓缩故事。
然后,把它——这个口号——作为视觉形象设计的一部分。
4、保持一致性
各种地方,不同时间段,保持一致的视觉形象。时间一久你的活动就通过这个视觉形象渗透到人们的脑海中。
生动的视觉形象总是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持久的保留,将故事超浓缩地寄存在记忆中。
以上心得实际上适用于所有的长尾品牌:个人blog、个人、工作室、临时性聚会、网络小团体、短期的非营利活动、长期的非营利机构等等……
不要因为没有商业公司的资源而对品牌建设望而怯步,需要的仅仅是美学原则的把握而已。即使是普通人,通过对色彩、造型、字体、空间构成的了解,加上简单的设计软件技能,人人都可以开始发起自己的品牌传播活动。美本身都存在我们的周遭世界中,只是我们需要去发现,并且好好的运用而已。
相关文章:
十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