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45 Headline Animator Overhaul, Part 3 » Burning Questions - The FeedBurner Weblog

In this, the third installment of the widget trilogy that is the Headline Animator overhaul, we're adding to our publisher engagement metrics by providing additional insight into the world's favorite content promotion tool.

For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you currently using FeedBurner's Headline Animator service, you'll notice a new "Headline Animator Stats" option on your Analyze tab. FeedBurner is reporting "Views," the number of times your Headline Animator was requested and displayed on a web site, in a feed, in email or anywhere else (for example, in a feed via email that you're viewing on a web page). This first step on content promotion metrics points out where people are most frequently seeing your content promotion widget. We have several more pieces of work on the Headline Animator front to finish off and then we're going to start weaving together all of the content measurement pieces we provide into a unified engagement dashboard.

HAstatsSmall.png


SUPER BONUS FEATURE: A helpful signpost for the harried & forgetful. Let's say you've been so busy placing your Headline Animator widget all over the place and you've lost track of where said places might be. By drilling down into individual referring pages, we include a screenshot of the originating site, when available. And who doesn't love a good thumbnail, from time to time?

Promote your most current content all over the web
Headline Animator is a service that takes your feed's article titles, places it in a custom-designed and custom-sized container, and displays it pretty much anywhere. Below are a coupl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to inspire the requisite "ah-ha" moment.

Look at how Epic Records customized the look and feel of their Good Charlotte Headline Animator to ensure the freshest content is being displayed in a way that matches the design of the Good Charlotte MySpace page.

GoodCHarlotte.gif


Speaking of music, Live Music Blog has a pretty cool looking widget that is guaranteed to display the most current blog headlines, whereever it is placed.

LiveMusicBlog.gif

In Closing Stay tuned for the unconventional Part IV of this Overhaul trilogy, which moves to Roman numeral titling and finds us throwing around Latin terms like "argumentum ad hominem" and "escalator." In the meantime, try this newly stats-enabled service from the "Publicize" tab of your own feeds, or by reading this handy FAQ. ("FAQ" is also conveniently the sum of "MCMLXXI" and π.)
Source favicon22:32 ntpd: can't open /etc/ntp/drift.TEMP » DBA notes

监控 Linux 服务器的时候,经常在 /var/log/messages 文件中看到类似如下的信息:

fooServer ntpd[7250]: can't open /etc/ntp/drift.TEMP: Permission denied

快速解决:

编辑 /etc/ntpd.conf 文件,找到这一行:

driftfile /etc/ntp/drift
修改为:
driftfile /var/lib/ntp/drift
更多信息参考这里

这个问题最容易在 RHEL 服务器上遇到,碰上两次了,记录一下备忘。

--EOF--

Source favicon21:19 Skype机器人? » Blog on 27th Floor
虽然这个标题是看错的结果,但它一直以来都是俺的梦想之一。实际上engadget报道的这个机器人叫Spyke,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并发送视频信号,就像你的远程无人侦察机。

我的想法是通过IM即时通讯来实现,通过专门的服务器来互相寻找,免去自己连通两台机器的麻烦,尤其是又没有固定IP,又有防火墙的情况,这些事IM都可以帮我们处理了,所需要的只是两个IM账号而已。只需要在前端的“眼睛”上把自己加为好友,就可以在其他地方连通这只眼睛,来通过它来观察别处的情况了。

这个东西最直接的用处应该是监视,比如都上班的时候看着家里的情况,如果有孩子上幼儿园还可以随时看看情况。虽然这种应用都有专门的安防技术,但这种基于网络的对普通人还是更方便些。

实际上已经有人挖掘了Skype的能力,这么做了,也是简单可行。当然普通的情况下这个摄像头不会动,只能看一个画面,如果能配上这台390美元的机器人,就能到处跑,满屋子巡视了。

再加一步,如果向英国人学习一下,就能给机器人加上个喇叭,这样就能吓唬一下家里的小猫了 当然,Skype自己传语音没有问题,接通喇叭就成了。当然这样做,就是得有一台机器老开着了。

