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准备推出全站统一的“推荐”功能,现在邀请大家来试用。测试地址分别为:豆瓣 alpha.douban.com,九点 alpha9.douban.com。
在豆瓣上,我们每天都在获知和发现一些好东西,很多我们会放进自己的“收藏”里,还有更多我们会拿来和朋友分享。和给自己使用的“收藏”不同, “推荐”更多是一种向朋友分享的态度。我们相信, 当每个人在生活中越乐于推荐和分享,我们每个人就越能从其中发现更多好东西。
现在你在豆瓣上发现的这些好东西,无论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CD、一篇文笔不错的评论、一个有趣的小组或话题,还是一个优质的豆列,都可以通过点击这个图标和朋友之间分享了。推荐的内容会出现在广播里,推荐的同时,还能够附上几句你自己的评语,方便和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
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推荐”行为,在豆瓣上“发现”未知事物是一件非常有趣和便捷的事情。
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测试,有任何问题可到豆瓣新功能:统一“推荐”测试小组进行反馈。
新年伊始,总是让人非常振奋。2008年除了是奥运年,也正好是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庆。上周五,我们举办了主题为“家庭总动员”的科技开放日活动,作为我们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来宾和我们的员工、家属一起欢聚一堂,分享我们的喜悦。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筹建于1998年。1998年5月,当时作为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行政官的安迪•葛鲁夫访华,并宣布英特尔将投资5000万美元,在北京建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将探索和研究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如语音识别等。同年11月,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当时的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技术,包括中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计算等。
2004年5月,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注册为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成为独立法人。同年6月,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由北京市的中央商贸区(CBD)迁至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地区,入住现址融科资讯A座。这一时期的研究方向为微处理器技术(包括应用研究与编程系统)、通信技术和系统技术三大方向。
2006年11月,英特尔CTO贾斯汀在视察了研究中心之后,高度评价中国研究中心,认为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独立实体。此后,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成为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的重要一员,同时也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研究团队。
总结研究中心这十年的历史,可以用三点来概括:这是创新的十年,合作的十年,和人才培养的十年。首先是创新,从我们成立之初从事的人机交互技术,到现在做万亿级计算和无线宽带,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而合作,也是从一开始就建立的传统,我们一直积极与学术界、工业界还有政府部门合作。例如与清华大学,我们从中心成立的第二年即1999年就开始合作。2004年还成立了清华-英特尔联合研究院,在信息科学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不光是培养了自己的一流研究队伍,也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实习生计划为学校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前年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挂牌,以培养高端研究人才为目标培养博士后。一年后,三名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中期汇报会上,工作站的工作得到与会主管领导们的一致肯定。
总之,创新、合作和人才培养是我们十年来的三大旋律。我们对过去非常自豪,对未来充满自信。2008年将会成为我们新的起点,为英特尔、也为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Comments (0)豆瓣和《城市画报》合作的《荒岛图书馆----2007少数派阅读报告》已经面世,其中提交了一个10大榜单。内容很有意思,权且做一分析:
10大话题书
(每条评论计1分,每个跟贴计0.20分,以总分高低为标准)
《素年锦时》 948.20
《悲伤逆流成河》 608.00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295.00(中文版本)+208.00(英文版)
《货币战争》 327.40
《莲花》 294.00
《巴别塔之犬》 270.00
《追风筝的人》 262.20
