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33 Linux下的有趣命令 » Blog on 27th Floor
来自水木讨论,总结一下。有些是搞笑的,有些也还是很有用的:

yes:输出一串y,有时可以用来对付很多y/n选择的应用

banner:打印字符标题,就是用字符拼出大字来

ddate:把日历转成什么其他历,Today is Sweetmorn, the 63rd day of Discord in the YOLD 3173

fortune:输出一句话,内容有很多种,据说有唐诗宋词

cal 9 1752:打印日历,不过那一个月的有问题,哈,还有个ccal有农历的不知道怎么样了

tac:concatenate and print files in reverse,把文件的行反过来打印

ptx - produce a permuted index of file contents,生成索引?不知道

xev:打印即时的X事件

xeyes:出眼睛那个,进X第一都要玩玩吧

cowsay/cowthink:打印一个小牛(或其他动物)说话或想像,内容可自定

factor:分解因数

shred:覆盖文件让它不能再读

aptitude moo/apt-get moo -vvvvv:debian搞笑的

还有make love,翻成中文倒不好玩了

还有人说who am i,不够有意思

有人说 rm -fr /,还有dd if=/dev/zero of=/dev/mem,这就太坏了,没事别试,尤其是root敢死队不要试

csmash:一个3d乒乓游戏,没玩过。
Source favicon20:43 导致 Oracle 10gR2 出现 ORA-39095 的另一种原因 » DBA notes
Oracle 10g R2 的 Data Pump 是一个好工具,弥补了传统 export/import 工具的很多不足。相关信息可以参考一下我以前对 Data Pump 的介绍。 最近在 Linux 平台上经常遇到 ORA-39095 错误。这个错误。这个错误号,文档的解释:
ORA-39095:Dump file space has been exhausted: Unable to allocate string bytes
Cause: The Export job ran out of dump file space before the job was completed.
Action: Reattach to the job and add additional dump files to the job restarting the job.
这个解释只针对一般情况。我遇到的这个案例,目录的空间还有很多,可是也一样报错了。而且,一般在第 100 个 导出文件出错。开始以为是 Bug,可是遍查 Metalink,发现和 ORA-39095 错误有关只有两条信息,和我遇到的情况不符。 偶然在阅读 Oracle Database Utilities 手册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段话:
Because each active worker process or I/O server process writes exclusively to one file at a time, an insufficient number of files can have adverse effects. Some of the worker processes will be idle while waiting for files, thereby degrad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job. More importantly, if any member of a cooperating group of parallel I/O server processes cannot obtain a file for output, then the export operation will be stopped with an ORA-39095 error. Both situations can be corrected by attaching to the job using the Data Pump Export utility, adding more files using the ADD_FILE command while in interactive mode, and in the case of a stopped job, restarting the job.
真是孤陋寡闻了,我的并行度用的是 4 ,减小这个并行度,该错误不再出现。 --EOF--
Source favicon17:28 曾鸣:雅虎全球不帮我 股票就上不去_互联网_曾鸣_天极ChinaByte » del.icio.us/chedong
雅虎全球在组织、结构、调整各方面都比中国雅虎难多了,雅虎美国在两三年计划做的事情,我们两个季度就能做出来,雅虎美国非常希望中国雅虎成为他们全球创新的重点。
Source favicon14:35 路透社变成了“汤路氏” » 妮妮
158岁的路透在26岁的彭博社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这么大的人了还被逼到墙角...
Source favicon12:54 “Yours Truly,”的网络变体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地址:Times 杂志 November 26, 2006, Sunday ‘Yours Truly,’ the E-Variations原文作者:LOLA OGUNNAIKE 翻译: toffeetea CHAD TROUTWINE,一位在加州Malibu市的企业家,今年早些时候在为他在中西部一幢建筑...
Source favicon11:24 MagpieRSS的parse_w3cdtf()函数对blogger atom格式的bug修正 » 车东[Blog^2]

很奇怪从Lilina上订阅的blogger.com发布的内容发布时间总是显示为未来8小时(格林威治)时间,一开始怀疑是atom输出的时区设置问题,但是看了atom.xml的输出,发现是有时区设置的,和其他引用的atom输出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布时间有毫秒设置:

