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蚕给我杜撰过一篇择偶标准,甚得我心。
昨日灵感忽止,在此忽悠一篇,贻笑大方。
他是(包括但不限于):
有5年以上养兔经验,且死亡率低于1只/2年的;
拥有国内2个以上5个以下大型宠物论坛ID,且发贴超过500篇的(可以合计);
掌握3个以上兔兔日用品、粮草的购买渠道的;
精通各种品牌兔粮及零食的优点和使用剂量的;
知道至少1家治疗兔兔的宠物医院,有曾经去过的经历的(保存病历者择优录取);
对常见病症有医疗经验,且家中有常备药物的;
愿意并欣然使用给兔子刷完毛的牙刷刷牙的;
可以充满爱意,把兔兔掉在地上的便便捡起来的(不用吃);
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先打理兔兔,再收拾自己的;
每天都细心观察兔兔的眼睛、耳朵、四肢、毛毛、大小便是否正常的;
保证兔兔环境的清洁,进屋换室内的衣服和鞋,保证地面没有尘土和细菌孳生的;
从不觉得兔兔有味儿,无论如何都没有的;
兔兔咬了家中任何电器,都不觉得突然,不会责怪、伺机报复的;
无论如何忙累,都会回家和兔兔玩耍至少半小时的;
曾经并且目前仍然愿意,为给兔兔提供舒适幸福的环境为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
价值观中有这句话的:兔吾兔以及人之兔。
CosmicVariance 那儿有个有趣(而且我也能看懂:D)的讨论:为什么科技写作时一般用被动语态?另外,为啥要避免单数第一人称?就是用“我们”而不是“我”,即使文章的作者只有一个人。
这确实是科技写作的潜规则(或者说习惯),我都不知道从谁、什么时候学到这些的了。没有明文规定说必须这样,但是如果不照做,审稿人可能就会看你不顺眼。
Sean 说这些规则并不是伴随科学交流的发展自然产生的,而是人为推动的结果。事情可以追溯到培根,他强调科学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尽力祛除个人色彩。也是他主张写“我们如何如何……”而不是“我如何如何⋯⋯”。
这些规则一方面让文章看起来比较客观,即使只是作者个人的想法而已;另一方面,这些规则也确实潜移默化地帮助确立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而客观性应该是科学能发展强大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关键因素。
五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