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RSS的发展
访谈嘉宾:鲜果创始人(XianGuo.com)创始人梁公军
访谈时间:2008年2月20日晚上八点半
访谈地点:草根网QQ群
鲜果创始人梁公军简介:原新浪研发部技术经理、电子商务部部门经理,微软咨询部顾问。2004年创立天健(TopGene.Net)。鲜果(XianGuo.com)是天健于2007年6月推出的在线Rss阅读、分享平台。
— 访谈开始 —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0:33:29
大家好,我是鲜果的创始人梁公军。谢谢各位在这听我们聊些关于鲜果、Rss、Web2、创业的话题。
鲜果是我们天健于2007年6月发布的一个产品。
定位:鲜果是一款专为Blogger、信息工作者量身定做的Rss阅读工具,强调阅读体验,强调无障碍无边界的阅读快感。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时代,各位网友如何快速、高效获取信息的问题。有点类似Bloglines、Google reader以及国内的先行者抓虾、周伯通、狗狗等。大家可以用鲜果聚合自己常用的网络资讯,不用花心思记忆网址、不用浪费时间来回切换、不用老挂念是否有新信息,鲜果会自动通过Web 网站、手机或桌面软件将新信息推送给你。
— 提问开始 —
问题一:我觉得唯信这样的Rss终端非常不错,不知道Rss站点和移动无线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0:42:37
Rss本身具有天然的便携、快捷、端对端的特征,这和手机的特征是很匹配的,所以,我认为以后的Rss发展会和移动这块有更紧密的关系,对于Nokia推出的维信,包括咱们国内也有很多把Rss和移动结合的尝试,比如胖葫芦,我很看好这一融合,会给我们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
我想今后国内应该会有更多这方面的尝试,也相信更多的创新团队会冒出来,为我们网友提供这样好玩有益的服务。
问题二:用户目标群体是什么?对目标群体来说Rss是什么?有什么价值?是否有同类可替代产品或者工具?请问能否透露相关用户调研数据?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0:46:52
很强大的问题,挨个回答。
对鲜果目前来说,其目标用户群很明确:1、活跃博客及其读者 2、互联网从业人员 3、传媒从业人员 4、大学生。特别是对每天需要处理很多信息的朋友,会相当有帮助。
第二个问题,对目标群体来说Rss是什么?
可以把Rss就理解为一个“报童”:自己订了某个感兴趣的报纸(信息源),那么每当这个信息源有更新,这个报童会尽职尽责的把“有更新的消息啦”以及具体的消息推送给自己。
第三个问题,是否有同类可替代产品或者工具?
Rss服务本身,从诞生就是为了解决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问题,为了解决信息源 与 信息消费者之间自动、精准匹配问题的。当然,大家也可以说,有邮件通知、IM通知、电话/短信通知可以解决信息源与用户的交互问题啊,但是呢,邮件、短信等所需耗费的成本、对于用户的操作成本比Rss要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用户习惯用Rss来解决自己大部分阅读问题,他是很难再习惯以前那种敲网址浏览、或者等待邮件投递的传统做法的。Rss对解决各位朋友自己的大量信息阅读问题,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Rss服务这一领域内,也有众多优秀的服务可供大家选择,比如这块的鼻祖Bloglines.com,比如Google出品的Google Reader,当然,也包括国内做得很优秀的抓虾(www.ZhuaXia.com) ,包括我们鲜果(www.XianGuo.com)。
问题三:Rss订阅确实比邮件、IM、短信方便,可是鲜果网靠什么来和同类Rss订阅服务竞争呢?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02:36
这个问题正点。
任何服务能发展壮大,首先一点,是方向对不对,能不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无异议的基础上,那么就看各位竞争者的真功夫了。其产品本身是否做得足够优秀?细节是否足够到位?鲜果作为后来者,只有产品本身做得足够好,才有可能赢得与其他同样优秀的同道们的竞争。
问题四:有多少网民知道Rss,国内炒作几年了,Rss应用的前景在什么地方?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08:27
这位朋友应该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大家如果仔细列一下Rss服务提供者的兴衰清单,简直是触目惊心。
从最早2004年国内开始做Rss方面的尝试,周伯通、新浪点点通、新闻蚂蚁、Topim等等,到后来05年的狗狗,到后来抓虾上线,一直不断有理想远大的同行在踏入这个领域,不断有团队进入,不断有团队撑不下去,转而求其它。
确实让每一个从事这个领域的开拓者都战战兢兢,那么,Rss有没有前景?当然有。为什么?因为有价值。它对我们用户有价值。价值大不大?很大。这点,没有尝试过Rss甜头的同学,可以问问身边Rss的重度使用者;认识Keso这些业界大牛的同学,可以问问他们。Rss已经成为这一群人不可缺少的效率工具了。
