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Komodo Edit: Mozilla内核的开源的源代码编辑器,支持 PHP Perl Python等 ActiveState - Free the dragon! - Dynamic Tools for Dynamic Languages » del.icio.us/chedong
# Komodo Edit is now free and open source! # New Find in Project feature adds strength to your search so you can quickly locate the code you're looking for. # New Replace in Files makes global code changes simple
07:44 群体电子邮件地址之五:归属,信任与奖赏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上一篇谈到了实体组织的有些员工喜欢在社交网络里使用公司电子邮件地址,让公司品牌为个人品牌背书。 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使用公司电子邮件地址这种行为会让员工产生更好的自我认知,所以他们会倾向于更经常地做这种行为。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特性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声称:

(1)、社会关系是自我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人们努力使自己对自己的感觉良好;
(3)、当人们发现自己所属的群体比其他群体更好时感觉会更好。

这可以解释大公司的人们爱用公司电子邮件地址。然而,对于小型公司而言,或者虚拟组织而言,让群体品牌为个体品牌背书的情况,通常并不存在。那么,人们为什么还热衷于使用群体电子邮件地址呢?

例如我们曾经见过同时使用9个群体电子邮件地址的家伙:)小容也见过当人们成功地申请到Gmail的企业级别应用以后在Skype里欢呼,小容也见过人们使用Live邮箱来开通网站群体邮件地址,并派发给老会员,还在论坛里开展关于网站群体邮件地址的故事征文……

我们可以继续从社会心理学的自我理论研究中找到一些答案。

社会心理学家们将自我(self)分成宾我(me)和主我(I)。宾我指的是经验自我,按照布鲁耶和加德纳的归纳,经验自我可以分成四类:

1、个人自我:知觉到的生理特征、特质和能力,以及个人的所有物;这些是我们和他人区分开来的那些自我方面的所组成的(例如:我是黑头发黄皮肤;我也乐观;我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2、社会自我:社会角色和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名声(例如:我是一名咨询顾问);

3、关系自我:与我们有着直接的、个人的联系的其他人(例如:我是两个小孩的父亲);

4、集体自我:由我们所归属的社会类别所构成,种族或宗教(我是亚裔人)。

可以看到后三项都与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是谁”取决于我们身处何方以及我们在和谁接触。成为某个群体的成员,有可能在社会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三个范畴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当小公司的员工和虚拟群体的成员,不是被强制使用群体电子邮件地址,而是乐意多使用时,这代表着他们乐意于接受自己是这个群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在这种情境下,群体电子邮件地址——这个符号——的背后是多层的含义:

• 个体对群体的归属

使用群体电子邮件地址,这代表着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人们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某个群体的成员,以至于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群体电子邮件地址来彰显这一点。即使在外界看来,这个群体的知名度并不高,影响力并不大,但是,一旦个体乐意于接受自己是这个群体成员的事实,就会主动地要求将自己的身份和群体建立关联。

• 个体对个体的信任

加入某个群体不仅仅是对群体的归属,也是对群体内其他成员的认同。使用相同群体电子邮件地址的人们,更倾向于信任对方。群体的两个成员使用私人邮件地址通讯是一种情境,使用群体邮件地址通讯是另外一种情境。显然,后一种情境中,通讯双方对各自的信任比前一种情境更高。

• 群体对个体的奖赏

有时候,由于群体电子邮件地址的名额有限,并非所有群体成员都可以分配到一个邮件地址。这时候,群体邮件地址又显现出另外的一层意义,它变成群体对个体的奖赏。这个时候,分配到电子邮件地址的个体会更积极地使用这个电子邮件地址,因为他们会明白其他成员并没有获得这种奖励。

前文回顾:

1、《从个体社交图(Individual Social Graph)到群体社交图(Group Social Graph)

2、《呈现群体的在线共同身份有何价值?

3、《群体的虚拟身份和真实身份:外在宣传 V.S. 内在实况》

4、《网络组织:外在宣传 V.S.内在实况

5、《从社交网络结构看群体:显性结构 V.S.隐性结构

6、《群体虚拟化

7、《群体虚拟化:电子邮件网络

8、《群体虚拟化:电子邮件网络之二

9、《电子邮件网络之三:虚拟群体实体化的第一步

10、《豆瓣友情小组功能上线:让群体像个体一样交际

11、《电子邮件网络之四:让公司品牌为个人品牌背书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3-15
  三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0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