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 下一任美国总统应该做什么?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在美国维持了多年的不作为态度之后,新一届总统将不得不迅速行动起来,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伊丽莎白·克尔伯特调查了各个无党派组织的观点,并为未来需要开展何种举措提供了一幅战略蓝图。

美国下一任总统将于2009年2月20日正式就职。到那个时候,去年12月巴厘岛会议上新国际气候条约的谈判“路线图”限定的两年之期已经过去一半。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气候专家詹姆斯▪汉森所说的我们避免“危险性”气候变暖现象还剩下的十年之期中,四年的时间也将已经悄然流逝。(汉森是在2005年制定出这一气候变化时刻表的。)

三位入围的主要总统候选人都纷纷表示,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他们将推行完全不同于布什政府的政策。但是,美国新政府所承诺的迅速行动是否能快到足以弥补过去两年来的不作为态度所造成不利局面?如果说可以,那么,它必须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尽管秋季冲刺竞选尚未开始,一些组织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了。其中,总统气候行动计划(PCAP)组织已经为新总统制定了“第一个百日”计划——无论谁最终赢得11月大选。

“总统必须尽早确定其内阁班子,”前参议员、现为杰出PCAP成员的加里·哈特说道。(哈特为支持巴拉克·欧巴马而辞去了PCAP共同主席一职。)“而我们会期望新一届内阁声明‘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这是关键口号!”

PCAP在数月前颁布的计划草案中为下一届总统提供了将近300条建议,其中包括:提高客车尾气排放标准,到2020年达到每加仑汽油行驶50英里的目标;限定油价最高不能超过每桶45美元;以及“实行限额-拍卖机制,要求2000家化石燃料的“一级供应商”实现100%的碳定价”。为了保证“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期减排效果”,该组织建议新总统“指导环保局根据清洁空气法对气体排放进行实时管制。”它还敦促新一届政府不仅要求所有新电厂达到“碳中和”标准,同时设置10亿美元的激励奖,表彰“突破性”技术的研发。它认为,2020年以前,美国应致力于实现每年减排3%的目标,2020年之后,实现每年减排2%的目标,直到本世纪中期,实现总体减排90%的目标。

“我们特别努力向国会推行这一法案,”哈特说道,“首先,因为这是你影响政策的途径之一,其次是因为我认为参加该计划的人们都意识到改善气候问题的极端紧迫性。”PCAP总部设于克罗地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该机构宣称自己是无党派组织,它目前已经与两党总统候选人建立了联系。据PCAP主席威廉姆·贝克称,去年秋天,PCAP小组成员与欧巴马、与来自克林顿竞选阵营的高级顾问进行了会谈,随后,该组织与麦凯恩竞选阵营进行会谈。贝克还称,7月1日,来自三大竞选阵营的高级顾问都将赴华盛顿参加PCAP举办的会议,该会议中心议题是目前的气候科学和气候变化对国防的意义。

PCAP的报告还对其建议和国会目前收到的“限额-贸易”提案进行了图形化对比。哈特认为第110届国会通过限制碳排放法案的希望十分渺茫。他说:“这毫无可能。”

相反,无党派组织皮尔中心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主席爱莲·克劳琛则认为“今年通过”此类法案“是有可能的。”克劳琛说道,只有当美国存在限制碳排放的法案之后,美国参加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才是有意义的。她还指出,“新政府必须以显著姿态投入到这一事业中,开展大量的双边谈判,并进行各种尝试,以展现其新的立场。”

民主党智囊团——美国进步中心在其“新政府经济计划”中发布题为“抓住能源机遇:创造低碳经济”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该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总统主动将迎接低碳能源的挑战作为白宫的首要任务——这必须贯彻其能源政策及经济计划的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组织还敦促新政府成立一个由国家能源顾问领导的、所有相关内阁机构首脑组成的国家能源委员会。根据该报告,该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协助总统在就职后60天内制定出能源方案并提交国会。”

该中心气候战略主管丹·维斯指出,“新总统可以立即展开的最重要的行动也许是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实现到2009年年底达成“后京都议定书”协议的目标。”新总统无需等待国会批准就可以采取的另外一项举措是:同意批准加州的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这些事情是立刻可以去做的,”维斯指出:“这也表达出了一个信号,即拒绝重视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时代结束了。”

大卫·奥尔是Oberlin环境研究方面的教授,同时也是推动“总统气候行动计划”的关键人物。他表示:“新一届政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允许有丝毫错误。与之前的历任政府相比,它必须步伐更快、更具远见、开拓创新。”

“我认为还是戈尔说得对: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危险警报!必须迅速而有序地行动,挽救这一危机,否则代价惨重!”