所以呢,值此这一细分领域大家都比较看淡、甚至唱衰的时候,希望更多的同志了解Rss、宣传Rss,让身边更多的朋友尝试Rss
问题五:鲜果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是在探索之中吗?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18:33
鲜果目前并不寻求如何盈利。主要还是先把事情做踏实了,把产品、服务做到位了,大家用得爽了,其他的自然会解决。借用Google的一句话,以用户为中心,一切纷至沓来。
对这个问题,当然一直也在思考。但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产品和服务。
Rss这块大家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突破?操作障碍、教育成本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还是Rss本身太技术化,对Geek们、对做IT互联网的同志们,没什么接受上、使用上的障碍,但是对普通用户,就麻烦了。
好的技术,最先一定是一小群人享受到好处,最后一定会普及开。那么如何普及?核心还是要降低各方面的成本,特别是用户的成本。如何降低呢?还是要主要归结到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做得足够深入人心。
问题六:Rss的价值勿容置疑,但由Rss这种东东专业性相对较强,所以一直在小圈子内流行,也就是说经过三四年,Rss一直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如果不能被广泛地应用,他的商业价值是不是会打了很大折扣?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25:06
是的,这有个过程,我们可以对比研究一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从电子商务最初始,到最后成为大众服务,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国内大概是99年9月 8848开始做电子商务,淘宝是2003年5月出来,06年左右淘宝基本普及。从99年的曲高和寡、小圈子应用,到06年的家喻户晓、大众应用,经过了8个年头。那么再回头来看RSS的发展,国内最早是2003年Bloglines推出,国内是04年新浪、Potu等开始尝试,到现在也才不到4个年头而已,离八年抗战胜利还有漫长的一段距离。所以,我相信,以这一技术及其为基础的产品、服务到最后一定会能普及,给更多人带来价值,至于商业价值,也会“以带给用户价值为中心,其它纷至沓来”了。
问题七:Google Reader是Google的一种服务,是非营利性的,Google庞大的收入来源支撑这个产品的运营。如果单独运营这个产品的话,困难就比较大了。据我所知,抓虾现在的运营情况并不乐观,很大原因就是盈利模式不够清晰。鲜果这样走下去,如果不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顶多也就是另一个抓虾吧。是不是可以说,Rss这种东西更适合作为大公司的一项服务,而不是单独的项目呢?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33:38
这个问题很到位。如果照着目前我们目力所及的范围看,大概、也许、应该只能如此。但要想到,若干年前,单独的搜索服务提供商,比如Google等,包括百度,早期也只是大型门户的一个产品补充。搜索引擎提供者们把自己的服务OEM给Yahoo、Sina等。在当时看来,大家也都认为“搜索引擎这种东西更适合作为大公司的一项服务,而不是单独的项目” :),其实所有的问题,如果简单来看,都可以归结为:这个事物,有没有价值?如果有持续长久的价值,那么就能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没有发展壮大的原因,仅仅在:
1、时机未到,市场还不够成熟;
2、从业者没有把事情做到位、没有千方百计求得最优切入点。
问题八:Rss是一个信息聚合工具,除搜索外的还有3种信息聚合方式:分类信息、Digg与书签。搜索已经很成功,但后面的3种方式,请问你最看好那种,为什么?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40:05
我觉得这些方式都是咱们观察者、分析者人为去分的。哪种方式好,就用哪种了。如果非要选择一种,我会最看好融合了Digg以及Del.icio.us这些优秀社会化技术手段的分类信息。并且,我也相信国内的创新团队也有可能从这些不同方式、不同手段的融合中找到新的创新点、新的更优的服务方式提供给网友。分类这块是个大市场,Rss、Digg、书签作为一种手段,我认为会融入到分类信息等现有的服务中。
问题九:谈谈现在运营这么久,你们能感觉到的收入来源和盈利模式吧。能到什么时候开始支撑你们的发展? 或者说假设不盈利的状态下 你们的资金能持续多久?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47:13
1、大的方向,无非是广告和电子商务。具体的方式,也考虑了很多可能。也会尝试。
2、目前预计还需要做一段时间的艰苦抗战准备。现在算是抗战的相持阶段早期吧,资金方面也会随着这块来持续投入。
