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书友会主题:过年啦!
形式:中午会餐,下午闲聊。
参加中午会餐的同学需要在1月18日前邮件报名,只参与下午的同学无需报名。
中午会餐时间:11:30 至 14:00
下午闲聊时间:14:30 至 18:00
费用:AA
—————————————
北京:
中午地点:圆明园东门对面 龙河村大连海鲜
下午地点:圆明园东门,左右间咖啡的院
报名:whitecrow.zhu@gmail.com
南京:
(中午和下午)地点:1912街区 一茶一坐
(由于中山陵青年旅馆附近没有较合适的用餐地点,所以这次临时选择在市内,同时也较为暖和。)
报名:junchenwu@gmail.com
上海:
(中午和下午)地点:徐家汇 港汇广场6楼 真锅咖啡港汇店(金数码广场后)
报名:yangsu2004gz@gmail.com
—————————————
提醒:
1、前几期书友会借了书的朋友请务必周日前往书友会现场还书;(因非常特殊情况不能到达的请用快递还书,或写邮件具体说明)
2、01月份需要借书的朋友请在01月19日下午6点前发邮件至ucdchina@gmail.com。
南京书友会、上海书友会刚刚成立,书籍资源匮乏恳请大家多多支持。
关于UCDChina书友会详细信息以及如何捐赠、借阅请看这里。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上一次的贴子,介绍了祈愿行网站(Pledgebank.com)为每一个基本内容单元页面提供的一套“线上传播和线下传播”(Spread the word on and offline)的工具。
相比其他的社会性媒体网站,对于祈愿行(Pledgebank.com)这类社会行为分享网站,这些自助式营销工具显得更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比:
• 基本内容单元的功能不同
对于社会化媒体网站(Social media website)来说,基本内容单元的功能局限于内容本身,创建者发表内容,而浏览者浏览、评论、收藏,这些功能都是对内容本身的操作。对于创建者而言,当他们发表了内容之后,他们在这个基本内容单元的任务就完成了。有没有自主性营销工具,其实并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如Digg,Del.icio.us,Flickr.com,Youtube.com,对于这些网站的用户来说,当他们创建一个内容基本单元(如在 Digg里挖掘了一个条目,在Del.icio.us里收藏了一个URL,在Flickr里发布了一张照片,在Youtube里发布了一个视频)之后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而对于社会行为分享网站(Social activities website)来说,用户发布了内容之后,还不能就此停步。基本上社会行为分享网站的内容是一个达成契约的过程,创建者通过发布内容,要求浏览者按照某种机制来响应,所以基本内容单元网页实际上不仅仅是发挥媒体价值的单纯的内容,而是一个促成契约达成的平台。发布内容,仅仅是用户任务的开始。
所以,在社会行为分享网站的基本内容单元网页上的自助营销工具,他们的功能就显得不同。
• 对用户的价值不同
对于社会行为分享网站的内容创建者而言,自助营销工具是帮助他们实现任务的助手。这些营销工具可以立足于每一个基本内容单元网页,让每个创建者都可以将他/她所创建的这个任务广而告知。
对于响应创建者的用户来说,他们也可以在仅仅表态之后,采取更积极的实质性行动,帮助创建者和其他响应者——实际上他们已经通过响应内容的过程,达成契约,组成了一个临时的任务小组——广而告知这个任务。
而对于社会化媒体网站的内容创建者来说,这个自助营销工具基本上属于锦上添花之举,因为实际上他们在社会化媒体网站里创建内容,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给在那个社会化媒体网站里的联系人看的。在Flickr里发布照片的用户,其实是将照片给他的联系人看。因为用户在Flickr里的联系人就是他/她想要分享相片的人。
当然,许多社会化媒体网站都提供外部引用的功能。不过,这些对于内容创建者来,这些工具还只是在起着再次发布内容的功能。
• 对网站本身的价值不同
对于社会化媒体网站来说,网站提供的自主性营销工具,实际上对网站本身的价值更大。越多的用户使用这些自主性营销工具去营销每一个基本内容单元网页,网站本身就越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吸引更多的流量。对于社会化媒体网站而言,这是额外的期望。
对于社会化行为分享网站来说,网站提供的自主性营销工具却是重要地影响用户体验。正如上面所说的一样,用户在社会化行为分享网站上要达成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发布内容,还包括要找到足够的目标受众,并明确地达成某种形式上的契约。如此而言,自主性营销工具有或没有,会极大地影响用户达成任务。
协助用户便利地完成任务是创造最佳用户体验的出发点之一。小容认为,网站用户体验设计(Website Users Experience Design,UE)可以分成不同的几个境界:
1、基本无障碍体验
良好的UE,应该让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感觉不到任何障碍,不会迷路,不会误解,也不会感到别扭。UE设计师应该尽量避免犯错误,从而尽量不用让用户思考(Don’t make me think)。
2、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良好的UE,在避免犯基本错误之后,更需要让用户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让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他们想做的事情。 一个让用户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的网站,会让用户投入更多时间。(例子:Google.com)
