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在优化的系统底层结构基础上,鲜果的两项重大更新已经上线了,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鲜果个人页面上线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已经开始把“人”的元素逐渐融入到鲜果阅读中,你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鲜果个人页面啦!快为自己上传一个酷酷的头像、充实你的个人资料,来结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吧。
现在这一版本的个人页面基本可以满足大家在个人阅读以外进行简单的交互:
1、添加好友
大家可以看到,左侧列表栏增加了“我的好友”这一项,以后大家的鲜果好友列表就放这里了。好友列表支持分组管理和右键操作,点顶部“添加好友”可以查找用户和加为好友。
2、发送站内邮件
站内邮件不仅是大家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好友之间分享文章的一条绝佳途径:点文章底部的“发给朋友”按钮,选择某个好友然后点发送,这篇文章就会传递到好友的收件箱;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将文章拖拽到好友列表中,即完成这篇文章的快捷推荐,这个下面会详细介绍。
3、查看单个频道的订阅者和单篇文章的收藏、推荐者
很多朋友跟我们反映过希望知道到底是哪些人订阅了自己的Blog,这个订阅数的谜底在今天揭晓了。现在大家点频道上方的“X个订户”,就可以看到分享订阅此频道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人。而每篇文章后面也增加了一个数字,显示该篇文章被收藏或推荐的次数,点这个次数,也可以看到是哪些人收藏或推荐了这篇文章。
二、文章拖拽收藏和分享功能
为了方便大家收藏和分享文章,我们开发了文章拖拽功能,大家可以直接将右栏的文章拖拽到左侧标签列表或好友列表。方法是:鼠标点击文章标题行的非标题链接区域,按住鼠标左键将文章标题拖拽到某个标签或好友下,如下图所示:
1、拖拽收藏:将文章标题拖拽到某个标签下,就自动收藏并给这篇文章打上了相应的标签
2、拖拽分享:将文章标题拖拽到某个好友名下,就自动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相应的好友
新功能新鲜出炉,可能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希望大家能帮我们指点出来。如果你在使用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非常愿意帮你解答。最后,期待在这周六下午,能听到你的声音!谢谢大家对鲜果的支持和厚爱:)
Novoking创始人及董事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曾经留学海外获得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MBA学位、曾经担任过泰国U-Tah执行副总裁、英国Rothschild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咨询顾问、SchlumbergerSema(China)公司营销总监、北京华深慧正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和中国东海商业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查卫江领导的北京华深慧正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曾经入选德勤2004年度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名单,位列第123名。而他参与管理的中国东海商业软件有限公司也于2005年10月在面向中小型高成长企业的伦敦PLUS市场公开上市。
2005年年底投资发起Novoking创业项目,经过23个月的开发,2007年9月中旬Novoking正式开始上线内测。
WordPress 2.3.1 is almost ready to go. Before we send it out the door, we’re making a release candidate available so everyone can give it a last look.
2.3.1 fixes over twenty bugs. Some of the notable fixes are:
More details will be provided in the final release announcement. Until then, download RC1 and let us know if it fixes a particular bug in 2.3 that was annoying you. If you find that something has broken since 2.3, please open a ticket so we can address the problem before the final 2.3.1 release.
Java应用和Windows应用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字体往往差别很明显。不同平台发布的Java有不同的缺省字体设置,比如:IBM的缺省是宋体-方正超大字体集,字库倒是很全,但字体看起来比较简陋(锯齿较明显),有时候甚至影响阅读。
如何换成Windows系统缺省的宋体字
1.4以前版本:
1 找到JAVAHOME/lib/font/下的font.properties.zh文件:
比如: C:\Program Files\IBM\Java142\jre\lib 下:
2 搜索 Simsun (Founder Extended)替换成Simsun即可;
Java 5以上版本:
1 将 %JAVAHOME%\lib\fontconfig.properties.src 命名为 %JAVAHOME%\lib\fontconfig.properties;
比如: C:\Program Files\Java\jre1.6.0_03\lib下的fontconfig.properties
2 将 %JAVAHOME%\lib\fontconfig.properties文件中的 "allfonts.chinese-gb18030属性更改为 "allfonts.chinese-gb18030=SimSun";
一根下垂的绳子,自由落到地面, 通常它会自动盘起来,如上图中 b 那样。同样的的现象会发生在面条,线等柔软而细长的东西上(包括女人的心思)。
现在有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搭了两套实验装置,观察不同“绳子”,不同速度和高度落下来,盘绕的情况,然后与他们的数值模型的预测做对比,画出了“盘绕形式”相图。
他们发现,当速度和高度比较高的时候,情况比较复杂,“圆形”盘绕变得不稳定,细绳情况下观察到“8”字图案(和蜜蜂一样)。
他们的文章:Habibi, M., Ribe, N. M., and Bonn, Daniel. “Coiling of Elastic Rop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9, 154302 (2007).