问题十:初创的时候针对什么方面做的比较多,具体做了些什么?说说团队背景与如何带的团队?对于刚刚想创业来说,如何更好的从陌生人中找到合作伙伴?甚至如何定制一套体制来约束大家合作过程中的一种尽职尽责,而不是跟着感觉行事?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1:50:38
初创期间,最主要的还是要选对合适的人,在你自己想清楚大方向、大理想、切入点后,最主要的、影响深远的就是最初的团队成员的选择了。核心成员一定是要相互非常认同、也非常认同这一事业的同志,否则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很容易散伙。Spirit Leader的理想和坚持、核心成员的同心同德,这是创业团队最最重要的两点。其他的比如资金等,相比较而言,都是末节了。
说说团队背景:天健的核心团队成员是国内最早一批互联网从业者,一直在互联网的前沿从事运营管理工作,拥有高素质的IT咨询管理和网站研发及运营经验,有着完善的网站项目管理及实施能力,并与业界领先的IT厂商、网络运营商、管理咨询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何带的团队?这个说来话长,大致来说,主要做好几个方面:
第一,源头把好,求精品,不求多。因为工作安排紧急,就勉强找个自己不那么中意的同志进来,这不好。早期的一个成员,会影响后期的10个、100个。早期成员的素养,基本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综合素养、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建议这位同志在这方面严格、严格、再严格地把关。
第二,坦诚相待。
第三,为每个成员求一个长远未来。大家成长,团队才能成长。本着这个心态来做事做人。
如何更好地从陌生人中找到合作伙伴?
这个比较麻烦,操作成本较高,极大的依赖于你对对方的判断是否准确、双方是否真的志同道合。
如何用机制来规范合作、规范组织行为?
做事情,哪怕早期比较松散随意时,最好是能丑话说前头。该定的规矩还是要定,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问题十一:1、从最初的创意,到市场调查,到建设团队,到产品成型,再到聚合上下游资源,这个过程能不能大致说说,这其间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从创意到产品的过程中,要克服市场调查所存在的数据缺乏,乃至说服投资人,尤其是要同意团队的思想,这个过程中,你如何把握你的事业,团队的凝聚力,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支持,成本的控制,产品的前景等诸多方面的平衡的?
3、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如果成功,如何在今天就分配好未来的利益,以获得团队最大动力?如果失败,你将如何给每一位团队成员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交代,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鲜果_梁公军(XianGuo.com) 22:03:41
1、你已经把这个过程理得很清楚了。我觉得整个产品从最初的创意到最后发布到推广,时间拉得很长、环节也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1)大方向准不准确 2)几个关键成员工作是否到位,特别是产品经理、技术经理两个角色一定要比较强悍。
如果关键点做好,至于聚合资源,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的,要点也是在于开放、共享这一互联网精神。开放自己的资源、共享共同创造的价值。现在国内越来越多团队抱持着这样的心态,所以合作这块,解决自己的心态问题,只要大家提供的产品服务真有价值,自然会有更多优秀合作伙伴的。
2、在各方面求得平衡,确实很费神,不过既然担起带领一个团队的重任,那么只好“咬落牙,和血吞”了。关键还是个心态。在处理事情时把握好关键点。比如你刚才说的这些,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产品前景问题。每天每时每刻,琢磨我们的产品到底有什么用?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呢?说服自己,其他的成员、包括资源的支持者们,自然也会能因你的清晰而清晰,因你的激情而激情。成本控制相对来说,也重要,但都是可控的,注意一下就行。
3、如何看待事业?人生很短,能做成一件事情,我已经很满足了;能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那就是自己功德圆满了。
如何分配利益?现在就分配得那么清楚,不是很现实。可以定一些初步的分配规则。
如果失败的话,我应该会尽量帮助大家找到各自下一步的出路吧。
—自由讨论开始—
阿爽 22:18:39
结合您的谈话,进一步提出2个小问题,请你谈谈你的看法(顺便说一下,鲜果给我个人的感觉非常好,很清新)
1、鲜果_梁公军(13443845) 22:04:26“但是最关键的,还是1、大方向准不准确”
那么,你如何在运做过程中,不断地去把握,验证,修正自己的大方向?