Skype必须有两个账号,不能重复登录,但Gtalk这类XMPP系统是允许多重登录的,理论讲应该更方便。

米德尔斯堡的英国人在城市中心装了7台带有喇叭的摄像头,连到控制中心,当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时,就会叫:那个穿夹克的。。。虽然被人批评为BB@1984,该市还是认为这东西很好,可以预防犯罪等等。这件事应该是半年前的消息,前两天突然被真的CCTV给当新闻放了出来。
Source favicon17:33 豆列“奥斯卡” » 豆瓣blog
2007年2月26日(昨天),“第79届奥斯卡”最终揭晓。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太多时间看电视,多数都是从网上浏览一连串的获奖名单加红地毯上的明星图片,八卦之后,便成了“方便面式”的消遣。 今年的奥斯卡,既没有选择看电视,也没有选择去大网站吃“方便面”,而是泡在豆瓣上舒舒服服地看豆友“小蔚”全方位、立体式的“奥斯卡”报道:)从1月24日的提名到2月26日的现场直播,“小蔚”和豆子们在“爱看电影” 小组为此次奥斯卡做了完整的记录。 这里要严重推荐的是“小蔚”精心整理的豆列——2007年第79届奥斯卡完全获奖/提名名单。他为大家记录了今年所有提名和获奖的电影,并且贴心的在每部电影下都标注了该部影片所提名的奖项和最终获得的奖项,你可以在浏览中随时点击你所感兴趣的电影,进入到该电影条目下,参与评论,顺便通过评价汇总看看在豆友心目中这些电影是否都“实至名归”。 这届奥斯卡海报设计得别出心裁,组委会精心挑选了电影史上最有纪念意义和最值得引用的电影对白作为海报的背景,以表示对这些编剧或者作家的感谢和尊重。也有豆子在经典电影台词小组里贴出了这些台词的中文翻译(试试豆瓣的小组话题搜索功能,你会发现豆瓣上更多关于奥斯卡的话题),豆瓣借花献佛,感谢“小蔚”及众豆子们:)
Source favicon16:09 China Web2.0 Review 对 Keso 的专访 » 言多必得

原文作者:Luyi Chen
原文链接: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Keso on His New Startup
译者:拙尘

Keso 专访——新的起点

Keso2007年1月的最后一天,Keso 在自己的博客里宣布与 Donews 分手。今天,China Web2.0 Review 对 Keso 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他离开 Donews 的原因以及一些关于他的新公司的情况。

 

Keso 的新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业务咨询公司,定名为“五季咨询”,取5G论坛的谐音。该论坛在门牌号为5G的原Donews办公室里举办,每周一次,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老白对此有专门的论述。Donews 的执行长官刘韧也有一份5G的时间表

 

新浪报道,土豆网,谷歌前首席营销官王怀南的初创公司以及红鼎投资已经成为“五季”的签约客户。

 

下面是采访内容(CWR 代表 China Web2.0 Review)。感谢 Keso 抽时间接受了采访。

 

CWR:在去年的中文网志年会上,你曾经被问到是否有计划搭建自己的公司。当时你说你天生不是一个当企业家的料。那么,你是否针对自己的个性作了一些特殊准备?或者说,这会不会对你的新公司有所影响?

 

Keso:从我的个性上讲,我不太适合搭建并管理一个有百十来号人的传统企业,因为我不太适应面对公司收入和员工发展的压力。“五季”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我不需要对别人的事费太多的心。更主要的是,我们几个彼此信任,对互联网的未来有着类似的价值观和看法。这是我们这个新公司存在的基础。

 

CRW:能不能对你上一个东家做个简单的评述?你怎样看待你的个人成就,你和你的老板同时也是好友的关系,以及 Donews 被千橡收购后的策略调整?