《光荣日(第一季)》 197.40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195.40
《我爱问连岳》 195.00
想看到粉丝经济学的威力,就请看这张十大话题书。安妮宝贝、郭敬明的粉丝较一般人更有行动力,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连岳能进入这个榜单非常不容易。他的粉丝群威力本来没有那么大,而是因为信箱的内容本身有吸引力。安妮和郭敬明占据一二位对于豆瓣并不是什么好事,这证明了长久以来对豆瓣的一种猜想:文艺青年和小资全面占领豆瓣的表面阵地。在这些浮在表层的泡沫之下,《巴别塔之犬》、《追风筝的人》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三本书的入选,证明了豆瓣的真实价值。2007年出版的书里,这三本应该是买了绝对不会后悔,而且每个人能够读出不同味道的书。它们在没有粉丝的情况下能够进入榜单,说明了读书人对它们的喜爱是真实不虚的。
10大畅读书
(以被标记为“读过”的人数为标准,由多及少)
《小王子》 22385
《挪威的森林》 22044
《围城》 20060
《达・芬奇密码》 18797
《梦里花落知多少》 1684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711
《向左走•向右走》 13864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13540
《活着》 13398
《莲花》 12515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入选,很鲜明地标记出了豆瓣用户的真实身份:网友。作为第一步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在多年后还有那么多读者愿意把它加入列表,因该感谢痞子蔡。这本小说写得如何可以另当别论,但是它的确影响到了许多人,传递了一个概念:网上是可以看书的。这份榜单有几个奇特的地方,例如四大名著根本没有出现。这主要的可能是版本太多,导致票数分散。另外一种可能是,人们把名著和书作为不同的两个概念。《挪威的森林》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入选,证明了在粉丝群之外,豆瓣的第二大强势集团是文艺青年。因此,《围城》和《活着》入选也就并不值得奇怪了。所有这些书里,应该排在第一位的是《达・芬奇密码》,考虑到它的出版时间,用人数来除,因该是最受关注的书,相当强势。
10大口碑书
(以豆瓣评价系统中的星数加权平均值为标准,由高及低)
《一九八四》 4.45
《冰与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风暴(上中下)》 4.44
《追风筝的人》 4.39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4.38
《沉默的大多数》 4.37
《春暖花开——我的路》 4.36
《看不见的城市》 4.36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4.34
《上学记》 4.34
《上帝掷骰子吗》 4.33
在真爱至上这个游戏里,每个人对最爱的书给予5星的嘉奖。5星代表无条件的赞赏和信任,没有任何质辩的余地。豆瓣的精神气质就从这里得到了体现,那就是自由主义。《一九八四》的头名,暗示了豆瓣用户对豆瓣网的期许,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基于相同的理由,王小波的两本杂文集被同时选入。这个榜单回答了“豆瓣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它的活力从何而来。
10大多义书
(以作品标签种类计算,由多及少)
《莲花》 1169
《果街上的小屋》 1085
《素年锦时》 1014
《在路上》 1000
《洛丽塔》 823
《追风筝的人》 770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742
《悲伤逆流成河》 615
《我的名字叫红》 580
《长尾理论》 523
请注意《果街上的小屋》这本小书,它不见诸上述任何一个榜单。但是,它身上的标签却相当之多。2007年,如果豆瓣应该评选一本核心书的话,入选的就应该是它。我在一整年里都看见它不断沉浮于豆瓣的榜单里,它不至于热到人人都在讨论的程度,但是总有人持续不断地加入进来,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标签其实并不单纯是标记的意思,而是“担心遗忘”。《果街上的小屋》拽住了许多人的心头,因此,它的上榜比其中任何一本书都更能说明读者的心态。
10大渴望书
(以作品标记“想读”者数量多少为标准,由多及少)
《在路上》 8356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7396
《芒果街上的小屋》 6949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287
《洛丽塔》 5183
《素年锦时》 5179
《追风筝的人》 5168
《百年孤独》 5015
《我的名字叫红》 4179
《一个人的好天气》 4018
可以把这个榜看成口碑辐射的结果,《在路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洛丽塔》、《素年锦时》、《我的名字叫红》、《百年孤独》都有平面媒体影响的影子。剩余的书可以看成是豆瓣网影响的结果,网友因为看到评论和分析,因而投下一票。“想读”的意思有时候意味着“觉得应该读但是不大可能会读”,所以数字惊人,却始终居高不下,没有转变为购买的冲动。这张榜单可以看作是潜在市场的分析,不过在我看来,应该倒过来看更能体现需求的多寡。
余下的榜单可以看成是长尾理论中的长尾部分,价值并不是很大。不过能够看出一点:看电影听音乐的人同时看书的很少,几乎不成比例。这也就意味着,豆瓣的三大主要分类把人群分裂开来。它们可以作为豆瓣SNS化的指标,如果明年的这个时候,数据的变动不大,说明SNS化并不成功,因为人们没有因为社交而扩大视野,拓展兴趣。豆瓣依然是一个工具站,类别的区分壁垒森严。
10大幻想书
(以“想读”数值除以“读过”数值,由高及低)
《植物记》 7.70
《3030》 7.58
《时光中的时光》 6.58
《不存在的女儿》 6.57
《邮差》 5.07
《地下乡愁蓝调》 4.45
