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志的几份调查问卷 » CNBlog: Blog on Blog

GOV的Rebecca在年会时发出了一份 为了解国内网志情况而做的调查问卷。另外,还有一份网志年会交互手段情况的调查问卷

此外,你也可以到年会的官方注册系统上,参与各演讲主题用户满意度的调查。



22:29 Top 500 新生代网站服务器软件分布 » Photos from 车东

车东 posted a photo:

Top 500 新生代网站服务器软件分布

其中显示了版本号的Apache服务器分布为:
18.4% Apache 1.3.x
40.0% Apache 2.0.x
31.0% Apache 2.2.x

其中作为缓存服务器的比例大大上升:Mongrel/NGinx都是Proxy/前端负载均衡系统,而部分Lighttpd/Apache也有单独的Proxy/负载均衡实现。开源系统的应用面显然大大超过商业系统:LiteSpeed和Resin也有相应的免费版本。

数据源:
www.skrenta.com/2007/11/ranking_web_20_sites_by_server.html

原文主要统计服务器的响应时间,Apache的平均响应时间为 416ms,IIS的平均相应时间为 412ms 系统本身不是速度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应用本身的性质,测试地和服务器之间的线路是主要差距原因。

22:28 网页可缓存性检查 Cacheability Query » del.icio.us/chedong
用于检查应用进行了缓存相关设置后的在不同客户端下的缓存效果。
18:12 为Android套上正义的外壳 » WebLeOn's Blog
BusinessWeek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Tim Wu, Freedom Fighter。很振奋人心的标题,但是看了副标题后,却感觉有点异样。
“His wireless-phone manifesto was the inspiration for Google's new mobile-software strategy, which includes the Open Handset Alliance”

也就是说,Google刚刚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是来自于这位Tim Wu,而既然这位Tim Wu是自由战士,那Android也就是为自由而服务了。瞬时间,Google又一次成为了捍卫自由,抵抗霸权的正义使者。

说起来,Tim Wu和Google Android的产生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因果关系的。Tim Wu是鼎鼎有名的Lawrence Lessig,也就是Creativecommons的创始人的学生。所以在数字法律这方面,应该也是有所建树。也曾经被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邀请来起草网络法规。这位现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教授好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就提出过一个建议,提倡无线网络服务商取消所有限制:“He argued that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should mandate that providers allow consumers to use any cell phone with any wireless operator, and install any programs they want on their phones as long as they were not illegal or harmful.”另外,他还是一个破解软件的使用者。他堂而皇之破解自己的iPhone,使之可以用在T-Mobile的网络上。

但是这篇文章中,硬是要把他和Android扯在一起。这分明是要给新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以及Open Handset Alliance来正名,给Google在移动市场上的大胆战略寻找一个说辞。数字版权专家、信仰自由、Lessig的学生、台湾和英国的混血儿,Tim Wu就是很适合这个角色。Google的野心很大,实现这样的野心,的确需要一个正义的外壳。有了这样一个外壳,Nokia和Symbian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成了众矢之的的霸权者。而有一天Google说要击败它,也会变得众望所归。

Google是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很难指望它会有崇高的自由理想,况且Alliance和Freedom本身就是两个世界里的词语。不过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我还是期待Android的出现,能给我们的移动生活带来更多丰富的应用。

你看,这样的话让用户来说,岂不是更好?
14:53 Google AdSense 全国 6 城市巡讲圆满结束 » Google AdSense China Blog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30 日,AdSense 中国小组在重庆、武汉、厦门、广州、深圳和北京先后举行了巡讲会。此次活动有超过 1000 位发布商参加了我们的大会并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这次的巡讲会上,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我们最新推出的产品和功能,包括 AdSense for Mobile 移动广告,推介2.0,搜索联盟和西联汇款,发现各位朋友都对这些新产品十分感兴趣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同时我们跟参会的朋友们分享了我们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的网站优化技巧,以及一些发布商自己的经典优化创意。同时,借这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也从各位发布商那里了解了很多发布商关于产品和支持的反馈和建议。

为了让没能参加我们巡讲会的广大朋友同样了解我们巡讲的内容,我们总结了6场巡讲中发布商询问最多的 4个热点问题(搜索联盟详细介绍,广告投放数量限制,网页投放几个广告单元收入最高,CTR与账户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在这里陆续为大家解答。之后我们还会用 10 篇文章详细介绍巡讲会上所讲的网站优化技巧,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博客!