2、就你提到的”只要大家提供的产品服务真有价值,自然会有更多的优秀合作伙伴的”
我们知道,一个新的网站,流量有限,用户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打开合作局面,不管如何,存在难度
那么,你如何考虑这个”跃龙门”的反被动为主动的环节?如何让别人乐于与你合作?
3、就鲜果网在3分钟内给我的印象和理解而言,你如何与其他同类(大类,不是小类)网站体现出明确的差异化与个性话?做为一个网民,面对成千上百网站,尤其是一些信息与内容占据优势地位的大站,我为什么必须上鲜果网而不是其他?你将如何从我(一个普通用户)的忠诚度中受益?
鲜果_梁公军 22:20:16
那么,你如何在运做过程中,不断地去把握,验证,修正自己的大方向? => 还是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吧,勇于反思。另外,也需要在团队内形成平等、务实、直击要害沟通的氛围。成员之间讨论问题,不怕丢面子,错了就错了,及时改正还是好同志,特别对早期的Leader来讲,整个团队的未来,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思考、他的决断、他的坚持,所以,最好能养成开放的心胸。团队有成员如果能直接指出Leader的问题,是Leader和团队的大幸。
问题是如何开放?=> 我们的做法可以提给你参考。我们会特别强调异议者的作用,我自身也经常遭受各位同学的板砖攻击,甚至有时候,因为成员比较年轻,用力过猛,误伤,也没关系乐,继续来,面子不是重要的事情,做到位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到位,思维不能出漏洞、执行最好少偏差是最重要的。而一个人,无论多么强大,他一定会有自身的缺陷,包括思维方面的、行为模式方面的。
阿爽 22:26:45
开放,2个字,做起来其实很容易走样的。
鲜果_梁公军 22:26:52
是的,其实是在和人性当中本来就有的自私性做斗争,天人交战,但是人性的光辉不就是在这种斗争中得以体现么:)
阿爽 22:27:35
我还是前面的感受–把握平衡
这种始终要把握平衡的心态,是最关键,而不仅仅是开放,对么,同学?
鲜果_梁公军 22:28:02
to 阿爽,对的,平衡了,你才好开放嘛。
阿爽 22:28:25
开放了,你就更容易获得平衡,这个问题也只能说到这份儿上,再深,就只能是自己去体验,无法用语言表达,即便表达出来,也只是纸兵。
SP包菜 22:23:15
你认为国内团队能做好Rss相关的服务吗?
鲜果_梁公军 22:29:43
当然能,为什么不能?我们不能,谁能?Google能做的,也许有团队能做得更好呢?是吧,同志们。
笑笑生-张忠国 22:33:12
你是技术型人才,转型创业。说说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吧。
鲜果_梁公军 22:34:12
技术出身的同志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整明白一件事情,因为不整明白的话,机器不听话,出来的活糙。也给今后技术人员创业的一个提醒:保持本色,做好自身;如有八风,绝不动弹。
转型其实也就是解决个心态问题,因为之前,大家可能只在自己的世界里边过活,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经营自己的这个概念世界,但是一旦创业,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需要从自己的壳里边走出来。坦诚面对乐,即使遇到暂时的欺诈,也不用委屈自己逆着自己的本性来,因为这个社会还是在不断朝着更扁平、更透明的方向走,诚信会越来越重要。
老游(roland) 22:33:33
还是有点质疑RSS是否是一个本质的需求,还是一个技术型的需求?
鲜果_梁公军 22:39:35
创新技术最早都是技术人群在用,最后会慢慢惠及更多人。
老游(roland)(55580135) 22:39:21
感觉做rss应用,还应该再深入地挖掘出用户的本质需求。
鲜果_梁公军 22:41:58
是的。鲜果会努力探出些新路数来。大家多拍砖、多提意见。
老游(roland) 22:40:55
梁总,我的意思是,用户有一种本质的需求,但不是以Rss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鲜果_梁公军 22:43:42
恩,我认同技术工具只是手段。用户的本质需求摆在那里,有可能以Rss解决、有可能有一个融合的、创新的方式解决。无论怎样解决,鲜果一定会解决、现在也在努力解决中,呵呵。
我是匹狼 21:46:24
梁总,鲜果在未来的市场中,如果规划和定位的呢?