《心理罪》 4.37
《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4.34
《偷书贼》 4.28
《像自由一样美丽》 4.18
10大争议书
(以评分系统统计学标准差为基准,评价离散度越高争议越大)
《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1.48
《于丹心得(典藏本)》 1.47
《常言道——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话语录》 1.41
《空事》 1.40
《蓝色资本家——沈南鹏》 1.38
《她叫春树:中国第一本作家写真》 1.36
《与梦平行——小三在法兰西》 1.36
《苹果传奇》 1.35
《一个叫窦唯的孩子》 1.35
《弗农小上帝》 1.35
10大电影书
(以作品Tag数量和标注人数综合考量)
《认识电影》335
《最好的时光》 284
《蛤蟆的油》 194
《十年一觉电影梦》 149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135
《时光中的时光》 130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80
《莎乐美的七层纱》 59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 48
《不准调头——世界电影大师的救赎之旅》 45
10大音乐书
(以作品Tag数量和标注人数综合考量)
《地下乡愁蓝调》 106
《列侬回忆》 56
《像一块滚石》 45
《音乐逸事》 37
《遥远的乡愁》 33
《寒•十八禁》 30
《灿烂涅槃》 30
《处处有音乐》 21
《灰飞烟灭——一个人的摇滚乐观察》 10
《流火》 8
10大旅行书
(以作品Tag数量和标注人数综合考量)
《在路上》 710
《土耳其手绘旅行》 268
《西班牙旅行笔记》 250
《当我们旅行》 218
《再穷也要去旅行——女孩背包游世界》 161
《不去会死》 104
《老爸老妈去旅行》 87
《河童杂记本》 74
《Lonely Planet 东南亚》 70
《今晚去哪里》 63
大陆关于博客(blog)这个东西的讨论很多,但正儿八经写学术专著的却极少。这里是一本。
作者刘津博士,是知名传播学学者陈力丹教授的高足。我记得在去年于浸会的一场学术论坛上见过她。在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于第11页发现一张图,赫然就是博客大巴的用户后台。图上还标明着blog域名地址,顺藤摸瓜,发现刘博士还是我们的用户,且,是VIP用户。
我在艾瑞上的专栏之“自我介绍”中是这样写的:
99年从事互联网工作,致力于将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付诸现实。
我个人非常崇敬哈贝马斯以及他伟大的公共领域理论。甚至jenny刚刚来我们公司的时候,我和她的第一次谈话就是围绕公共领域展开的。我以为,在所有的媒体中,blog这种“自媒体”是带有公共领域可能实现的基因的。刘博士这本书的着力点,也恰恰是在此:blog,和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的理论,是极高深繁复的东西,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比较难以读懂。刘博士在此书中,博览群书后,做了相当好的文献回顾,也对blog历史(中国和美国的),做了很好的梳理。读此书,总让我想起彭兰博士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梳理事物的历史,是对该事物极好的贡献。
不过,我需要和作者商榷的是,作者似乎对于blog这个事物太过乐观,或者说,把它的使命拔得太高。我不是不认同这个看法,而是建议作者能增加更多的篇幅来指出blog的不足之处。事实上,这个东西,并不是所有人看到的那样:民众从此掌握了话语权。就像我一贯认为的,在今天这个时代,说的权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话,有人听吗?说和听相加,才叫话语权。
比如说,书中一再提及的德拉吉报道这个美国知名的blog,实际情况是,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揭人私隐为目的的八卦blog,并不是大众想像中的敢单枪匹马与总统做斗争的堂吉珂德般的勇士。特别是对blog和公民记者的关系,呵呵,这部分和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我从来认为,这块土地上没有什么公民新闻。
在我孤陋寡闻的记忆中,这是大陆第一本关于博客的学术性专著,开风气之先,对于任何有志于研究blog的人而言,都是值得一读的。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这个Blog自2005年3月架设以来,曾经丢失过两次数据。上周末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旧文章,将这些丢失的数据陆续补上。所以,用RSS订阅的读者,可以移步到Http://Oliver.Swordi.com,看看侧边栏上的标签,你会发现多了“虚拟生活现实化”的文章标签,这是小容在2005年的旧文章。
如果你发现侧边栏上的时间以及倒退到了2004年9月,请不要奇怪,那是小容将散布在其他网络空间的文章在这里做一个存档。
另外,小容也为这个Blog换上2008年的新标题图片,图片素材来源于周日下午在附近的社区漫步时所拍摄的照片。“影子”是小容很喜欢的拍摄主题之一。每每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对网络文化的一些感想。
同时小容也为这个Blog加上了ShareThis的小工具,并在测边栏上加上了Feedsky提供的RSS订阅的图标。如果你还没有订阅小容的Blog,请按这些图标,选择你喜欢的RSS阅读器。小容现在用的最多的是Google Reader。
另外,小容的生活也会有一点点小变化,明天要从这里去另外一个城市旅行了:)这是小容在米国的第一次旅行,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一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