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 莱斯特·布朗的中印药方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随着莱斯特·布朗的《B模式3.0》中文版的发布,这位生态思想家看到了在食品方面存在的巨大挑战。其中,不断融解的冰川将导致亚洲的粮食减产,玛莉安·贝德写道。

对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创立者兼所长莱斯特·布朗来说,六月是繁忙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布朗发布了《B模式3.0》(副标题为:紧急动员,拯救文明)的中文、印地语以及其他四种语言的版本,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对“愈演愈烈的食品短缺”的关注,他认为食品短缺“正将全世界卷进来,将食品价格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

这本书的英文版于一月份出版,“中外对话”在书评中写道,布朗“不仅仅撰写关于地球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方面的书籍。他还不断对这些书进行修改和更新,使之能跟得上变化的速度,用以说服全世界都来关注,不要等到为时已晚。”布朗在《B模式3.0》中阐述了他对人类生存的计划,他认为必须迫切的同时实现四个主要目标: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根除贫困并恢复地球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布朗说,只要有一个目标达不到,就意味着所有的目标都达不到。早在中文版和其它译本发布之前,他已经在地球政策研究所的网站上进行了更新。布朗在4月写道:“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由于与天气相关的原因,粮食价格时不时地波动,比如1972年苏联的歉收导致世界小麦、水稻和玉米价格翻番。”

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布朗说:“目前粮食价格的翻番是大势所趋,一些趋势的累积效果加速了需求增长,而另一些则减缓了供应的增长。”

“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布朗接着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和日益扩大的饥荒,一些国家的社会秩序开始崩溃。”布朗提到了泰国的米骚动、苏丹的联合国运粮车被劫、巴基斯坦的食品危机,以及埃及、摩洛哥、也门、喀麦隆等国发生的暴力事件,他断言“粮食短缺政治”正在全世界发生。

“更重要的是,”布朗的更新文本中指出,“某些国家还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它们想要抑制本国内的价格上上涨。”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越南和柬埔寨。这样的出口限制加剧了紧缩的世界市场的价格上涨。布朗说,无论供需都受到了若干根深蒂固的趋势的积累效果的影响。

“挑战在于,我们不单单要像过去那样要对付一次短期的粮食价格上涨,而是要迅速的改变这些趋势,它们的累积效果会共同威胁食品安全,而这是一个文明的标志。”布朗断言:“如果不能迅速恢复食品安全,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将会扩大,失败国家的数量将急剧增加,从而威胁文明本身的安定。”

“在需求方面,”布朗说,“所谓的趋势包括世界人口以每年7千万的速度持续增加,有40亿人想要提高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消费更多粮食密集型的畜产品,另外还有美国用于生产汽车用乙醇的粮食消耗量的急剧增加。”(布朗说,2005年以来,由于乙醇需求的增加,世界粮食消耗量从大约 2千万吨猛增到5千万吨。)

他接着说,在供应方面,“已经没有什么新土地可供开垦了,除非是砍光亚马逊和刚果河流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或者毁掉巴西的塞拉多——一个草原地区”。这样做当然会产生巨大的环境代价,包括隐性碳的排放,动植物物种的丧失,降雨量以及土壤流失的增加。在其它地方,耕地也已经遭到了房屋建设、道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的吞噬。

比新土地更加稀缺的是新的灌溉水源。耕地生产力的增加减缓,高腾的石油价格抬高了粮食生产和交通运输两方面的成本,对粮食种植者来说,生产生物燃料(特别是乙醇生产)变成了一个更加有利可图的选择。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布朗写道。“使作物枯萎的热浪、更具有破坏性的风暴,在旱季维持亚洲大河流量的山岳冰川的融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产量的提高变得更加困难。”

在一份三月的更新文本中,布朗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山岳冰川正在融化,”他写道,“这会很快导致中印大河的干涸,它们在旱季都需要这些冰川来维持。恒河、黄河和长江流域的灌溉农业都严重依赖这些河流,旱季流量的减少将导致减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中已经指出,喜马拉雅冰川的退缩太迅速了,以至于它们到2035年将完全消失。

