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世界的史前时代,即第一纪(the First Age),那是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年代,我们只能通过真假难辨的传说来略微揣测一下当时的史实。传说那时只有一个人类,名叫阿北。有一天,他有了一台服务器,他把它命名为”佛罗多”(Frodo)。他为佛罗多开发了一个程序,起名叫”夏尔”(Shire),不过后来更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大名——”豆瓣”。后来,很多人从虚无中迁移到夏尔这片土地上,读书,看电影,听音乐,交流信息。人数有百万人之多。”
从阿北开始,豆瓣的技术人员很多都是《指环王》小说和电影的fans。06年阿北给我们秀他新买的MacBook Pro,就是在周五的Happy Hour用投影播放《双塔奇兵》。大家在给自己的作品起名时,按照惯例往往采用指环王里的人名和地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豆瓣技术团队的指环王文化。
豆瓣所有的服务器都以指环王里的人物为名,大家各司其职:佛罗多早已从前台退役,现在作为开发和测试用机;梅里(Merry)和山姆(Sam)这两个霍比特人挑起了大梁,承担起所有用户的请求,向豆友们展现丰富多彩的页面;四个神仙级的精灵:双胞胎爱隆(Elrond)和爱洛斯(Elros),森林女王凯兰崔尔(Galadriel)和灰港之主瑟丹(Círdan)用他们伟大的智慧和不死的生命保护着用户的所有数据;爱隆之女,美丽的亚玟公主(Arwen)帮助用户迅速搜索到想要的信息;另一个霍比特人皮聘(Pippin)和英俊的精灵王子勒苟拉斯(Legolas)执行着一些后台任务;人皇阿拉贡(Aragorn)和刚铎摄政王的儿子波罗莫(Boromir),这两个强壮的人类和矮人金雳(Gimli)一起,承担着数据挖掘的重担;而波罗莫的弟弟法拉墨(Faramir)则逐步接管起图片的显示。运行着英文版豆瓣和豆瓣blog的服务器在美国,由于它离我们比较远,因此我们用中土世界跑得最快的马命名它——甘道夫的坐骑影疾(Shadowfax)。
豆瓣的各个软件项目是用指环王里的地名命名。霍比特人的家园夏尔(Shire)是豆瓣主站项目,希望豆瓣能够成为豆友们开心生活的乐土;数据挖掘项目建立在精灵城堡瑞文戴尔(Rivendell)之上;蜘蛛横行的幽暗森林(Mirkwood)是我们的爬虫项目;而九点依赖的RSS抓取项目,由于博客文章的增长速度惊人,就像被批量制造的兽人(Orcs)一样,我们用最后决战时兽人涌出的地点——黑门(Black Gate)——作为项目名。猜猜RSS抓取主程序的名字叫什么?对,就叫makeorcs.py :) 另外,我们正在开发中的高性能分布式计算平台,当然得拥有一个power到令人害怕的名字: 魔多(Mordor) :p
在开发上,开发团队采用了敏捷开发方法,每周一次迭代,以迅速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每周的进展都会有一个code name,我们跟随着佛罗多的脚步,从霍比屯(Hobbiton)出发,每周前进一段距离,到达的地点作为下周的code name。比如,下面这段就是我们某周开发工作周报的开头部分:
Milestone: Sprint #8 (Green Hill)
往东南方走了一阵之后,他们来到了绿丘乡(Green Hill Country)。Frodo在山坡上向远方Hobbiton的灯火挥手道别。”不知道我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看到这个景象。”他低声说。
上周开发团队关闭了13个ticket,完成了Sprin#8。
一路艰辛跋涉,到现在已经36周过去了,我们成功的躲过了黑骑士的追杀,走上了销毁魔戒的漫漫征途,目前正来到了矮人的地下都市摩瑞亚的墙外(Wall of Moria)。前方还会有很多艰险,但我们将继续坚定的走下去。
在豆瓣,每周都会有一次技术交流会议,每个人轮流主讲,分享自己近期关注的技术点,每次讲完后都会引发热烈的讨论。就像精灵王爱隆召开会议讨论组建魔戒远征军一样。我们用会议的召开地——瑞文戴尔的烈火之厅(Hall of Fire)——命名我们的技术论坛。
豆瓣的指环王文化给相对枯燥的开发工作注入了乐趣,当我们在用frodo等名字称呼我们的服务器时,真的就感觉到那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可爱的生灵。豆瓣的开发团队也像魔戒远征军一样,虽然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大家各尽所长,团结一心,最终终将胜利!
P.S. 最近豆瓣的条目图片所使用的虚拟服务器也用几个霍比特人来命名了,有人发现了吗?
ITPUB上的yxyup同学发起了一个主题:请列出你在从事DBA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次误操作
这一主题引起了大家普遍的兴趣,很多有趣的案例呈现出来,摘录一下误删除有关的操作,看看都有哪些恐怖的操作会出现,共为警醒:
1.在linux平台上,一次不小心操作,把oradata下所有的东西全删除了
这样的误操作,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所以备份对于DBA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
2.一次误删了个表,最后恢复了,丢了一天数据.加了一晚上班,至今记得.人越累的时候就越容易犯错误,我就是在最后快下班的几分钟犯的错误.
