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 Blogger正式支持OpenID回复 » WebLeOn's Blog
在2周前,Blogger开始在Draft测试OpenID登录回复的功能,今天这个功能已经结束测试正式移植到了Blogger.com。

正式的OpenID支持增加了一些功能细节,现在我们可以更加详尽设置对回复者登录状态的要求。加入了OpenID以后,可以采用限制只有OpenID或者Blogger用户才能回复,这样既防止了Spam的泛滥,又保证了大部分人可以提交回复。


而在评论的显示上,目前Blogger也可以自动显示评论者是从Blogger登录还是从OpenID登录,不过系统默认的显示图片是相对链接,对于我这样使用FTP发布方式的人来说,就可能出现图片地址错误。


不管怎么说,增加OpenID帐户的回复对于大部分Blogger来说是一个能够提高回复质量和数量的功能,而对于真实的回复者来说,也着实提供了不少方便。
12:51 RSS,是喜是忧? » WebLeOn's Blog
对于RSS服务来说,最近有两件事,一喜一忧。

第一件是NewsGator获得第五轮投资,金额为1200万美元。这一轮的投资由Vista Ventures发起,之前的投资商Mobius Venture Capital及Masthead Venture Partners也参与了本轮投资。NewsGator上一次获得投资是在去年年初,当时获得了700万美金。经过了五轮投资后,公司获得的总投资达到了近3000万美元。获得投资后,NewsGator将进一步完善其针对企业的RSS服务以及开拓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市场。具体情况可以看官方的公告

第二件是CNET将关闭在两年多前上线的在线阅读器服务NewsBurst。按照Compete.com的统计,NewsBurst每个月的访问人数只有4000人。作为一个提供内容为主的网站,CNET开发一个独立的RSS阅读器的确多少有点得不偿失,再加上最近CNET也在不断的调整内部结构,NewsBurst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服务当然是被关闭的首选。

基本上来说,作针对个人用户的在线RSS Reader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需要优秀的程序结构,大量的服务器和带宽,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非常明晰的盈利方式。只有拥有了完整的产品体系的大公司,开发这样的服务才比较有意义。比如Google Reader,又比如网易新上线的有道阅读器。从我Blog的被订阅情况也可以看到,目前阅读器选择及使用的集中化,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个问题。

NewsGator也提供RSS聚合及阅读服务,但它的成功经验在于它从2005年年中开始就努力把RSS相关的服务推向企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商用的RSS服务。目前NewsGator的客户中已经包括了上百家知名大中型企业以及数十家媒体。

RSS是一种很好的内容阅读方式,但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优秀的内容载体及渠道,可以用作承载、梳理及发布各式各样的数字内容;而且其内容的结构化特点也可以很方便的整合到企业ERP系统以及其他用途中。忽略了这些因素,RSS的市场潜力及发展空间,的确很容易被低估。
09:00 新媒体潮之十八:图片站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新兴的图片站点和早已存在的图片站(图库)不同的是,这些站点几乎所有的图片来源于用户。非常符合新媒体的定义。

拜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普及所赐,这类站点的个数也非常之多。海外的翘楚当属Flickr,这家后来被雅虎以3500万美元收购的图片站点。国内则有又拍巴巴变mofile(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家以网络硬盘起家的站点,图片不过是它的子站应用之一罢了)等称雄。

与视频类网站相较,图片类网站的版权争议则少些,毕竟拍照不是什么难事,也的确有很多用户在上传自己亲手拍摄的照片。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的使用者和浏览者极多。

不过,我更愿意将图片类网站称为相册类站点。我始终感觉,图片和相册是两回事,后者,更强调于用户自行的分类(比如,就我个人而言,写日志有时候会插入一两张图片,但我却很少去使用相册功能)。是故,图片类站点清一色地使用tag这种很web2.0风格的分类方式。一些图片类站点甚至还提供相册输出的flash模式:非常漂亮的相册,可以嵌入blog或bbs中显示。

上传模式也日益翻新。从提供多图片同时上传到今天的压缩包上传然后在服务器上自动展开,这些无疑对于很多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不过,图片是很消耗存储空间的服务,因而大部分图片类网站只提供用户一定数额的空间(或者每月提供一定数额的上传空间),超过部分则需要用户直接付费成为VIP用户。这也是图片类网站的商业收入来源之一。

但是,图片类网站的成本也非常高,因为它根本不可能拒绝盗链。

所谓盗链,就是一张图片存储于A网站的服务器上,但却在B网站上显示。网民在浏览B网站欣赏图片的时候,其实消耗的是A网站的存储空间和带宽(毕竟要从A网站上读取)。很多门户网站(比如新浪),都设置了防盗链措施,也就是在其它网站上读取来自新浪的图片时会无法显示图片,从而为新浪节省相应的费用。新浪此举已经颇遭非议,而图片类网站更因为号称是专业提供图片服务的,如果设置防盗链措施显然和“专业服务”不符,故而,只好忍受盗链所带来的高额成本。

对于视频类网站,一个视频嵌入别的网站页面时,对它的影响也有正面作用:至少播放器界面标明了这是来自哪里的视频。然而,图片类网站悲哀地发现,大量的图片被盗链出去后,它们在承担了高额服务器成本之时,大多数浏览者还根本不知道这张图片其实是来自自己网站的(相信很多人看图片时是不会去看看图片属性究竟来自哪个网站的)。

传统的论坛做法是在上传的图片上标志水印:本图来自××论坛。这个水印的确能够告诉别人图片存储地究竟在哪里,但却是以丧失用户良好体验为代价的。专业提供图片服务的网站,做这一手显然无异于自掘坟墓。又有哪个用户愿意让自己的照片上来这么一个水印:本图来自于专业提供图片服务的××网?

和文字不同的是,今天的搜索引擎对图片搜索其实很差(能够搜到图片对应的关键字,但很难想像搜索图片本身)。据说存在着一些专门就图片本身进行搜索的引擎,但江湖同样传言其实背后是人工搜索(天,不敢想像)。这是同样以用户贡献内容为基石的图片类站点和blog站很大不同的地方。

不过,将blog内的日志汇集出书,在商业流程上想像空间不大,但将自己的相册去付诸冲印,却是可以想像一把的(想当年,名动一时的德隆就是起家于相片冲印的)。另外,也可以考虑将自己上传的图片去做一些个性化的应用:比如做一件有心仪女孩头像的汗衫。

读图时代,图片这个玩意儿,总会有一些有趣且有前景的商业应用的。


评论: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12-13
  十二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0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