情况十分严峻,用布朗的话说,“世界的粮食生产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可以预见的巨大威胁”,而起因正是亚洲冰川的消融。“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小麦和水稻(人类的主要食物)生产的领头羊,”他写道。恒河70%的旱季水量都来自甘戈特里冰川,如果它消失了,这条河就会变成季节性河流。布朗说,那样恒河就会雨季有水、旱季没水,而旱季的灌溉用水需求却是最大的。中国冰川学家姚檀栋说,到2060年,黄河和长江也会面临着类似的境况,导致“一场生态灾难”。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还有其他问题存在。过度抽水正在耗尽地下水资源;水井正在干涸;政治上失去控制的食品短缺越来越大;人口不断增加。到2050年,印度预计将增加4.9亿人,而中国则会增加8千万。

布朗在3月指出,考虑到目前的粮食状况,中国和印度的小麦和水稻收成一旦因为水源短缺发生任何波动,“不但会大大影响当地人民生活,而且会影响全世界消费者”。中国和印度最终甚至会去和美洲人争夺美国的粮食。

“冰川学家们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冰川的退缩有多快了,”布朗写道,“现在的挑战在于把他们的发现转化成拯救冰川的国家能源政策。讨论的问题不仅仅是山岳冰川的未来,还有世界粮食生产的未来。”

由于中国和印度人民有机会读到中文和印地语版的《B模式3.0》,布朗本月要传达给这两国的信息就是“要抛弃一切照旧的能源政策”,朝着2020年之前减少80%碳排放(这是气候变化的主因)的目标努力。他指出,第一步就是要禁止修建新的火力发电厂,这个观念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讨论中。那么世界上大部分计划中的火力电厂是否都在这两个国家呢?“食品安全受染煤炭排放威胁最重的国家恰恰正是”中国和印度。

“从两国的利益出发,现在正是努力保护其山岳冰川的时候,”布朗说,办法就是“将能源投资转移”到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上去。“需要讨论的是我们能否动员起来,及时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让高温融化那些哺育亚洲和其它地方大河的山岳冰川,不让粮食减产导致文明的瓦解。”

布朗强调,世界粮食安全将更加恶化,“除非领头国家共同动员起来,稳定人口、禁止将粮食用于生产汽车燃料,稳定气候,稳定水位和含水土层,保护耕地、保持土壤。”全世界的努力必须集中在根除贫困和提高水源供应上。布朗指出,所有这些方面的进展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有一个好消息:只要我们选择这样做,就一定能做到。

作者简介:玛莉安·贝德,中外对话副主编。

首页图片由Ngkkh

20:58 BugFree 2.0.1 发布 » 自由软件 BugFree 官方网站

今天发布BugFree的最新版本,主要对2.0 RTM发布之后的问题进行了修复,并且对一些功能的细节进行了改进。

从BugFree 2.0 RTM 升级到2.0.1仅需两步

1. 下载最新的Bug 2.0.1,解压后复制到BugFree的安装目录,覆盖原有文件
2. 访问http://servername/bugfree/install.php,按照提示完成升级!

升级注意事项

1. 升级前请务必备份原有数据库和程序文件
2. 如果数据库原有数据量比较大,升级过程中页面运行时间可能较长,请耐心等待

有关全新安装或从其他版本升级,请访问帮助

增加和修改的功能

解决的主要Bug

界面修改及其他:

18:02 给网站管理员的建议:创建可利用的、可抓取的网站 » 谷歌中文网站管理员博客


原文:Webmaster tips for creating accessible, crawlable sites
发表于:2008年4月14日 上午10:47

Raman and Hubbell at home

Hubbell和我正在我们位于加州的家中度假。欢迎您随时
阅读在此之前我为网站管理员们写的关于可用性的博客,
以及我为谷歌官方博客所写的其他文章


对于Accessible search,网站管理员们最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怎样才能提高我的网站在Accessible Search上的排名?同时,网站管理员们还会问一个与之类似、但更为宽泛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我的网站在Google搜索上的排名?