 

Keso:Donews 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我是指被收购前,是我曾经工作过的最好的地方。我想,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 Donews 了。现在,Donews 成了一个更大的组织下的一块,它必须同这个组织的长期和短期利益保持一致。我也知道这种调整是必然的,只是它同我的个性有所冲突,所以我选择了离开。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同千橡或 Donews 无关,也不关陈一舟或刘韧的事儿,他们有他们要面对的压力。我希望他们能成功。今后,Donews 还会是我所依赖的平台,它曾经让我受益匪浅,我也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继续为 Donews 做贡献。

 

CRW:你的新公司将致力于市场的哪个点上?你会为你的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Keso:咨询公司已经有很多了,不过大多数是那种传统的 IT 背景。他们主要是卖技术解决方案和调查报告。“五季”将会注重在企业的互联网业务上。我们不卖报告,也不卖什么 ERP 或 CRM 解决方案。我们的资源主要是长期在互联网领域里摸爬滚打的经验,广泛的人脉,以及对 Web2.0 的深刻理解。我们坚信,Web2.0 已经并且还会继续改变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公司会认识到 Web2.0 的价值。刘韧、老白和我都曾经帮助过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以及一些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就算“五季”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它也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CWR:能透漏一下公司更具体的计划和服务吗?

 

Keso:我们第一年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养活自己。长远的目标是打造互联网咨询的品牌。我们希望能够吸收更多有独特才能的咨询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帮助。具体地说,我们希望帮助公司同用户之间建立合作的关系,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我们还会为公司的产品营销出谋划策,帮助公司获取风投,并帮助风投评估他们的投资目标,诸如此类,等等。

 

CWR:你对公司在未来两年内的发展有什么愿景?

 

Keso:很难预测“五季”在两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肯定的是,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咨询公司出现,特别是与 Web2.0 有关的。同时,国际上的咨询公司也会进入中国市场。市场容量会迅速膨胀;但是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专长和策略。“五季”的生存应该不是大问题。至于会不会长成一个大公司,有多大,等我们做起来后就会知道了。

 

更新:新浪对 Keso 和刘韧也有一篇采访

添加评论

相关文章:

  VC新年新展望

  Top 100 web2.0网站 最热门的100个网站

  利用web2.0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

Source favicon15:28 Songbird - 桌面/网络混血儿将会起飞吗? » 言多必得

原文作者:Alex Iskold
原文链接:Songbird - Will Desktop/Web Blends Take Off?
译者:小狼诺夫

音乐使我们快乐。我们如此快乐,我们挥舞着双手笑着,每年数十亿美元花费于此。所以音乐是成为网上最受欢迎的媒体形式并非偶然。

因为音乐市场很庞大,存在着创新的机会。最近我们看到大量的新服务比如last.fm和Pandora挤进音乐市场,与iTunes以及更多传统的音乐站点竞争。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另一个新人- 一个桌面音乐播放器和网络浏览器的混血儿,名为 Songbird.



初窥Songbird

实际上Songbird就是一个音乐播放器和web浏览器的混合物,但是基于开源的Mozilla代码库基础上开发的,这个桌面程序允许你管理你的本地音乐集,在线搜索新音乐,并可以即时播放在blogs里和web站点上的任何音乐。




你可能在想:这有什么了?为什么要把音乐播放器和web浏览器结合到一起?我们已经拥有伟大的应用程序来播放音乐和浏览网页了。然而这是真实的,我们认为有好的理由把它们结合到一起,特别对音乐来说,或许也为了其它一些东西。现实是:Songbird真的懂音乐,懂网络并且懂人们在网上对音乐所做的一切行为。


比如,Songbird的左栏包含一个文件夹叫音乐博客,这里预置了一些博客站点。当你选择一个博客,博客站点内容在正中区域加载,就像在浏览器中一样。但此外,Songbird在底端显示一个面板,列出了所有在当前页发现的音乐。在该面板下面有一些控件按钮用以播放选中歌曲,把它们加到播放列表或音乐库,下载歌曲或订阅该博客内的音乐。



故而Songbird为blog上下文带来了语意,或者说音乐的理解。用常规浏览器你将只能看见这个页面,但是懂音乐的浏览器能够带来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体验。甚至常用的订阅行为也代表不同含义- 你在请求订阅当前页上的新歌。


更明显的是,网络正变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我们在最近发表的有关Yahoo! pipes的文章里说明了这一趋势。Songbird是该趋势的另一绝佳实例,因为它把网络看作一个音乐数据库。正如左边的图片显示,Songbird用一套个人特定的搜索方案取代标准的搜索引擎,这使音乐搜索更为快捷、更有关联。





桌面/网络混血儿有意义吗?

