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 豆瓣是一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城市 » 豆瓣blog

昨天写了日记城市和志向以后,Shaka问,“豆瓣实际上也是一座虚拟的城市… 豆友们生活在这里的‘志向’是什么呢?”

其实任何城市都是多样的。城市之所以激励某些种志向,是因为住在于此的多数人相信这种志向。你完全可以特立独行,你可以找一大堆人特立独行,但你很难改变一座城市。真正的,砖瓦筑成的城市,因为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声色气味,会用它自己的气息把每个人紧紧包围。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每天总会有你不得不看的东西,不得不去的地方。

虚拟的城市不一样。你的主页和你朋友的主页之间,相隔只有一下点击。不需要出门,换车,走路,不用看不得不看的脸,不用呼吸不得不呼吸的空气。你有百分百的自由选择你的朋友、圈子、聚集地。没有别的东西会拨开你的屏幕,呼啸着进入你的视线。

真正的城市能这样该多好。

所以豆瓣是一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城市。你选择什么样的朋友,收藏什么样的东西,参加什么样的小组,完全决定了你眼中的豆瓣。为什么会同时有人说豆瓣精英、草根、清高、流俗、小资、文艺、激进、保守、娱乐、书卷呢?因为同时有盲人说大象是一堵墙,一支矛,一条蛇,一棵树,一个扇子和一根绳子。每个盲人对她自己来说,都是对的。你的志向,也就是豆瓣的志向。

这样的城市不会因为有了新技术,就改变了自己的味道。因为味道最终是人决定的。纽约有了网络没有变成硅谷,剑桥有了电视也没有变成好来坞。豆瓣有了日记和相册,只会有更多人搬进来,过得更多彩。你的选择多了,但你在豆瓣上的世界,依然是你自己决定的。

( 转自阿北的豆瓣日记. photo by J.A.L.E.X.,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12:45 群体与即时通讯IM之一:电子邮件里的即时通讯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这篇贴子是《成群结队》第四部分“群体与即时通讯”的内容。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电子邮件讨论组”,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群体电子邮件地址”。

前一阵子小容在Gtalk上遇到一个人,和他聊了几句,我们是这样开始的:

10:09 PM Z: hi
me: hi
l: 你是哪一位?海内的么?
10:10 PM me: ?
是你先加我的Gtalk的,呵呵
10:11 PM Z: 哦,是我加你的,但是现在有点想不起来您是哪一位了。sorry

小容后来主动做自我介绍,Z才想起来是看过这个blog而后在Gtalk上加小容为联系人。这次的聊天提醒小容一件事情,原来自己从来没有拒绝过Gtalk上的联系邀请。从那天开始,小容就开始仔细查看Gtalk上的联系邀请了,看到不熟悉的电子邮件地址,一律拒绝在Gtalk里加为聊天联系人。

小容前些时候起草了自己的豆瓣交友原则,而且更新到了第二版,怎么在Gtalk上就犯糊涂了呢?!

仔细想了一下,小容是在Gmail里面使用Gtalk,而不是在桌面使用Gtalk。在Gmail里聊天和通过桌面客户端软件聊天有些细微的差别。

在桌面客户端聊天的时候,我们不一定处在工作状态。人们会打开桌面的客户端软件,这说明他们愿意接受桌面客户端推送出来的信息;

在Gmail里聊天的时候,我们处于工作状态。我们使用Gmail是为了:

·查看邮件,
·阅读邮件列表,
·阅读邮件讨论组信息,
·阅读网站各种提醒邮件,
·写邮件
·回复邮件,
·修改邮件设置,
·整理标签,
·管理联系人,
·等等

总之,人们不会单独为了要在Gtalk里等着和人聊天登陆Gmail。

当我们处在工作状态,有人在Gtalk上发出聊天请求,我们如果开始回应,就意味着需要为对方改变自己当前的任务安排,将手头正在进行的任务推迟到聊天完成之后再做。这样的行为模式,意味着我们的Gtalk联系人必须是自己真正熟悉的朋友,起吗这个朋友会让你愿意中断手头的任务,聊天之后不会有被打扰的感觉。换句话说,相比起查询邮件这类不是特别紧急的任务,人们总是更乐意和自己真正熟悉的朋友聊天。

后文预告:

这样的感觉也在社会化网络里司空见惯。有时候信息过载是由于“交友不慎”所带来的,小容前些时候在豆瓣写了交友原则之后,和一位豆友就这方面的话题通了好几次豆邮。当这个系列谈到社会化网络的时候,小容会分享这些豆邮交流的心得。