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这里有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您可以建立和完善一些关键的网站特性,比如网站导航,这样它就能为所有用户服务,其中自然也包括谷歌机器人。下面是一些小建议,您可以参考。

确保所有重要的内容都能正常访问

为了使用户获取到内容,必须确保这些内容是可以访问的。用户及搜索引擎机器人都是借助超文本链接获取页面内容的,所以关键的第一步是确保您网站上的所有内容都可经由纯
HTML超文本链接访问到,并避免网站的关键部分被JavaScriptFlash等技术隐藏起来。

纯超文本链接是指通过HTML锚元素<a>生成的链接。下一步,我们要确保所有超文本链接指向的目标,即<a>元素,都是真实的URL,而不是一个空的、真正的链接行为已经被转到点击触发控制器上的链接。

简而言之,要避免下列超文本链接的形式:

<a href="#" onclick="javascript:void(...)">Product Catalog</a>

我们推荐更简单的链接,如:

<a href="http://www.example.com/product-catalog.html">Product Catalog</a>

确保内容的可读性

只有具有可阅读性,网站内容才能发挥作用。请确保您网站上所有的重要内容都以HTML文件的形式呈现,并且在无须评估页面脚本的前提下就可以获取。对于谷歌机器人和绝大多数不知情的用户而言,Flash动画背后隐藏的内容和由可执行性JavaScript在浏览器端所产生的文本仍然是无法读取的。

确保内容按照适于阅读的顺序提供给读者

在获取可读内容后,用户希望能够按照合乎逻辑的阅读顺序跟进内容。如果您网站中的大部分内容采取了复杂的多栏布局设计,不妨退回去考虑一下您如何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例如,使用深层嵌套的HTML表格会使人们难以将相关的文本按照合乎逻辑的顺序联系起来。

在HTML内使用CSS以及合乎逻辑、有组织的<div>元素,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同时作为一个额外的收获,您会发现您的网站运行得更加快捷高效。

补充所有的视觉内容――不必担心重复!

让所有人都可以获得您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让您把网站"降格"成为最简单的文本格式。最大限度地重复您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页面内容最大限度地帮助所有用户。这里有几个简单的小建议:
  • 确保在图片缺失的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获得那些通过图片传播的内容。这不仅要在相关的图片上添加适当的ALT属性,还要确保图片周围的文字能够详细地介绍背景,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这张图片会出现在这里;同时详细给出您期望人们看到这个图片后所得出的结论。简言之,如果您想确保每个人都知道此图片表现的是一座桥梁,那么您最好把该图片周围的文字也以拱形排列。

  • 添加相关的摘要和标题,让读者在钻研细节之前可以获得高屋建瓴的信息概述。

  • 在数据展示之类的视觉形象旁边添加详细的文字总结。
采纳上述建议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登陆页面的质量。同时,作为一个额外的收获,您还很有可能惊喜地发现您的网站得到了更好地索引!

15:32 英特尔的企业公民责任 » 博客@英特尔中国

灾劫掩蔽不了喷薄而出的希望,苦难孕育出更强韧的斗志。在抗击5•12震灾的艰苦战役中,政府和亿万民众团结一心,为援助灾区、重建家园而竭尽心力——作为民间赈灾的主要力量,不少企业也在以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团队支援灾区等多种形式展示着自身的责任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企业的“社会公民”属性往往会在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境下得到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但若想全面、客观地评判一家企业在承载和践行社会责任时的表现,就必须考虑更多因素。

我认为,“责任感”生动地诠释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同时,它也是区别一家“成功的公司”和一家“杰出的公司”的关键所在。做负责任的企业,需要从管理层做起,同时也有赖于行之有效的社会回馈理念、体系和机制,以及全体员工的理解和响应。

对英特尔来说,“企业公民责任”意味着以高度诚信、透明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尊重人和自然,保护环境,为社会和所在地区做正确的、自身擅长的事。“在中国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是英特尔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深深融入英特尔的业务体系之中,成为日常规划、管理及企业DNA的一部分。

先说基本的一面。“做合法的事”是英特尔在世界各地实施业务战略时所需遵循的最根本的原则。不断完善自身道德操守也是公司每个员工的必修课,且他们必须“学而时习之”。此外英特尔还致力于成为健康环境和安全运营的助力者,并不断开发和应用创新科技,提升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水平。

我也深信,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并超越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境地。

以英特尔为例——基于公司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英特尔以“支持全球教育事业”作为回报社会的切入点。