<published>2007-05-15T14:49:00.000+08:00</published>

Lilina是一个基于MagpieRSS的聚合工具,MagpieRSS中对于atom格式时间的解析是通过rss_utils.inc中的parse_w3cdtf()函数,当时可能没有考虑到秒后面还有毫秒,导致对后面的时区设置解析失败,变成了格林威治时间。修正后的正则表达式和代码如下:可以兼容解析其他标准的ISO 8601时间格式解析。

diff -r1.7 rss_utils.inc
28c28
<     $pat = "/(\d{4})-(\d{2})-(\d{2})T(\d{2}):(\d{2})(:(\d{2}))?(?:([-+])(\d{2}):?(\d{2})|(Z))?/";
---
>     $pat = "/(\d{4})-(\d{2})-(\d{2})T(\d{2}):(\d{2})(:(\d{2}))?(\.\d{3})?(?:([-+])(\d{2}):?(\d{2})|(Z))?/";
43c43
<                 array( $match[8], $match[9], $match[10]);
---
>                 array( $match[9], $match[10], $match[11]);

 

给Blogger的问题:这个修改有些nerdly吧?文章发表时间有必要精确到毫秒吗?我找到的atom的相关规范是按照ISO 8601格式,也就是:2007-05-15T14:49:00+08:00

Source favicon10:11 谷歌 Foosball 大赛 - 娱乐第一,比赛第二 »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左侧优化","右侧优化",看到这样的词汇,你会想到什么?"双马已胜","没有什么悬念","双马无敌","没想到争夺第二名这么辛苦","技不如人",这又是什么?

公布答案:前者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某两个组合的队名,而后者则是某人在 Gtalk 上用个性签名表现出的心路历程。是的,就是谷歌第一届 Sales Cup Foosball 大赛!

谷歌 Foosball 简史

Foosball(桌上足球)也许国内的很多朋友们还不是特别熟悉,很多人认识 Foosball 是在《老友记》中摆在钱德勒和乔伊老哥俩门口的那张桌子。谷歌人第一次开练 Foosball 是在一张作为 谷歌第一届中国 Code Jam 大赛奖品的球桌上,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随着谷歌的不断发展,谷歌 Foosball 队伍也迅速壮大,Foosball 成为午饭晚餐后最重要的消遣之一。

Foosball 不仅可以以球会友,还可以娱乐大众。边打球边说相声者有之,边打球边练习说唱者有之。还诞生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迹:譬如某人发球居然从一个球孔发出从另一球孔直接冒出来了(经计算此事的概率为 50 万分之一左右);某以大力著称的队员一记劲射球居然应声飞出球桌直奔按摩椅上正在享受生活的同事……

比赛纪事

不过说到正式比赛队员们的态度那是相当认真啊。虽然整个比赛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但层出不穷的 10-9 的结局让说唱歌手和相声演员都安静了下来紧盯桌面。"申请暂停,吃块巧克力补充一下热量","等一下!我发现球上有一点灰……" 这些一本正经的幽默多少还是让人感受到了"娱乐第一,比赛第二"的气氛。

既然要娱乐大众,观众当然也要参与,本次比赛特地开设了"赌球"环节:押对了的赢家将获得幸运抽大奖的机会。理性分析实力者,除了自己谁也不押者,被谁淘汰了就压谁以证明自己者纷纷下注,投下了自己庄严神圣的一票。

比赛在混双一场五局三胜的惊心动魄的比赛后落下了帷幕。此次大赛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当晚的 Bar Night Party 暨 Foosball 比赛颁奖仪式上,领导亲自为获奖选手颁奖。

Foosball 比赛结束了,其他比赛还会远么?





Source favicon09:45 什么是通感(Synaesthesia)? » Wish Room 1906

惠特尼, Lapis, 1966

前些时候和 JJgod 讨论起科幻小说,他向我推荐了杰里夫·福特的《冰淇淋王国》,不愧是得过雨果奖的小说(短篇)。推荐有时间的朋友阅读一下,是讲述的心理学上的通感(Synaesthesia)。

文学领域中的通感,钱钟书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简单的说,感官感觉虽然功能和活动范围不同,但同时又会相互影响。比如听到声音感觉看到颜色,看到颜色又感觉在触摸什么。

我们常可以看到所谓通感修辞,或者说移觉。比如“暖洋洋的橙色”,用温度来形容视觉。音乐和艺术之间也存在很多可以用通感解释的关联,是视觉和听觉在人脑中的一种交错反映。比如有一些视觉音乐会,比如题图是抽象电影创作的拥护者、导演詹姆士·惠特尼 1966 年电影 Lapis 的海报。

在设计领域,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用颜色和构图来表达情感。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11 Great Color Legends,讲述了关于颜色的一些故事,比如为什么粉色代表小女孩、浅蓝色代表小男孩等,为什么黑色代表死亡等。早些时候我也翻译过一篇文章:自然选择:自然界的颜色与界面设计,实际也有那么些通感在里面。比如说你给产品配色,凭空想象有时候并不是很直观,这时候可以通过观看一张好的照片、摄影作品等来获得配色的灵感,因为图像视觉给与人们的感觉很直观。