3、创造福乐体验
良好的UE,最高境界应当是让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感受到愉悦,这样用户将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间,并进而创造超越日常表现的绩效,激活自己的潜能。
参考小容发布在社会心理学与Web2.0专题Blog上的贴子《福乐体验(Flow)与网站用户体验设计(UE Design)》
所以,对于社会化行为分享网站,自主性营销工具已经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辅助功能,而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功能。
http://ventureblog.com/articles/2008/01/venture_capital_in_china.php
以上这个有名的老外VC,David Hornik,来中国十天以后的感想。
一下是我对他的回答。
David,
Having both started and invested in a number of businesses myself, I am not surprised by the anecdotes you heard and can see why you were turned off by them. You certainly went one step beyond the simple fascination with China of “fly-in” Western invest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ild Wests” and jungles (I would say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is jungle is not the lack of cages but rather than the lack of rules, compared to the zoo) is where money has been and will be made. In the U.S., many industries emerged out of chaos characterized by the same excess and sometimes fraud, and the same lack of rules and clarity. The Internet bubble of the late 1990s is one of them.
No doubt many investors will lose their shirts in China. Many mistakes have been made due to inexperience (mainly on the part of the local investors) and lack of local knowledge and networks (the foreign investors), or both (a surprising large number).
The lack of good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is a real challenge. It is however relative: the investee’s competitor has the same issue. A personal network for recruiting and vetting is important in China, as it is in the U.S. Due to a number of reasons, in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 among them, my view is that in China the good VCs can add far more value than they can in the U.S. Unfortunately very few VCs in China have the experience and inclination to add value, particularly when the prevailing wind is “get rich quick”.
The real challenge for me is finding entrepreneurs whom I can trust and who is scalable (can be trusted by his/her employees, among other things), but who can be “flexible” when dealing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invariably involves some comprom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VC firms, success will come from the quality of the local China investing team and whether the local team is empowered. Fortunately it is much easier to empower the local team via the VC partnership structure than, say, via subsidiary structures of publicly listed NASDAQ companies, whose performance in China has been abysmal indeed.