多年来,我们与全球各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像“英特尔未来教育 (Intel Teach)”项目便旨在通过合理、有效地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获得高水平的思维技能,帮助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仅在中国,已有超过100万中小学教师受益于此项目。“英特尔求知(Intel Learn)”计划则是一个社区教育项目,其目标是培养青少年的技术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社区和课外活动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迄今为止,在全国的29个省市,我们已透过“英特尔求知”计划培训了超过23万名学生——至于英特尔“世界齐步走(World Ahead)”计划,则将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超过数以万计的全功能、可联网的个人电脑,使那里的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释放潜能。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能源”。通过与全球许多高校密切合作,英特尔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推动大学课程的更新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技术成就,并透过企业家培训来建设本地技术创新队伍。当前,英特尔正和国内100所高校展开紧密合作,将最新的技术引入大学,提供教育课程与科研资源支持。此外,涉及教育、青少年发展、环境保护、安全和社区服务等多方面的“英特尔参与社区(Intel Involved)”计划鼓励我们的员工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并持之以恒地将自身特有的科技知识与经验投入社区相关的活动中。截至2008年,英特尔中国已有超过50%的员工参与了该计划,累计服务时间已突破2.5万小时。

通常,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往往要看它有没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品质优异的产品,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可靠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让企业保持良性运转。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杰出,则不只要看它的产品、服务和运营,还要看它有没有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发挥有益的影响。

“芯”心相印,不断推动中国持续发展、与中国共成长,这是英特尔的一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英特尔不止会继续进行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还将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在国内的教育、环境、社区等领域发挥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以上仅仅是英特尔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部分努力——希望这些观点和经验能够成为促进我们深入交流、共同进步的引玉之砖。

顺便说一句,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贝瑞特博士即将访华,届时可能会有一系列的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我也会借助我们的博客平台及时与朋友们沟通。

Comments (0)
11:24 期望的产生 » UCDChina.com

用户来到我们的网站,与我们的产品进行交互时,必定带着他的期望。是否能满足用户的期望,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带给用户积极的体验。
那么,用户期望是怎样产生的呢?

品牌信誉

首先,用户期望可能基于你的品牌信誉,尤其是对你这个产品还没有初步体验和接触的时候。品牌信誉是从多方面累积建立起来的,产品本身的质量、口碑、公关和宣传……当你建立起一种品牌形象,用户自然会对你的产品产生相应的期望,比如IBM的本本应该有可靠的质量、NOKIA的手机很耐摔……在这次上海的书友会上Sky还举例,如果Google和微软同时推出一款互联网产品,我们很容易对Google有更高的期望——微软相对来说没那么擅长互联网产品,而Google,会让人期待又一个Gmail或者Gtalk、Google Reader…
当你的产品能满足用户期望,提供良好的体验时,也会进一步的促进和提升你的品牌信誉,更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先前的体验

个人觉得,用户的期望大多是基于先前的体验的。不同的用户,先前的体验是不同的,可多可少,可好可坏,因此不同的用户,他们的期望值也有不同。

老用户的期望必会基于已有的产品的体验。用户在使用你先前的产品的体验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发展出一些新的需求,在产品的下一个版本中,就会期望这些得到满足。哪儿使用起来不方便,或者有什么功能会更好……比如,使用触摸产品时,不像物理键盘有触感,就希望按下去后有一些其他反馈;又比如用网络电视看直播节目怕错过,希望能录下来供以后再次观看等等。
用户很少凭空产生这些需求和期望,往往都基于已有的体验。在使用产品的初期,可能只有一些基本的“功能期望”来满足基本的需求,而随着基本功能的满足、体验得更多,还可能逐步产生更高要求的“体验期望”——除了有用的功能外,还有更易用、更舒畅愉快的体验。

用户的期望也基于竞争对手和类似的产品。如果用户在之前使用你竞争对手的产品时,有某个不错的功能、或者在哪方面的性能不错,在使用你的产品时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就有“怎么没有XX功能啊”、“做XX的时候怎么那么慢”的情况,与用户期望产生落差。这也是从体验中产生的期望,虽然不是基于你的产品的体验。当然,若是之前体验的产品某方面很差,而你的产品做得很好,这无疑是个很大的加分点。

有时对于概念型的产品,我们的期望甚至基于一些虚拟的、假想的体验。当Sky提到“未来的触摸产品”时,我脑海里浮现出那些科幻动画里,直接在空气中产生一个可触摸的平面显示,而有人想到了《铁人》里那立体可交互的虚拟3D模型……多么奇妙,我们的想象其实也是基于一些现有体验和别人的想象。

说了这些,有一点不能忘记,就是用户的期望中,必定包含他使用产品的目标——通过使用产品来满足需求。这一点是最基础的,应当首要满足的。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产品有60分;能够符合用户期望的,有100分;能够比用户期望的做得更好,就是个“优+”的出色产品了。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相关文章