鲜果_梁公军 22:46:28
鲜果希望先能帮助解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阅读需求,再说其他。
笑笑生-张忠国22:46:03
问题:怎么看待Google News与最近的big news的模式。信息聚合式的新闻的价值在那里?
鲜果_梁公军 22:49:04
信息聚合,肯定是有价值的。就如小集市到大超市的发展。
老才 23:11:28
我一直用谷歌阅读器,为什么要换成鲜果阅读器?给个理由吧?
鲜果_梁公军 23:11:58
因为鲜果是我们做的。我们能天天趴在网上倾听各位的声音。
可以尝试一下。我们会努力做得更扎实些,让大家不用再问理由就能喜欢鲜果了。
最近这几篇贴子的缘起是Group Social Graph社交图这个小容自己生造的名词。看起来有些滥用概念之嫌。小容当时想到这个名字的确是借用Social Graph这个名词,现在这几篇Tag为群体社交图的贴子,已经脱离Social Graph的原意,转到讨论群体的身份、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群体和内部个体的关系,群体的“在线”和“离线”关系,以及“在线群体”和“离线群体”的关系等等。不过,小容会继续使用这个Tag来标记这一组小文章。
另外需要特别声明的是,这几篇贴子里小容所使用的“群体”,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定义,所以会看到在具体的例子上,会有商业公司、非赢利组织、在线社团等等,关于“群体”的具体类别,以及各类别的差异,将会在以后的贴子里讨论。
当我们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看群体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实况(1,2),我们也许会感叹:
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所了解的,并不是全部的真相。
如果继续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我们会继续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的贴子从社交网络结构的角度来探讨群体,我们会发现它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同样存在着差异。“公司”显然是一个群体,而一个“区域产业”,小容也将它视为一个群体。
• 公司内部的社交网络
左边的书是《NQ风暴:关系管理的智慧》,这是一本台湾的罗家德博士写的关系网络研究的著作,书名看起来类似滥俗的读物,而内里却蕴涵着许多关于企业内部社交网络的智慧洞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罗博士是提出著名的“弱链接”理论的社会网络研究专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学生(下面会提到)。
罗博士在这本书里首先介绍了社交网络理论的基础和具体的网络分析方法,而后探讨企业内部的社交网络,并举了具体的案例,揭示出企业管理中“影子组织”的关键影响。职业经理人如何忽视了“影子组织”的存在,那么有可能在运行企业时就会遇到莫明奇妙的阻力。小容在旧的贴子《互联网对企业内社会资本的影响》中也提到了这个话题。
一间公司的组织结构图是显性结构,但是,有可能在公司内部最有影响力的人却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节点。因为企业内部的成员自然组成一个社交网络,在这个内部社交网络中,某些人是这个影子组织的中心节点,所以,他们在企业内部发挥着实际的影响力。
在“空降兵”的特定情境中,这种状态特别明显。一间公司遭遇经营危机之后,通常会外聘高级管理人员,希望从最高层开始实施新的战略,将公司带出困境。我们看到许多商业书籍在歌颂空降兵再造公司的传奇,同时也看到新闻媒体上报道空降兵CEO水土不服的情景。
• 区域产业的社交网络
小容在旧贴子《马克•格兰诺维特与<硅谷的社会性网络>》中介绍过马克•格兰诺维特和他做的一个关于硅谷社交网络的一份研究报告。
马克•格兰诺维特马克•格兰诺维特在他主持的研究项目报告里〈硅谷社会关系网络〉里将“社会关系网络”定义为“由社会关系或某一特殊类型的链接联系起来的一些节点和行为者(个人和组织)。两个行为者之间的链或关系既有紧密程度也有具体内容。内容可能包括信息、建议或友谊,共同利益或成员资格,通常还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在硅谷像在其他地方一样,链的信任程度是关键。
这个报告全面的描述了硅谷网络的形成与演化。尤其是他们详细论述了本来处于硅谷产业活动之外,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个人如何与“圈内人”合作并有时也变成了“圈内人”。上图是这个报告里的一个插图,该图显示出硅谷半导体产业公司创建者的社交网络结构。
他们将历史研究和专门的网络分析程序技术结合起来,从 1957年的肖克利公司的八叛客派生出仙童半导体公司,再从仙童半导体公司到英特尔的历史逐一研究,用MAGE计算机图像程序的动态三维图像来探讨和评估工程师、发明者和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最后合成上面的图形。
马克•格兰诺维特尤其指出,虽然该结构图中的一些重要节点是公众所公认的硅谷风云人物,但是——很重要的发现——其实有些不并为人所知的人,也是该社交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下面是报告里关于这个发现的内容:
The analysis also highlights other less well known actors who appear to be quite centr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miconductor social network. Among there are Gifford, founder of companies such as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 1969 and later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 1983; Araquistain, Baldwin, Bower, Breene, Elbinger, Koss, Marchman, Valdes, and Wiesner, all founders of Rheem Semiconductor in 1959 (and some of whom also worked for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and, finally, Weindorf, who had previously worked for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and Rheem Semiconductor. One virtue of network analysis is that in its impartial way it may point to the need to look more closely at individuals whose centrality has not been captured in the many impressionistic and journalistic accounts of Silicon Valley history.