Bo Shao
看上去,似乎FeedBurner恢复了正常,统计计数图标和地址访问均已被解禁。
不过,俺的FeedBurner计数掉得厉害。即使如此,也不敢轻易全部指向它。还是凑合着继续用FeedSky罢。
及:半天之后,我发现又被禁了,唉,中国的互联网!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朋友们,
英特尔中国正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 如果我们允许自己为成绩享受一些荣誉的话。但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所以我在做出离开英特尔的决定时,我也只是想交上一张好的成绩单,然后静静离开,让我的那些能力卓越有才华的同事们继续把英特尔中国引向它的愿景 – “做中国首屈一指的技术公司 – 成功,诚信,与中国息息相关。”
现在英特尔中国拥有一个具有广泛才能,非常本土化的管理团队。这样的团队可以胜任新的任务和挑战。我想腾出舞台加速新人的成长,建立一个管理架构让他们在英特尔中国执行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里有更多的参与。这样的机制无疑会有助于英特尔中国的长期发展。
我在英特尔中国的使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对能有机会和业界最优秀的人们一起工作,而且在过程中培养起手足之情感到特别高兴。这些年英特尔中国写下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里面充满了不寻常的建树和意义深远的里程碑,很显然这个故事还在继续。
对我而言做出离开的决定很困难。在英特尔中国这些年我从来没有过一段乏味的时间,总能体会到自豪感和使命感。英特尔中国对于我有特殊的意义,在这里的这段经历非常神奇。就像每个公司一样,英特尔中国之路有时平坦有时充满坎坷,对于每个像我一样对公司有很深的感情寄托人来说,如果公司正在面临挑战我们肯定是埋头工作,一个一个把这些问题和障碍解决掉。
不过,我在2007年底时看来,英特尔中国状态很好。这才做出决定离开公司,歇口气,充充电 – 做些这些年都没机会做的事。英特尔中国现在声誉很好;业务运行在好的轨迹之上,着眼于长期可持续性的战略举措已投入实施,公司正在向着实现它的愿景 – “做中国首屈一指的技术公司” – 一步步的前进。
FAREWELL BLOG ARTICLE ON LEAVING INTEL – JAN 2008
My friends,
Intel China is in very good shape, perhaps better than ever and more so than we sometimes credit ourselves for. But humility is a good thing, even my decision to leave Intel, where I merely wanted to be quietly “finishing well”, and then have my very able & talented colleagues carry on our charter and vision to be the “No.1 Technology Company in China – successful, trusted, relevant to China.”
We have a China Management Team in place which I believe is scalable with abundance of talents including indigenous management talents, ready to take on new accountability and challenges. My making way will accelerate this even more with new appointments and by institutionalizing a Management Structure that allows for greater management participation at both the China Executive and Senior management levels. This will evolve a process that allows for sustainability and long term success for Intel in China.
My mission is completed at Intel in China, and I am very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worked an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best in the industry. The Intel China Story is massive – filled with tremendous accomplishments and significant milestones and clearly more to come.
Leaving Intel is a very difficult decision for me. There has never been a dull moment in all my assignments and always the tremendous feeling of pride and purpose in our every initiative. Intel in China has been particularly special for me.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ride. We had smooth times and challenges here in Intel China, as every company do. But as someone with deep emotional investments in this company I would have definitely stuck it out and work on serious issues and challenges if it requires my presence …I know I would.
However, as I see it at the end of 2007, Intel China is on solid ground, so I feel it a good time to end my career with the company, take a needed break and recharge. Our Corporate Reputation is solid, our business is on the right track and we have sustainable strategies and initiatives in place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our Vision of being the No. 1 Technology Company in China.