10:47 通过站长工具重新评估恶意软件站 » Inside AdSense-中文


作者:Panayiotis Mavrommatis ,反恶意软件组

在过去的一年里,受流氓/恶意软件感染的网站数目从每周几个增长到每周数千。在我们以前的帖子“关于恶意软件警告”以及“停止恶意软件讨论组”里,我们听到了一些你们的建议,也就是改善我们与被感染网站的站长的交流。现在,我们的站长工具可以重新评估感染恶意软件的网站。

通过我们对搜索结果加上"恶意软件“标记,或是在站长工具里对你网站的一个总的概括,你可能发现你的网站感染了恶意软件。我们现在已经简化了审查程序,使Google在你的网站时去掉”恶意软件"的标签:

1. 在站长工具里看一看你的感染了恶意软件的URL的样本。
2. 根据StopBadware.org网站的安全提示对你的网站作出必要的改动。
3. 新做法:使用站长工具要求Google重新评估你的网站。 我们会检查你的网站还有没有恶意软件。
4. 新做法: 你可以检查我们重新评估的状态。
我们鼓励所有站长去熟悉Stopbadware的恶意软件预防小技巧。如果你有其他问题,请阅读我们的相关文献或在讨论组上发帖。我们希望您觉得这个在站长工具中的新功能是有用的,特别是对发现和修正任何和恶意软件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对你们为认识和预防恶意软件的努力表示感谢。

原文地址:http://www.googlechinawebmaster.com/2007/09/blog-post_6441.html
04:35 能源税不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就在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同时,中国对燃油的需求也在继续增长。中国能源研究所的姜克隽指出,现在是中国考虑能源税收政策的时候了。

近几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7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6.5亿吨标煤,给能源供应、交通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得能源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能源的这种发展已经开始影响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出更为明确的能源发展战略,以进一步采用各种降低能源需求的政策。

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能源发展的管理体制的变革相对缓慢,但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已经为在能源发展中进一步采取财政和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环境。目前国际上已经在能源发展中采取了多种财政和经济政策,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征收能源税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已经势在必行,而且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更健康的发展。

分析研究表明,征收能源税对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当税率为50元/吨标煤时,能源需求量将下降6.3%,约节能1.26亿吨标煤,税率为120元/吨标煤时,能源需求量将下降16.2%,约节能4亿吨标煤。征收能源税也会对GDP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相当有限。假设2010年开始征收能源税,税率为50元/吨标煤,与不征税相比,GDP损失为0.4%。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的上升导致了对有关经济部门的抑制作用和能源产业产值下降。但这些数据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减少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减少国内对能源产业的投资而增加对一些新兴产业投资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如果考虑这些效果,GDP的损失将非常有限,或为正面影响。同时从GDP增长率来看,基本没有变化。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损失的GDP是未扣除污染成本的GDP,如果考虑绿色GDP的话,则这些损失会大大减小。

如果同时考虑到中国能源系统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能源安全成本、扩大国际市场所引发的成本、环境成本等,征收能源税的效果将更为明显。特别是最近中国对拟征收机动车燃料税的讨论,为征收能源税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中国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比较认真的考虑征收能源税。相对于目前所考虑的费改税,直接征收能源税将简单得多。

征收机动车燃料税会对抑制机动车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起到明显作用。到2010年征收机动车燃料税情景与基准情景相比,税率为2.4元/升汽油时,机动车能源需求量将下降10.3%,约节能1620万吨油,到2030年税率为4.6元/升汽油时,机动车能源需求量将下降20%,约节能9000万吨油。机动车燃料税已经是国际上较为广泛采用的能源税制,已经具有比较好的经验。在目前中国石油需求和交通用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采用机动车燃料税有积极的作用。适当的政策可以引导大众的交通消费行为,促进先进交通技术的发展,机动车燃料税就是这样一种较为恰当的财政政策,而且有比较好的效果。

从长期来看,采用碳税,或者与能源税相结合的碳税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采用碳税会实现较好的CO2减排效果,同时对经济影响有限。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征收碳税会促进新兴的行业如包括脱碳、储碳技术的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核电,节能技术等行业的发展。这些新兴行业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促进中国的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转向可持续的方式。同时到202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已经较强,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有可能在全球环境问题上扮演更为主动角色,这些也是未来采用碳税的良好基础和驱动因素。