会场一角


全新环节- 发布商访谈
wikipedia在中国的演示文稿 » CNBlog: Blog on Blog

年会第一天下午最后一个讨论,《维基百科在中国》的演示文稿使用google docs的演示文稿功能集体编写,目前可以在在线查看这份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中提到的部分相关资源见下:

  1. 中文维基百科 网站
  2. 维基百科面包
  3. 二维码与维基百科:Semapedia.org
  4. OLPC相中的刹那搜索
  5. 条目质量问题:veropedia(第三方商业化静态版本),维基百科专门为讨论解决质量问题建立的一个wiki.
  6. 2007台北举办的wikimania
  7. 2006年在香港举办的中文维基年会
  8. 维基考察团


09:00 远观网志年会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说白了就是blogger聚会。不过这个年会的组织者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博客”,而是“I am a blogger”。我到现在没搞明白博客和网志究竟有何区别。当然,我相信在很看重这个名词的人的心里,两者是泾渭分明的。

去年杭州的网志年会我是参加了的,十分之喧闹。不过我待了半天就神龙见首不见尾地溜掉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实在没什么好聊的。该说的,我在blog上都说了;该听的,我都通过rss技术听到你说的了,网友见面有时候真得挺无聊。因此,我和大名鼎鼎的keso在电梯里偶遇,结果一路走到前台都没说一句话。离开时才想起来交换一下名片是应该的“礼节”。

今年北京的年会我一来的确有事,二来实在没什么兴趣前往。原因依然如上,该交流的在blogosphere里已经交流过了。不过,年会的情况我还是关心的,我看了不少参与者拍的照片,我的感觉是:味道不对了。

不是商业化的原因。也许这个年会未来会很商业化,不过商业化不是味道不对的cause。刚看了一个小视频,关于NBA全明星赛的,都说那个休斯顿的周末就是个印钞机的周末,商业化味道极浓,但依然不妨碍全球的NBA铁杆粉丝们如痴如醉地到场狂欢。一件汗衫卖了300美金,照样脱销。

某种意义上讲,网志年会一点不商业化,或者说,商业化做得不好。年会是有汗衫的,也有一些小玩意儿。大牛洪波签名的汗衫,恐怕卖不出300美刀,呵呵,我开玩笑了。

我看了照片,也看了不少参与者事后在自己的blog上表达不满。我忽然得出一个结论:味道不对,是因为精英化味道太浓了。

其实,我很少认为知名blogger,特别是参加年会的blogger是什么草根。在blog圈子里,谁说我是草根我和谁急。自己独立架站,能折腾模板插件,能搞到1000多个rss订户(有人说这种统计数字是注水的),PR值达到3 (又有人中国独立blog被特别关照过,不过我这个blog是架在美国服务器上的),还草根?这都算草根blog,我就不晓得blog圈里的精英blog是啥子了。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很自谦“我是草根”的,但心里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写blog的人都这样。“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句blog的slogan是很有些自我中心意识的。在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下,搞台上台下,台上支个演讲台,还放五个皮椅子弄panel,台下坐的就象是开十七大,除了举手提问就没什么参与感了。最关键的是,台上发言的如果都是keso级的也就算了,居然还有一些不写blog的人,blogger们心里不嘀咕才怪:貌似这是你们的节日,我是来当背景板的?

未来的网志年会,商业化没关系,即使很浓都没关系,但别搞得太精英。因为到场的人其实内心深处都很自认精英。让几百号人听几个人演讲,那可是和“去中心化”深深地对抗了起来。

草根化弄好了,年会这个玩意儿,绝对能赚钱。不过去中心化的会议很难弄,至少我到今天没看到有人搞成过。

关键在于:一帮内心是精英表面装草根的人的聚会,真得很难弄。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a>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11-07
  十一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