马克•格兰诺维特还用同样的方法绘制了硅谷的风险资本公司和专业服务公司/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的“产业家谱”。后面两个社交图的摸样就和上面这个密集的球状物相差很远。硅谷的风险资本公司的结构呈现出左右两半球中间隔大洋的格局。想要查看具体图形,请下载这份英文研究报告查看,或者阅读中文版书籍 《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The Silicon Valley Edge: a habita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的相应章节。
• 揭示社交网络结构的测量方法
人们一定会认为,公司内部的社交网络一定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而实际上,社交网络的测量已经非常成熟,有成型的分析理论、测量方法和多种统计分析软件。罗博士在他的书里就介绍了详细的公司内部社交网络咨询案例。
例如公司内部两个部门一直合作不顺利,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按照社交网络咨询的方法,公司会聘请一个外界的专业顾问,这个顾问会先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弄清楚显性结构是怎么回事,由于公司业务会不断发展,组织结构也会不断调整,因此,了解公司组织结构变迁的历史也非常必要,人事档案也会记录出管理层的变迁。而后,顾问会开始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和访谈,而后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理,进而绘制出公司内部的社交网络结构,为管理层提供参考。
通过对社交网络结构的测量,管理层就可以找出两个部门之间的人际桥梁,让联系两个部门的关键节点人物发挥更大作用,改善两个部门合作不善的处境。
小容在2007年4月去广州参加心理学商业机构年会的时候, 就看过欧阳演示的一个社交网络测量软件。如果你去马克•格兰诺维特所负责的“硅谷社会网络”SiVNAP研究项目组(Silicon Valley Networks Analysis Project)的主页,会发现很多的社交网络分析软件。
车东@FlickR posted a photo:
beta.bloglines.com/topfeeds
头100名大部分都是专业IT网站,Slashdot, boingboing之类的,第二页有中文的,很多台湾很多部落格网站; 简体中文个人博客普遍排名在500名以后。
www.chedong.com/blog/ 排名990,处于不断下降中,我看了一下:目前bloglines上还有 1300多个订户,这些订户应该已经大部分都转到GReader和鲜果上了吧?
按照维基的定义,A bookmarklet is an applet, a small computer application, stored as the URL of a bookmark in a web browser or as a hyperlink on a web page
. 最近,它在一些新兴的网站中比较流行,比如 facebook, friendfeed. 从技术角度来看,它通常是一段来自提供方的可执行 JavaScript, 用以捕获当前网页的某些元素如标题、图片等以加强当前网页与提供方网站之间的交互。
那么,从技术角度来说,bookmarklet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我个人意见如下:
首先,因为它是一段 JavaScript, 所以应该遵循普世的 JavaScript 编程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污染当前网页的命名空间,否则可能会破坏当前网页的 JavaScript. 通常,可以使用闭包来隐藏你所有的变量。同样,如果您的 bookmarklet 的 CSS 可能会入侵当前网页(很遗憾,CSS 没有命名空间,也没有类似闭包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冲突),那么请考虑将 bookmarklet 的内容放到 iframe
中去。
其次,防止函数执行后不经意的副作用,一个比较好用的贴士是,使用不返回值始终返回 undefined
的 void
, 它可以接受任何参数,因此,把你的闭包放到 void
中是个不错的主意:
javascript:void((function(){...})());
最后,有一个比较恼火的问题也需要加以注意。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浏览器,IE6, 它对 bookmarklet 所能容忍的长度仅为 508!
二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