这些能源相关的税收政策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在这些政策的初期会出现,但随着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应对策的实施,可以得到逐步解决。有一些问题,如机动车燃油税中如何收税,又如何进行返还或补贴,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同样存在。在充分研究之后,可以选择一些方案进行实施,虽然还有缺陷,但这些问题在未来也仍然存在,考虑到其积极作用,引进越早越好。另外油价不断上升,其实是尽早引入燃油税的一个好的基础。为了避免大量资金外流,需要强化节能。同时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这些明确的政策信号应尽早出台,对社会发展选择产生影响,如城市布局、公共交通发展、基础建设等。这些社会选择的寿命期非常长,具有“锁定”效应,应尽早对这些选择产生影响。能源相关的税率可以采用逐渐提高的方法,以避免对大众生活和经济产生大的冲击。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从中国总体财政收入来讲,未来的能源相关税收所占份额较小。按照研究中所考虑能源税率,到2030年税收总额约为5000亿元,估计为当时全部税收的5%左右。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能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利用能源税收收入,作为引导性资金,为更为合理利用能源提供基础,如一部分税收可用于支持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开发。能源产业和能源利用技术将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恰当利用这些资金,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加强竞争能力,为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和发展提供基础。

 

作者简介:

姜克隽,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该研究所的研究员胡秀莲,朱松丽和刘强也参与了此稿的写作。

首页图片由foxxyz

 

03:35 个体、群体与即时通讯IM之二:IM工具上的身边人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这篇贴子是《成群结队》第四部分“个体、群体与即时通讯”的内容。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电子邮件讨论组”,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群体电子邮件地址”。回顾上篇请看《个体、群体与即时通讯IM之一:电子邮件里的即时通讯

前几天小容在Gmail里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很简单,只有如下的一句话:

一直关注你的博客,想认识下,呵呵。

邮件末尾是签名,签名里只有“Best Regards”和发件人的名字。同时在Gtalk里收到同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的联系邀请,小容拒绝了这个邀请,而后也简单地写了一句话回复他的电子邮件。

感谢关注! 有空多交流!

小容(Oliver Ding)
http://oliver.swordi.com

这位朋友,如果你现在看到这个贴子,请不要生气。小容之所以不愿意在Gtalk上加你为好友,是为了避免未来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尴尬。Mr. 6在他的blog里提到了MSN上的三种尴尬情况,小容认为这些尴尬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品牌的即时通讯工具。而且,小容在上次的贴子《个体、群体与即时通讯IM之一:电子邮件里的即时通讯》说过:

小容是在Gmail里面使用Gtalk,而不是在桌面上使用Gtalk。人们不会单独为了要在Gtalk里等着和人聊天登陆Gmail。相比起查询邮件这类不是特别紧急的任务,人们总是更乐意和自己真正熟悉的朋友聊天。这意味着我们的Gtalk联系人必须是自己真正熟悉的朋友,起吗这个朋友会让你愿意中断手头的任务,聊天之后不会有被打扰的感觉。

在线交流有很多方式,不必要把每个交流对象都在即时通讯工具上加为联系人。电子邮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译言里有一篇译文,内容是Seth Godin写的Email三十六计,列出了36条发送电子邮件的注意事项。小容觉得这个注意事项列表还不够,它把重点放在了“发送”部分,还没有放到“如何写电子邮件”这个部分。

实际上,上次的贴子发布后,小容收到几位读者的电子邮件,他们在邮件中介绍自己,并且在Gtalk上申请加为联系人,小容很欣然接受了这样的邀请。

在线交际和现实交际遵循同样的原则:

• 人们倾向于更频繁地和熟悉的人联络;
• 陌生人在经过“破冰阶段”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交流起来;
• 久未联络的朋友,也需要重新激活联络线索,寒暄并不仅仅指陌生人之间。

上面提到了Mr.6的贴子《MSN让人际关系「倒退鲁」的3种尴尬情况》,张家振在他的blog“rengised2”里写了一篇贴子来回应,提出《MSN的人际关系只有会不会管理,而不会有倒退鲁

小容摘要他们的第一部分的观点如下:

第一种尴尬,MSN上的至亲好友 V.S. 当下的联络人才是重要的联络人

Mr.6:

至亲好友:哪个至亲好友有MSN,我们知道的话,肯定都会在我们的MSN上面了,不是吗?但,不放则已,一放麻烦,因为,MSN竟然会让最隽永的友情,也会发生「倒退鲁」的现象!