至于构图,黄金分割已经被用到淋漓尽致。以摄影来讲,九宫格、十字型、三角形、三分法、A/S/V/C/O/W 型构图等等。考虑到不同情况,可以营造主体焦点、稳定、动感、活力等各种感觉(综合感觉)。

设计师是否能根据网站和访客间的关系营造通感?比如一个在线订花的网站,是否可以通过颜色、构图等设计,营造出花香四溢的感觉?不过现在好像已经有数码香味制造机之类的东西了。这又让我想起香水这部电影。

我对审美观的理解,即人对事物的通感层次。比如说看到一幅画,有些人仅仅觉得是静止的颜色和线条的组合,有些人却可以感受到光、影、动感,甚至脑中回响的音乐。这就是审美上的成熟和不成熟(在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有提到审美成熟和不成熟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品牌文化是否也是一种通感归属?比如一提起诺基亚,大部分人的印象是耐摔。而诺基亚仅仅是三个字而已。心理学真是有意思。

参考及延伸阅读:

查看或发表评论

Source favicon08:36 WordPress 2.2 » WordPress Development Blog
On behalf of the entire WordPress team, I’m proud and excited to announce the immediate availability of version 2.2 “Getz” for download. This version includes a number of new features, most notably Widgets integration, and over two hundred bug fixes. It’s named in honor of tenor saxophonist Stan Getz. Goodies: WordPress Widgets allow you to easily rearrange [...]
Source favicon08:11 new digg arc visualizer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digg_arc.jpg
digg labs seems to have added yet another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of their digg data. stories arrange themselves around circles as users digg them. larger circles have more diggs.

in the meantime, I just discovered that the call for entries has closed for the digg API contest, which was seeking novel online applications & visualizations that show "effective display of data, usefulness, & creativit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results next week...

[link: digg.com]

Source favicon01:50 The Big 5-oh-oh-oh-oh-oh! » DreamHost Blog
I refuse to be scooped this time! We finally passed half a million domains hosted, according to webhosting.info. Wow, that’s 125,000 domains for every DreamHost-sucks site! I guess that means it’s about time for The Unofficial DreamHost Blog to give out an iPod Shuffle (now available in springy colors!) to “Matt Skorina”, or if he isn’t contactable, “George”? Too [...]
Source favicon00:12 Symbol表的启发 » 王建硕
blockquote{color: #007000; font-family: "bogus font here", monospace;font-size: 100%; border: 1px solid silver; background-color: #f5f5f5;padding: 0.5em; overflow: auto; margin: 2em;} 本文是《google.loader 代码欣赏》系列的一部分。 这段代码原本是非常好读懂的,但是当所有的函数名和变量名都用小写的a到z之间的一个字母代替以后,就变得不好读起来,尤其是这段令人抓狂的代码, function k(c,a,b,d,e,f){ this.a=c; this.g=a; this.f=b; this.d=d; this.e=e; this.b=f }不死一堆脑细胞是很难摸得到门路的。 其实,这说明,这个代码一定是经过编译的。说编译可能有点不是很准确,说“转化”或者更恰当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Symbol表 在整个代码的最后一句 g("google_exportSymbol",g);泄露了些原因。 Symbol是什么?在Windows的世界(或者几乎所有的编译语言,或曰高级语言的世界里),都少不了Symbol这个东西。在编译的时候,所有的函数名,变量的名字,都会被一个地址或者一个标记代替,写进二进制文件里面,所以如果从一个.exe文件反编译出来,还是可以看得出执行的语句逻辑的(用汇编的形式),却永远无法获取原来的源代码。而Symbol文件,就是连接编译好的二进制程序,和源代码的桥梁,包含了关于函数,变量的名字以及源代码的文件名以及行数的信息。而Symbol文件编译以后,一般不和执行文件一起发布,需要另外去找。比方说当年调试IIS的时候,就把IIS的Symbol拿过来,再把源代码拿过来,用Windbg就可以开工了。。。这是以前的古老的Windows时代一个程序员要做的事情(对了,现在所有的Windows公开的Symbol可以在这里获得)。Symbol简直就是Windows世界里的解开二进制文件的一把神秘的钥匙。 Google Loader的Symbol库 既然有编译,就一定要有一张自己存着的对应表格。我猜测这个表格应该是这样样子的:function "google_exportSymbol"...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05-15
  五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0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