如果你能写好和维持准确的元标记(例如,描述性标题和为搜索机器人提供的信息),Google就可以更准确地爬行、索引并在搜索结果中显示你的网站。元标记为各种各样的客户端(例如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提供信息。请记住,每一个客 户端可能只解析对该客户端有用的元标记,而忽略了其他元标记(虽然它们有其他用处)。
下面是Google如何解析以下HTML页的元标记:
<!DOCTYPE …><head> | |
<title>传统瑞士奶酪火锅食谱<title> | Google使用此标记,网站管理员应非常注意它的准确性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奶酪火锅是 …"> | Google使用此标记,我们的搜索结果会显示它 |
<meta name="revisit-after" content="14 days"> | Google不使用此标记,其他主要搜索引擎也不使用 |
<META name="verify-v1" content="e8JG…Nw=" /> | 可选,Google网络管理员工具用到此标记 |
<meta name="GoogleBot" content="noOdp"> | 可选 |
<meta …> | |
<meta …> | |
</head>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对本页的描述">
此标记提供了对当前页面一个简短描述。在很多情况下该描述会作为页面摘要(snippet)显示在Google的搜索结果中。详情请参阅我们的博客文章“使用更好的元描述来改善页面摘要”以及帮助中心的文章“如何更改网站的标题和描述”。虽然描述元标记是可选的,并且不会影响到您的排名,一个好的描述可以产生一个更好的页面摘要,这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提高我们的搜索结果质量和你的网页的访问者数量。
<title>页面标题</title>
从技术上讲,标题标记并不是一个元标记,它经常与"description"标记一起使用。此标记的内容(即标题)一般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当然,当用户使用浏览器来浏览网页或察看书签时也能看到页面标题)。我们的博客文章"针对访问者,还是针对搜索引擎?"尤其是"充分利用网页标题"中有关于标题标记的更多信息。
<meta name="robots" content="…, …">
<meta name="googlebot" content="…, …">
这些元标记控制搜索引擎如何抓取和索引页。 "robots"元标记指定的规则适用于所有搜索引擎,"googlebot"元标记指定的规则只适用于Google。Google可以理解以下值(当指定多个值时,用逗号将它们分开) :
当你完全省略此标记或当你指定content= "all"时,默认规则是"index, follow"。"使用robots元标记"中有关于"robots"元标记的更多信息。作为一个说明,你现在也可以在你的页面首部通过"X-Robots-标签"HTTP头指令来指定这一信息。这特别有用,尤其是当你想微调抓取和索引诸如PDF、图片或其他类型的非HTML文件时。
<meta name="google" value="notranslate">
当我们认识到一个页面的内容并不是用用户可能想读的语言所写时,我们往往在搜索结果中提供一个链接以自动翻译你的网页。一般来说,这让你有机会提供独特和令人折服的内容给一个更广大的用户群。不过,在特定情况下,你可能不想你的网页被翻译。用这个元标记,你可以表明你不想让Google提供一个翻译 此页的链接。这个元标记一般不影响该页为任何特定语言的排名。更多的信息请参阅"Google翻译常见问题解答"。
<meta name="verify-v1" content="…">
这是一个Google网站管理员工具的特定元标记,它是被用在你网站的高层页面,以在网站管理员中核实一个网站的所有者(另一种核实方法是上传一个HTML文件)。你为这个标记所设置的"content="的值是由你的网站管理员工具帐户提供的。请注意,这一元标记的content值(包括大小写)必须和你的帐户提供给你的值完全一样,这和你是否从XHTML改变标记为HTML无关,也和你标签的格式是否与你的网页相符无关。详情请见" 如何通过向网站主页中添加元标记来验证网站?"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 charset=…">
这个元标记定义该页的内容类型和字符集。使用这个元标记时,content属性的值必须放在引号中;否则字符属性可能被错误理解。如果你决定 使用这个元标记,不用说,你应该确保你的内容实际上用的是指定的字符集。"Google的网络作者统计"里有一些关于这个元标记的使用的有趣数据。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url=…">
这个元标记在一定的时间后将用户指引到一个新的URL,有时它被用来作为一种简单的重定向形式。不是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这种重定向。它也可能混淆用户。对显示在搜索引擎结果中的某一页面,如果你需要改变它的URL,我们建议您使用服务器端的301重定向。此外,W3C的"网页内容易读性技巧和故障指南2.0"把它列在应该被废弃的标记中。
(X)HTML和大小写
Google既能阅读HTML式的元标记,也能阅读XHTML式的元标记(无论网页用的是哪种编码)。此外,元标记的大小写一般并不重要--我们把<TITLE> and <title>看作是同样的。但是,"verify-v1"元标记是一个例外,它是区分大小写的。
revisit-after网站地图的lastmod 和 changefreq标记
偶尔,网络管理员不必要地包含了"revisit-after"标记以加快一个搜索引擎的爬行速度,不幸的是,这个元标记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忽略的。如果你想 让搜索引擎知道你更改页面的信息,你可以提交一个XML格式的网站地图。在该文件中,你可以说明你网站的最后修改日期(lastmod)和URL页面的改变频率(changefreq)。
如果您想要更多的例子,或有对如上所述的元标记有任何疑问,请到我们的Google网站管理员讨论组参与讨论。