Songbird解决了把本地音乐库和巨大数量的在线音乐集结起来的难题。对音乐而言这明显有意义,但是其它因素会如何呢。总之,使桌面应用程序能够和网络交互是否有意义呢?目前,就像一年前,我认为答案是:有。

主要原因在于上下文的、语义的、具体的应用程序总能向终端用户传递额外价值。浏览器不能拥有满足每个用户具体需要的特性,这就在暗地里向特殊应用程序招手。换言之,对于同样信息,特殊应用程序能向用户展示另一张更为精细的视图,web浏览器只能以一种通常的方式显示。我们所知道的那家公司是一家大企业,因为90年代是Visual Basic的10年,它在我们桌面上做的就是这些事- 以不同视图显示同样的数据。

然而,挑战来了。虽然有关数据的应用程序我们有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但是在建立理解网络的桌面应用程序情况下却存在挑战。首先,网络包含链接,人们希望能够点击。如果用户从一家音乐博客链接到CNN站点,Songbird能增加什么价值呢?或许没有。更坏的是,因为它拥有一个为播放音乐定制的用户界面,它现在在屏幕上显示房地产- 哪个会使用户抓狂?


结论

虽然存在挑战,我们有可能看到更多的桌面应用程序向网络进军。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都很优秀不能错过(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the data is just too good to pass up)。但是这些应用程序不必是浏览器。事实上,目前iTunes这样做已经成功好几年了。它的首要秘诀是:一个用有意义的视图来表现音乐数据的完整用户界面。其次是,链接在应用程序内部处理,这样用户就不必到处切换了。

回到Songbird,看起来它有火的可能。因为它成熟,它有可能为在线音乐真正创建一个独特的视图和体验。有足够多的音乐迷欣赏此类物事。你是怎样认为Songbird以及其他和在线信息相交互的桌面应用程序的?

添加评论

Source favicon07:58 Keeping Ad Tracking and Dead URLs out of Yahoo! Search » Yahoo! Search blog
We’re often asked how Yahoo! Search determines which pages get indexed and which pages are left un-crawled. First and foremost, we honor the industry-standard robots.txt file format, which gives Webmasters several layers of control over which sites, pages and specific...
Source favicon06:56 Unix commands » del.icio.us/chedong
gnu 常用名利表
Source favicon06:13 Julian Beever,三维粉笔画家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Julian Beever,三维粉笔画家 我希望哪一天能碰到这样的人行道。太漂亮了。 作者是 Julian Beever,他的 flickr。他的网站上有更多漂亮图片。 这个视频记录了...
Source favicon05:52 死去的人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死去的人 Billy Collins, former US Poet Laureate and one of America’s best-selling poets, reads his poem “The Dead” with animation by Juan Delcan of Spontaneous. The dead are always look...
Source favicon01:07 認識「多背一公斤」 » Trends 2.0

熱愛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真正的風景往往藏於險遠之處,而當地的小朋友們卻因為生活與資訊的貧乏,無法獲得平等的成長機會。數位落差不單單是臺灣的問題而已,無獨有偶地,在中國大陸也有著相仿的故事。

所幸已經有許多人開始注意城鄉貧富差距所造成的問題,包括「微笑圖書室」、「捐獻時間,分享快樂」等由網路社群所發起的組織,都積極走入人群、投身相關公益活動。

其中,有個名為「多背一公斤」的計畫格外受到注目,這是一個旅途中的公益活動。它鼓勵旅遊者實踐舉手之勞的善舉,並通過「傳遞-交流-分享」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實踐公益,讓每位參與者的旅途中不只有回憶,還有滿滿的關懷與友誼。

懷抱著要讓每個人相信自己的舉手之勞,都能有效而久遠地改變著世界的想法,這群熱心公益的朋友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在中國網路界一片創業潮中,我們樂見有更多的公益組織結合網路資源成長、茁壯。身為旅遊熱愛者,我也希望藉由此文讓更多朋友認識「多背一公斤」!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02-26
  二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