和其它“生活中的物理”文章一样,作者中有法国人。
上篇——物理极限
在过去一年中,随着媒体对英特尔45纳米和高K-金属栅极的介绍和评论,让大家开始知道这两个新词汇,所以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疑问: 在处理器量产中采用的45纳米芯片生产工艺和同时提及的高K-金属栅极有什么关系吗? 高K-金属栅极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说成功研制高K-金属栅极并将之付诸量产是半导体业界里程碑式的技术变革和突破?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先了解什么45纳米(nm)生产工艺或者制程 ? 45纳米不是指的芯片上每个晶体管的大小,也不是指用于蚀刻芯片形成电路时采用的激光光源的波长,而是指芯片上晶体管和晶体管之间导线连线的宽度,简称线宽。半导体业界习惯上用线宽这个工艺尺寸来代表硅芯片生产工艺的水平。早期的连线采用铝,后来都采用铜连线了。
注释:1微米=1000纳米,1纳米(nm)为10亿分之1米。
处理器生产工艺从早期的0.8微米,0.6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90纳米(0.09微米),到今天的65纳米,即将到来的45纳米以及将来的32纳米等等。
处理器(CPU)性能的不断提高离不开优秀的核心微架构的设计,而芯片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是保证不断创新设计的处理器变为现实的基础。每一次制作工艺的更新换代都给新一轮处理器高速发展铺平了大道。因为线宽越小,晶体管也越小,让晶体管工作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就越低,晶体管开关的速度也就越快,这样新工艺的晶体管就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频率,随之而来的就是芯片性能的提升。
大家习惯了芯片生产工艺两年一次的更新换代,给大家的感觉好像是从65纳米到45纳米同以前从130纳米到90纳米,以及从90纳米到65纳米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摩尔定律嘛,就是每24个月,在同样面积的硅片上把2倍的晶体管“塞”进去,循环往复……
从单个晶体管的角度来看,为了延续摩尔定律,我们需要每两年把晶体管的尺寸缩小到原来的一半。现在的工艺已经将晶体管的组成部分做到了几个分子和原子的厚度,组成半导体的材料已经达到了它的物理电气特性的极限。最早达到这种极限的部件是组成晶体管的栅极氧化物——栅极介电质,现有的工艺都是采用二氧化硅(SiO2)层作为栅极介电质,如下图。大家也把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之间叫做沟道,在栅极氧化物上面是栅极(Gate)。
二氧化硅是什么?玻璃,水晶和石英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它是一种良好的绝缘体。
同1995年晶体管中二氧化硅层相比,65纳米工艺的晶体管中的二氧化硅层已经缩小到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仅只有5个氧原子的厚度了。作为阻隔栅极和下层的绝缘体,二氧化硅层已经不能再进一步缩小了,否则产生的漏电流会让晶体管无法正常工作,如果提高有效工作的电压和电流,会使芯片最后的功耗大到惊人的地步。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问题的实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下图中的S是指源极(Source),D是指漏极(Drain),G是栅极(Gate)。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两个状态表示二进制的“0”和“1”。
源极和漏极之间是沟道(Channel),当没有对栅极(G)施加电压的时候,沟道中不会聚集有效的电荷,源极(S)和漏极(S)之间不会有有效电流产生,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可以把这种关闭的状态解释为“0”,
当对栅极(G)施加电压的时候,沟道中会聚集有效的电荷,形成一条从源极(S)到漏极(D)导通的通道,晶体管处于开启状态,可以把这种状态解释为“1”。这样二进制的两个状态就由晶体管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表示出来了。
我们可以把栅极比喻为控制水管的阀门,开启让水流过,关闭截止水流。晶体管的开启/关闭的速度就是我们说的频率,如果主频是1GHz,也就是晶体管可以在1秒钟开启和关闭的次数达10亿次。
回到前面的问题,从65纳米开始,我们已经无法让栅极介电质继续消减变薄,而且到45纳米,晶体管的尺寸要进一步缩小,源极和漏极也靠得更近了,如果不能解决栅极向下的漏电流问题以及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漏电流问题,摩尔定律也许就此终结。
现有材料都到物理极限了,怎么办呢?英特尔的技术精英们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进一步缩小二氧化硅层是不可能的了,需要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寻找未知的新材料,让摩尔定律继续有效。放弃已经用了近40年的现有材料,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科学的睿智。预知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地球人都知道,今天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从优酷上找个视频贴贴。
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这四项任务要获取的数据,不知道美国是否已经有了。
下面一个视频来自【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有各国早期探月珍贵视频资料。
十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