2007年12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共同颁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个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核心就是这么一句话:要求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获得广电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而对于许可证的获得有若干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
虽然名为“规定”,但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来看,算是一种部门规章,广义地讲,有法律效力。
南方都市报就这个事件写了一个所谓的“深度文章”,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知名IT评论家刘兴亮质疑该《规定》违反了《行政许可法》,部委规章是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的。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法律专家。
这位法律专家表示此次出台的《规定》明显违反了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第七条对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设定了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两项行政许可,但从法律级别上看该《规定》仅属部门规章,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规章只能是针对既有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做出具体规定,而国内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关于互联网视听准入行政许可方面的相关规定,因此,此次出台的《规定》有私设行政许可的越位嫌疑。
这位知名IT评论家不知道法律问题也就算了,而法律专家也在这里胡言乱语说《规定》是违法的,那就有点荒唐了。先抛开内容,从程序上而言,该《规定》丝毫没有违法。
因为部委在未授权的情况下的确不能设定行政许可,但如果得到授权,当然就可以设定许可。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问题的核心是:这两个部委,得到过授权吗?
我和国内知名媒体法学者魏永征教授(俺也自豪地宣称是俺老爸)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答案很遗憾:得到过。
国务院曾经发布过一个《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五条是这样说的:
第五条 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请注意这个“等”字。
最重要的是国务院的这份文件:《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在第304项中,确认了对网上传播视听节目核发许可证,且该许可由广电总局实施。因此,这次两部委的这个规定确实不曾超出《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所罗列之六项需设定许可的规定。
程序,真的是正义的。
我总觉得,和流氓做斗争,你得比流氓还流氓。这两天在复习《铁齿铜牙纪晓岚》,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虽然这个电视剧不是什么历史,但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同流氓相争,没点真本事那是扯淡。
今天的执政党建国近六十年,诺大一个组织,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智囊”,如果连这么点程序问题都搞不定,出台的法律规章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拜托抨击者,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得把自己的立论基石先守住了。不假思索不小心求证,就在那里放声质疑,没得给对手留下把柄,最后,只能是越帮越忙。
这个《规定》最核心的字眼是“节目”。我把我儿子嬉戏玩闹拍成一小段视频传上去,是不是节目?节目是不是等同于所有视音频文件?如果不是,那么,国内诸多视频网站就有了生路。如果是,呵呵,我想看看,肉食者们,怎么把这句话说圆喽:所有视音频文件都是“节目”,所有视音频文件的网络分享就叫“节目播放”。
这,才是要害。
续:关于节目这两个字的问题,魏教授或许会撰写严谨的学术论文论之,可期待中。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这是围绕Christopher Kelty的文章“Free Science”的介绍和评论。
开源软件和科学需要相同的成功要素:同行评议,可以审查复制的公开数据,维护学术自由、信用、文明和声望的社区文化。
二者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科学和技术是社会前进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开源软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它如何为全社会而不是特殊集团服务。
这就引进了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对科学而言,资源分配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能干预学术规范。科学只有独立于利益冲突之外,维护开放性评议和审查的原则,才能达到追求知识的目标。像Kelty说的,“Withouth these, science is bought and sold by the highest bidder”。可以收买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对于开源软件,在商业世界中维护独立性和开放性也是关键的一点。
