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 Livid 在 Blog 上一篇文章透露出对 V2EX.com 项目几近失去信心。为什么没有人投资 Livid 的 V2EX.com ? 这个标题是我一直想问的一个问题。 如果说在 2006 年真的有什么创新性的 Web 应用的话,V2EX 无疑应该排在前三名之内。
要了解 V2EX ,不妨阅读一下这篇 What's V2EX? V2EX 本质上是一个论坛(我的理解),但是在那种传统概念上的论坛做了不少创新与延伸,所以又不止是一个论坛。象论坛这样"传统"的 Web 应用程序要想搞出来一点花样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些所谓的 Web 设计人员看了 V2EX 之后往往会说:似乎也没什么... 的确,似乎也没什么,可如果要这样的人去设计,一辈子也搞不出来一个 V2EX,他只会想着怎么把这个应用程序变成另外一个新浪论坛,或者是 Discuz!。V2EX 现在是否算成功?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当然不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Livid 一个人发起并支撑下来的这个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了众多 20 岁左右 Geek 们的乐园(我这样的"上了年纪"的也时常去逛逛),这不也体现了某种(商业)价值么?
V2EX 自从网线被拔之后,主机托管一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象 Dreamhost 这样的主机托管商在国外,如果是跑论坛这样的应用程序,网络速度慢得一塌糊涂。Livid 对这个速度好像一直比较郁闷。
相比国内一窝蜂似的搞一些国外 Web 2.0 应用程序的克隆,还不如投资一下国内这样有原创性的东西。当然,Livid 是否愿意接收投资或是赞助,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祝愿 V2EX 在新的一年中生存环境有一些良性的转机!
--EOF--
chedong posted a photo:
在首页通过邮箱订阅邮件就能获得邀请码了:
www.mindmeister.com/
可以导入FreeMind和MindManager的格式的思维导图文件。
但是导出只有rtf文档和gif图格式?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flow maps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given a set of nodes, positions, & flow data between the nodes. flow maps aim show the movement of objects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such as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a migration, the amount of goods being traded, or the number of packets in a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flow maps is that they reduce visual clutter by merging edges. most flow maps are drawn by hand & there are few computer algorithms available. this particular technique is inspired by graph layout algorithms that minimize edge crossings & distort node position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relative position to one another.
see also pivotgraph.
[link: stanford.edu]
重要的是 Feed。
Google Reader 最近开放了每个 Feed 的订阅人数,使我用 Feedburner 烧制的 Feed 一下子增加了 100 多的订阅。
RSS/Atom 真是非常可爱的东西,这里不谈技术层面,统称为 Feed 吧。相同的内容,通过不同阅读器的处理,如 Google Reader,Bloglines,Gush(Dead),Zhuaxia,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这越来越让我觉得 Blog 远没有 Feed 重要。
Blog 仅仅是发布 Feed 的一种方法。你可以使用 Blog 程序发布 Feed,也可以使用 CMS 程序发布,甚至是桌面软件。域名对于 Blogger 来说也快要随风而逝,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如 Feedburner 般强大的 Feed 烧制中转站,你有什么理由使用自己的域名?之前我们说,“关注我,上我的 Blog”,现在我想说,“关注我,请订阅我的 Feed”。
目前来说,脱离 Blog 的 Feed 可能没法接受评论,即无法产生读者和作者间的交互。我想,这总能通过技术问题解决的,不是么?假设全球只有一个阅读器,即 Google Reader,那么 Add Star、Share、Add tags 中增加一项 Add comment 也绝非难事。现在你要跟踪一篇文章的评论,一种方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去那个网页看一下(但是一天下来你甚至不记得在哪里发表过评论,CoComment不太好用),另一种方法是订阅该篇文章评论的 RSS。而后者实际上很不方便(过期后的删除、关注文章的增多等)。而且脱离 Blog 并不违背个性化的互联网准则,Feedburner 提供了相当多的个性化烧制。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信息过载,搜索引擎和阅读器应该针对 Feed 进行索引和搜索,而不是 Blog 页面。根据 Trackback 信息也可以很简单的过滤相同内容的文章(虽然现在 Trackback 在中国基本已死亡)。
手机、电视机也是可以用来订阅 Feed 的终端设备,这对于当前的技术来说一点也不难。当然对于电视机来说,订阅的 Feed 可能不完全是文章,更多的是视频,比如 Tudou 上面的豆单。设想一下,我白天通过计算机发布新的视频到 Feed 中去,中午手机告诉我已经有多少人看过了已经有多少条评论了,傍晚回去打开电视机就可以浏览我的视频以及评论,还会告诉我这些评论的朋友他们之前发布过什么视频。(这只是假设,或许很不方便,我想说明的是 Feed 可以无处不在)
再比如,沃尔玛超市通过 Feedburner 烧制了一个最新特价物品的 Feed(还提供了不同分类可供选择性订阅),我用手机订阅了。周末我要去购物,路上想起可以看一下有什么最新的特价物品,于是打开手机看看这条 Feed 有没有更新。甚至结合沃尔玛的会员卡,我可以实时进行预定,以免畅销品被人抢购一空。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QR码的应用、数码相机拍摄后直接 WiFi 上传至 Flickr、手持设备市场的统一……有太多令人兴奋的应用。网络的基础是带宽,没有带宽,什么都实现不了。我憧憬着个人享受 100M 独享带宽时代的来临!
PS. 现在的 RSS 阅读器,真让我怀念使用 Outlook Express 阅读新闻组的那个年代。
有用户反映FireFox看雅虎邮箱字体总是有些毛糙的问题,不能指望所有国外网站都考虑到中文字体的设置问题,也没有时间一一设置字体选项,只有考虑从自己桌面设置上进行统一的修改了,具体的方法就是屏幕设置属性==>外观==>效果:设置使用“清晰”模式光滑字体边缘。
除了FireFox浏览器看一些网站外,很多国外软件的版权声明,帮助信息,按钮等用到小字体的时候,都没有考虑中文字体,用这个方法还是能让阅读舒服很多。
这个设置向导(点击下载文件)可以帮助你选择到更合适的字体。
an online graphical dictionary that generates network diagrams based on Princeton University’s WordNet, an open-source database built by University students & language researchers. words are colored depending on noun, adjective, verb or adverbs, while the connections convey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ds (e.g. 'is a part of', 'is a kind of', 'opposes').
while visually resembling Thinkmap's Visual Thesaurus, Visuwords is available as a free resource.
see also javascript visual wordnet & semaspace & CIA factbook.
[link: visuwords.com]
这两天观察到 FeedBurner 显示的订阅数量激增,一下从 1800 多上升到 2900 多,今天是 2865。原来与 Google Reader 最近可以显示订阅数量有关。
Google Reader 这个订阅数量看上去好像有些重复。我不太相信现在中文 Google Reader 的用户超过抓虾或者是 Bloglines。
--EOF--
二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