奥尔对初选阶段关于能源和气候方面问题的讨论之少表示失望。“据我所知,很多证据表明几乎每周气候都在恶化。我们所知越多就对现状越加悲观。然后这一情况却无法穿透我们‘防弹’的政治体系。”

“一旦我们制定出恰当的能源政策,我们也就能改善气候状况,也能纠正许多外交政策,还能使所有经济问题和权益问题得到解决。”奥尔指出,“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将所有问题贯穿到一起、并形成政治日程的主线。”

伊丽莎白·克尔伯特是《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同时也是《一次灾难的实地记录:人、自然与气候变化》的作者。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Yale Environment 360

首页图片由Princess Bala Vera

12:02 Will Falcon fly? » MySQL Performance Blog

Why one may wonder, it’s just Swedish beer (State of Doplhin, MySQL UC 2006).
One week ago Jim Starkey sent message http://www.firebirdnews.org/?p=1742 so he will not work for MySQL anymore and starting new project. While that’s fully Jim Starkey’s personal decision, I expected some comments about Falcon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MySQL / Sun side. Jim was not just ordinary developer, but lead of project and main architect of Falcon and his leaving may change a lot. For now MySQL’s calm seems stunned or indifferent to Falcon’s destiny.
Falcon has being developed for about 2.5 years, and despite it named “beta” stage, it sill crashes in our quite simple benchmarks, so it’s very optimistic “beta”. That’s why I wonder if this project will be ever finished, especially when main architect left it.


Entry posted by Vadim | 4 comments

Add to: delicious | digg | reddit | netscape | Google Bookmarks

11:01 Fab 68在环境健康与安全(EHS)方面的努力 » 博客@英特尔中国

英特尔关于环境、健康和安全的长期目标,体现为我们的三个EHS原则:

——防止一切工伤发生;

——在我们所处的社区和行业中成为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领导者;

——在我们的产品、工艺和运营环节中,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英特尔,我们努力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减少废物产生,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排放,以减轻环境的负担。我们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以改进生产设施和工艺,我们加强与承包商、供应商以及业务运营所在社区的合作,这些都是为了兑现我们对于环境的坚定承诺。同时在全球,我们也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密切合作,不断地加强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升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采用这样全面的努力,是因为我们相信以这种工作方式,能够为我们带来全面而积极的更大影响。

2007年,英特尔制定了公司层面的全新的环境目标,目标之一就是:在2010年以前,将单位产品生产耗水控制在2005年以前的水平下。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Fab 68正在采取积极而重要的步骤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以下是我们在大连Fab 68用以减少整体生产耗水的两个行动举例:

——Fab 68超纯水(Ultrapure Water)系统融合了能够去除大部分生产排放污水中已溶解离子的技术。这种方法可以让Fab 68循环并且再利用95%左右的市政供水。与之相比,世界上其它的Fab因为没有采用此项技术,仅能够循环80~85%的水。

——现代化的技术能够在水被输入生产线之前,将水中大部分矿物质清除掉,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是要排放一些无法被Fab所利用的水。采用全新的技术,我们将那些即使被“废弃”的水,仍然重新回收并继续投入生产设备中使用。

Fab 68将会是英特尔最为节水的Fab之一,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Comments (0)
10:49 设计的价值 » UCDChina.com

我们要做的这个东西,“商业上是否能得到回报?”、“技术上是否能实现?”

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一个产品基本上就具备了可实施的条件。事实上,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在回答了以上两个疑问之后付诸实施的,也许有的一开始只考虑技术是否能实现,但接下来很快就会想商业上如何得到回报。反之亦然。

但是渐渐的有人发现,仅仅解决“商业”和“技术”问题,并不能让用户买账。用户选择使用哪个产品,似乎过于随意、主观、毫无规律可循,这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现象。

有一个模型似乎很合理地解释了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是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三要素。

这个由Doblin Group公司的Keeley提出的“技术可能性、商业可行性、设计期望性”的三品质模型,第一次把“设计”有意识地引入到影响产品成功的因素之中。Larry Keeley认为,一个高技术的商业产品,这三个因素同时对其产生影响,如果三个基础中的某项显著的弱于其他,那这个产品不太可能禁得住时间的考验。

Keeley三品质模型

这里说的“设计”,泛指除了技术和商业以外,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样就可以解释前面的现象。在短时期内,人会受到需求(Need)的强烈影响,所以一个能解决需求的产品会很快被用户接受,这就是技术和商业能达到的目的。尽管用户对某些产品不怎么满意,由于需求的驱动,他不得不一边忍受一边使用(比如……)。但需求并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东西,它很容易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用户有了更多选择,他一定会服从自己的期望(Desire)

我们来区别一下Need和Desire。lancelot在他的文章里提到的“感觉到口渴,产生了需要解渴饮品”这件事,我觉得只是一种Need,而不能称为Desire。

期望是什么呢?应该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在口渴的那个例子里,我喜欢喝绿茶,这是期望。所以,在口渴的时候,我的Desire是绿茶,如果当时的环境不能满足我的期望,周围买不到绿茶,那么为了解决我的Need,我只能选择其它饮品(比如矿泉水)代替。

这就是为什么说“在一个较长时期,人的期望会对他的行为造成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直白地说,期望就是那种“有条件一定要得到、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得到、实在得不到也念念不忘”的东西。如果人们期望某样东西,会非常忠诚于它;如果这个东西超越了人们期望,则这些人就会成为它的死忠(比如……)。