张家振:

当MSN提供了我们一个方便与亲友们联络的管道,并不代表我们必须时常的注意他们的动向。将生活的重心摆在当下身边的奋斗伙伴、朋友、同事或是每日相处在一起的至亲,这才是一种正常值。

小容赞同张家振的观点。

实际上,我们的至亲好友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我们会有很多自然的方式与这些至亲好友保持联系、维系感情和沟通信息。信息技术工具对于我们和至亲好友的关系,只是锦上添花,却不会画蛇添足。换句话说,我们和至亲好友的关系,不是决定于联系的频率这一个维度,而是取决于多个维度。这些维度包括但不限于:

• 血缘
• 共同经历
• 信任
• 特殊事件
• 相似的价值观
• 共同的联系人
• 相似的兴趣
• 加入同一社团
• 其他……

仔细观察一下Facebook上两个联系人之间互相确认关系的对话表单,我们会发现这个对话表单和上面小容列出的影响至亲好友关系的维度有些相似:

这个话题可以引申出另一个更深入的话题:

关系科学家认为,人们通常更喜欢身边的人,因为人们更频繁地和身边的人交流。“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研究发现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那么,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如何定义“身边”,如何确定哪些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身边的人”?

IM工具上的身边人,真的是我们的身边人吗?

1、在触手可及的网络工具上,我们的联系人距离我们有多近?

当我们每天打开电脑,登录MSN,上面那些闪烁的小花儿是在说话吗?!当我们打开Twitter,那一个个小头像是你身边最近的人吗?!

我们距离网络工具界面的物理距离大约只有三十厘米。那么,这些触手可及的网络工具界面上的联系人,真的距离我们只有三十厘米吗?!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越多,我们与这些三十厘米距离的联系人就愈频繁见面。渐渐地,我们习惯于更频繁地和这些三十厘米距离的联系人沟通,而逐渐减少了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戚写信和写电子邮件。

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实际上揭示出另外一个关于沟通的关键——沟通的门槛——人们之所以更频繁地和身边的人交流,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可以很便利地和身边的人交流。随着物理距离的增加,人们交流的频率就逐渐减少。(另外的原因是,就近的沟通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远距离的沟通则逐渐缺失这个功能,而表达复杂的情感在亲密关系中非常重要。)

在IM即时通讯工具界面上,我们的联系人直接展示在我们眼前,只要你打开IM即时通讯,这些联系人就在你的三十厘米范围里。由于我们经常看到他们,所以,我们和他们沟通的频率比远亲更多。

甚至,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电子邮件和IM工具的界面,在IM工具里,我们的联系人更可见,而在电子邮件里,我们的联系人更不可见。

不论是登录Web邮箱,还是使用桌面客户端邮件收发电子邮件,我们一眼看到的就是Inbox收件箱,在Inbox收件箱里展示都是当前最新的联系信息,Inbox收件箱也只能展示有限的几个当前的联系人。试想一下,我们能脱口而出某个朋友最近通过的电子邮件是在三个月前,还是六个月前?

如果仔细地审查一下电子邮件通讯记录,或许很多人会发现,哦,原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和一些好朋友通电子邮件了!

这不能责怪我们忽视了那些好朋友,而实在是我们的大脑很会偷懒——它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一些网络工具将我们的联系人展现在我们的三十厘米面前,让我们和胡朋狗友们的关系得以联而不断、沟通可能络绎不绝。

信息架构师说,没有可寻性就没有可用性。同理,在人际交互上,没有可寻性,就没有可用性;而且,没有可见性,也就没有可用性。

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Facebook推出news feed功能,为什么很多BSP(Blog服务提供商)在站内推出“留下脚印”的超简洁评论功能。

推荐资源:

· 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亲密关系(第3版)》(Intimate Relationships; 3 edition):

本书关注的所谓“亲密关系”,即指人们的思想、感受与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是如何相互联系。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者们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活跃在社会心理学界的学者,他们本着严谨的态度,在上述众多领域中寻求平衡,融会贯通,研究了“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的相互作用。

系列回顾:

· 《成群结对:形形色色的网络、群体和个体

前文回顾:

· 《个体、群体与即时通讯IM之一:电子邮件里的即时通讯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6-16
  六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