一定要记住墨菲定律,越着急就越容易犯错误,DBA千万不要赶着去做一件事。
3.在一次测试过程中,把一个在本机执行的删除所有非系统用户的脚本,错误的粘到一个开发数据库的sqlplus窗口中
如果你不注意剪贴板,它就会害你!
4.有一次把一个表一不小心给truncate了,上千万条记录一眨眼就没了
DDL操作一定要谨慎阿!
5.rm -rf /opt/ora92/* 在测试库中本来想删除数据库,结果错误的把ORACLE软件删除了.
rm -rf是相当恐怖的,每个DBA都应该学会不要直接使用这个命令。
6.不小心用rm -rf /home目录下的所有文件,/home目录下放的账务系统的app。一看删除的路径的不对,已经来不及了。
又是一个rm -rf的狠操作。
7.删除一些trace文件,然后就直接删除rm orcl*,结果通过vpn到生产的,网络太慢,命令刚刚慢慢的显示出来,看都没看直接按回车,结果执行的命令却是rm orcl *,因为orcl和星号中间有个空格,所以把这个目录下面所有的内容全部删除了。
网络慢的确害惨过很多人,所以网络可能存在问题时,任何操作都要慎重,不行可以使用脚本在后台跑。
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误操作都极其低级,和技术能力基本无关,只是需要我们细致、严谨,再认真一点。
DBA有些素质是必需养成的。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评论数量(0)|Add Comments
本文网址:http://www.eygle.com/archives/2007/12/dba_wrong_delete_sample.html
有些读者可能以为在这个系列里,我在探讨web2.0,但事实上不是。web2.0的概念里其实并没有bbs、搜索之类的东西。我也不是在探讨网络媒体,因为内容门户我认为谈不上是什么新媒体。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从商业角度而言,最有希望的不是internet上的诸多网站,而是手机。
仅仅一个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个论点了:中国的网络人口大致在1.5-1.6亿之间,而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5个亿。而且,电脑再怎么随身携带,都不如手机的携带性。从电视直销广告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手机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很多手机广告宣称自己的持续供电时间有多长。
模拟时代的手机除了打个电话之外,大概就没什么其它功能了。但数字手机完全不同:这几乎是一台小电脑,而且比电脑还强劲:我很少听说笔记本电脑可以拍照的。
今天的手机,几乎完全符合了UGC(用户创造内容)的定义:写一条短信发发,拍一个照片传传,连上网可以post一条所谓的微博,还可以在手机上用IM软件,等等等等。至于看电影,听音乐,读新闻或电子书,都不是什么稀奇的故事了。甚至,你可以在手机上利用RSS技术订阅Blog!
移动网的运营,和互联网络的运营不太一样。后者的ISP和ICP基本上不共享利益。但移动不是这样。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已经俨然有要去充当SP的态势。于是,上述所有的应用,运营者都可以获得直接的商业收入。
我记得在很久以前(1999年),我和当时上海邮电的一个人聊天。我正在一个财经网站供职,我问他为什么不可以按照流量收取上网费用,这样做ICP的,也可以根据流量的去向和ISP分点成。他同意我的看法,但他无法回答为什么不那么干。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不可以使用这个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网站的生存压力会少很多。
但手机使用了这个模式:根据使用者的具体使用,一起和基础服务商分账。SP是狂捞过一把的(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杀手级应用拯救了多少今天呼风唤雨的互联网企业:QQ、新浪、搜狐,莫不如是)。虽然信产部对SP的打击历来“关爱有加”,但我以为,今天附着在手机上的商业困顿是暂时的,因为手机越来越普及,配置越来越复杂但价格越来越低(这一点,MTK,即联发科是有功劳的。虽然有些专业人士指责它太过低端,比如MTK6226B芯片只能支持30万像素的摄像头,但不管怎么说,它的确拉下了高高在上的复杂配置手机的价格。一个小窍门是,手机面板下有四到五个图释的,就是MTK芯片手机,相当于电脑的赛扬CPU)。
但基础服务商充当增值服务商也会出现极大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手机的垃圾短信,到达用户端的数量比垃圾邮件多上N倍。
今天的电子邮件,在邮件服务商的不懈努力下,基本上可以达到9成9的过滤。几个主流的邮件服务商,的确可以让用户免受垃圾邮件狂轰滥炸之苦(当然,其实垃圾邮件还是极多的)。但手机短信不是。我相信每个手机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的频率应该不少于一天一次,除非你今天刚刚开一个新号码。移动也好,联通也好,并没有这个动力去阻挡垃圾短信,每一条垃圾短信的背后,他们都有利益,而短信特服号又捏在他们的手里,垃圾短信满天乱飞就丝毫不奇怪了。
另外一种垃圾就是莫名其妙的来电。这种来电通常只响一下,就立刻被掐断。当用户发现一个未接来电而直接使用手机拨回时,极有可能被转接到一个付费电话上而付出额外的话费。
小结一下:我个人认为,手机的商业应用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某些体制上的原因,终端用户将为此付出高额的代价。这就是手机这种新媒体的未来蓝图。
顺便说一下,我有一种预感,笔记本电脑,也会象手机那样,上电视直销广告的。而且,笔记本电脑也会有这个USP(销售独特卖点)的:光能充电。
另外一个预感是:上班请自带电脑。我记得以前工作的时候,手机是企业配给你的,今天职场里估计大部分人自带手机上班(话费有可能公家报销)。迟早有一天,电脑也会如此。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十二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