Kelty接下来对科学的运作、资助和评价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用了波义耳发现气相定律的例子,并和开源软件的运作作了比较。当然科学和开源社区都不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然而他们都遵循开放精神的价值取向。
Kelty引用了Robert K. Merton的研究,指出科学社区的“潜规则”:普遍性、共享性、独立性和理性的怀疑精神(很象开源社区的“黑客理念”吧?-)。尽管这些不形成法律上或技术上的约束,科学的社会建制是围绕它们形成的。(这些规则不兼容任何意识形态,所以围绕“主义”建设科学只能是缘木求鱼。)
科学社区建立在一个声望体系之上。声望是在开放中建立的,主要基于同行审阅的出版物。这里关系到一个焦点问题:“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叫“知识产权”的东西。知识传播得越广,发现者的声望越高,她/他的“intellectual property”中的所有权(credibility)越稳固——这是一个开放模式。
社会应该有对发现者的奖励机制,但不是说知识是任何人的财产。知识属于全人类。“intellectual property”实质上是一种荣誉。不幸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实物产权;商业利益往往试图要把知识封闭起来。结果今天的研究实验室里,每个人都面对许多的使用(设备、方法、试剂、基因序列、老鼠等等的)协议问题。Kelty指出,美国经济系统中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已经在敌意的阻碍科学了。
当产权阻碍了知识的时候,是制度出了问题。科学需要“开放性”来存在。
(为了克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知识产权障碍,以Richard Jefferson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已经创建一个开源生物项目;力图在生物领域推广开源方法(见http://rl.rockiestech.com/node/71)。其实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所有的数据发布在公共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取,杜绝了个别人在人类基因序列上制造产权壁垒。这个题目应该在有机会的时候单独讨论。)
Kelty最后举例说明计算科学需要使用开源软件和开源方法。因为科学要求开放的同行评议;只有其他研究者能够完整的审查你的软件工具和数据,才能保证成果的可靠和可复制性。这不仅仅包括开放的源代码和说明文档,也包括开放的模型和数据格式。后者的兼容和开放是知识积累和发展的必须,我们在软件业的历史中已经见证了这一点。
总之,科学在过去的四百年里越来越走向开放;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科学交流和知识传播创造了绝好的条件。科学进入社会规模的活动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开源软件的历史更短。如果我们能抓紧时机,对其中知识创造和社会组织的机理进行真诚的研究,意义极其重大。正确的社会发展策略有赖于此。
[作者按]Kelty的这篇长文是MIT PRESS出版的“Perspectives on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中的一章。这本书虽然不是开放版权,MIT PRESS在其网站上提供了全文下载。
[An old piece from May 2007]
前一段时间法制晚报讨论过上亿元的研究生版面费问题,和“国际惯例”作了一些不彻底的比较。其实国内的学术期刊应该全面开放版权,取消印刷版——这样版面费和订阅费都可以取消了。
印刷期刊在过去的三个多世纪里,一直是知识交流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基于印刷术的模式已经行将淘汰。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在尽可能的取阅电子版。鉴于印刷和发行是期刊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取消印刷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应该的。多数开放获取(OA)的期刊都只发行电子版;一些非开放期刊也没有印刷版(比如Nature旗下开放的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和非开放的Nature Protocols)。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被尽可能多的人看到。目前国际上的的学术期刊出版体系是印刷品时代形成的。在那种历史背景下,研究者把版权转让给出版商是最方便传播的办法。而正是由于这个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商业势力和利润,欧美在学术出版体系的转型上阻力重重——尽管现在学术期刊开放版权、开放获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像NIH和Wellcome Trust等主要科研资助方都已经要求研究人员开放论文版权。
中国大陆的学术期刊出版本来就是政府资助的行为,没有西方这种商业包袱。而且现在作电子期刊出版有许多现成的开源软件可以使用,成本很低。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和国际的未来接轨的领域。所以如果当事者能够明断,把学术期刊全面转向开放版权的电子版,作者省了版面费;读者省了订阅费;图书馆减轻了经费和空间两层负担。而且开放版权也促进知识向产业应用的转化(已有研究表明这一点)。这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有兴趣进一步了解OA的朋友,可以参阅洛基开放文化实验室上的有关资料。
一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