而像刚才上面这样的聊天,就让小容觉得有被打扰的感觉。这个家伙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就在Gtalk里开始聊天……

当然,Gmail里的Gtalk是即时通讯IM的特例——虽然Yahoo的邮箱也开始支持雅虎通在邮箱里聊天了——把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IM混合在一起,的确会因为界面引起人们行为模式的改变

如果上面的对话是发生在即时通讯工具IM桌面客户端,那么,小容就不会有被打扰的感觉,无非是觉得有些无聊罢了。

与电子邮件相比,即时通讯IM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同步通讯。你发出的信息,对方会立即反馈,而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信息,有时候你连对方有没有收到都不能确定。当然,有利就有弊,同步通讯,意味着双方都要投入在对话中,这显然就对双方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一对情侣可能从早聊到晚都不够,而陌生人之间则可能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各位想在Gtalk上加小容为联系人,那么让小容熟悉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吧——给小容写电子邮件,或者在这里留言评论时留下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你和小容连异步通讯都没有话题可聊,那么,在即时通讯上加为联系人有什么意义吗:)

10:29 信心就是最大的支持 » 博客@英特尔中国

上个星期我带着英特尔中国的管理团队去了成都,拜会了四川省、成都市的相关领导,重点讨论了在灾后重建中英特尔可以提供的进一步支持。会议效率很高,交流也很坦率,让我感触颇深。此行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

第一,支持抗震救灾英特尔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看到,灾区有很多学校的设施受到了严重损坏,教学条件相当艰苦。英特尔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灾区孩子迅速恢复正常的学习。我们将帮助把灾区学校的电脑教室全部恢复,哪怕是帐篷里的临时学校。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目前已经组建了多个工作小组来推进各项工作,一步一步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如此迅速地推动和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举措,让我非常感佩。这也让进一步我确信,为了支持灾区重建,大家都在积极地采取行动,尽己所能投入了最大的热情。

第二,从企业界来说,对灾区的支持,一定要落实到对四川、对成都的坚定信心上。我们此行到成都,总体的感受是——成都真的是挺过来了。成都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损失并不大,市内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正常,但唯一的缺憾是人气大减,商业活动大不如5•12之前活跃。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是感觉成都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困难之后,现在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互相鼓舞,重树信心。

英特尔作为成都乃至四川的企业公民,作为当地高科技的龙头企业,我们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四川和成都有着百分之百的信心。英特尔这样认为,也是这样践行的。所以,虽然我们的成都工厂也受到地震的影响,但是我们短短几天内就恢复了生产,我们的员工迅速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投入到发展四川经济的行动中。英特尔对四川的投资不会停止,而是要继续加大;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贝瑞特仍将按计划6月访问成都慰问灾区人民,并与当地政府共商灾区重建之计。对任何需要英特尔的地方,我们都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我们的责任——立足于四川,与四川和成都人民“芯心相印”、永远在一起。对此,我们有着异常坚定的承诺!

最近在与几位IT业界同仁的沟通中,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大家都在忧灾区之所忧,对支持灾区未来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同时我也想在此呼吁,希望整个产业界都行动起来,继续保持对四川、对成都的投资与承诺,保持坚定的信心,帮助拉动四川经济长远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凝聚力量积极帮助灾区人民树立起新的信心,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不可磨灭的信心、愈挫愈奋的勇气和团结一致的无穷力量,也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源泉。

Comments (1)
10:02 感动中让我们继续前行 » Google AdSense China Blog


在我们发布了 AdSense 抗震爱心联盟注册邀请之后,有数百位发布商积极注册。

看到这些发布商注册时填写的 "您还愿意以何种方式帮助灾区" 信息时, 让我们非常感动。

"只要灾区需要,我将尽我所能提供一切帮助!"

"将我所有的adsense收入捐给红十字会"

"我们网站会员可以提供物资的捐助,但需要有接收地方。我们可以提供浙江青年时报的相关帮住。我们可以提供明星签名的义卖活动在上海。谢谢,希望灾区人民平安无事。我们80后群体希望肩负义务和责任。"

"我是大学生 可以去当老师捐钱 献血也可以"

"我就在成都上大学,可以提供各种我力所能及的帮助,况且今天是我做志愿者第二天。很希望能为灾区做些实事。"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每个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 AdSense 和所有发布商拧成一股绳,我们就可以聚集起强大的力量。

让我们继续携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在感动中继续前行。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5-28
  五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0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