“一种长期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增强人们的能力、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的终极期望永远是──“得到快乐”,要帮助人们得到快乐,必须要了解“是谁、在什么样的时间空间内、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他会怎样去做、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正是所谓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也正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相关文章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临时突发事件?GTD Life » Che, D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234932636_2593eed5cd 

“生活就是充满了种种意外”

生活中的临时突发事件是层出不穷的,其实总结下来,就下面这一个原因:

举个例子来说:

你本来打算周一早晨在办公室完成一个采购计划,但周六晚上领导给你打电话说:“小X,下周一到河北出趟差,搞定XXX项目”这时候你能怎么办呢?难道你要告诉领导:“对不起,我打算下周一写采购计划的,你应该在我上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通知我!”领导会告诉你:“对不起,我的公司不需要你这样的可怜虫”。

这样的例子恐怕读者你能举出更多。。。。

呵呵,让我们还是聊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临时突发事件吧~

“两分钟原则”仍然有效

当临时突发事件估计完成时间在两分钟之内的话,还是立即去完成他,比如说:

这样做的原因是:

2分钟基本上是一道时间分界线,即从这里开始你对某些情况进行归档保存所花费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当你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时就动手解决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这是一条提高效率的捷径

                                                                                      ----David Allen

这里面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上面交代下来一件突发事件是需要别人完成的,那就第一时间安排出去,这和其他依照“两分钟原则”处理事情不同的地方在于: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写在你的waitting for清单里

我的临时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绘图2  点击图片看大图

临时事件处理的好不好,首先得看我们的评估能力,根据“四象限”法则,我们将临时事件分为: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优先处理的象限是:重要而且紧急,不重要但是紧急

不需要优先处理的临时突发事件就将他当作一件Stuff放入收集篮

如何保存当前工作的进度

如果经过评估,临时突发事件确实是一件需要优先处理的事件,我们应该做下面几个工作以保证我们不会丢失当前手头工作的进度和思路,给大脑来个快照

  1. 当前工作进度。你手头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比如说:正在远程处理某客户的软件问题。
  2. 目前的想法。你对手头的工作目前有什么想法?比如说:有可能是客户下载了某杀毒软件或者中病毒
  3. 打算如何处理。你手头工作打算如何处理?比如说: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只能上门服务,或者转交给他人
  4. 有条件就录音。把大脑里所有关于手头工作的东西全部说出来。
  5. 下一步行动。关于收统工作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比如说:关闭所有可疑进程,然后打开软件再测试一次。

保存完当前工作的进度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处理临时突发事件了。

临时突发事件是我们都非常讨厌的事情,生活中偏偏经常遇到,就像GTDLife交流圈里的朋友和我们分享的IBM广告词:要把变化作为计划的一部分

在下一篇Blog里将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处理临时突发事件的经验,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将你们的经验与大家一起来这里分享。

来GTDLife交流圈和超过738的同好进行交流吧。交流圈里关于临时突发事件的话题在这里


评论


Copyright © 2008
此 Feed 的内容仅供个人或者非商业使用。

关注时间管理、GTD的朋友共同成长的地方:

GTD在线交流

GTD、时间管理精彩文字尽在DiggTime:


挖掘GTD、时间管理精彩文字 什么是DiggTime?

分享本文

请阅读相关文章


新SEO工具:Google Trends显示网站流量搜索引擎优化SEO每天一贴 » Che, D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Google又添了个新玩意。Google Trends现在可以显示网站流量

功能与Alexa很类似,不同的是Alexa显示世界排名,Google Trends显示具体流量唯一访问用户数字。

需要登录Google帐号才能看到左边的具体流量数字,没登录时只能看到曲线。另外应该是有个最低流量标准,低于门槛的网站不显示任何数据或曲线。

准不准?从我自己的站看,还比较准 - 因为我用了Google Analytics…

没有用Google Analytics也没用Adsense的准不准?欢迎大家留言汇报一下。

据说Google用到了Google Analytics,Adsense,搜索数据,工具条Toolbar以及第三方如上网接入商的数据,所以流量的比较不局限于使用Google Analytics的网站。但有人反映没有使用Google Analytics的网站显示的流量数字偏低,甚至有时低到只有真实流量的20%。

如果数字比较准确的话意味着什么?对大部分商业网站来说,流量是商业机密。当所有人都能准确知道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流量时意味着什么?

当你可以准确知道竞争对手网站流量时意味着什么?这是最难获得的商业情报之一,配合其他渠道的数据,有心人几乎可以计算出竞争对手的转化率和盈利情况。

如果准确性得到证实,绝对是又一个有用的侦查竞争对手的SEO工具。也多了个容易上瘾又消磨时间的玩具。

不过我有两个问题:

1)如果其中有用到Google Analytics的数据,公开显示其中的数据经过我们Google Analytics用户的允许了吗?我不怀疑用户条款的某个犄角旮旯写着Google保留以任何方式处理数据的所有权利,可是有人真的读用户条款吗?Google Analytics同意分享数据时以为是用于显示在Google Analytics后台的benchmark功能,谁想到会被公开了吗?

2)为什么Google不显示自己网站的流量却显示其他网站(包括竞争对手)的流量?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6-22
  六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