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 Useful MySQL Stuff: 包含一个MySQL监控的Cacti脚本 » del.icio.us/chedong
A highly-modified version of MySQL monitoring templates for Cacti. You import a single host, which includes a bunch of graphs and graph types. Put a special PHP into your cacti/scripts directory, and then you get pretty graphs of MySQL.
13:33 满满加持 » 妮妮

加持,是佛家用语,就指用经咒的力量,改变某些物品或者人不好的磁场,同时得到经咒力量的庇佑。

昨晚做了一个梦,非常完整清晰的梦,到现在一幕幕都能回忆得出。

引子:两个人拿着一本线状古书,翻开古书扉页盖着一个红色篆体藏书印,一个人说,如此好书真是难得;另一个人说这是某某的藏书,他可是帝师呀。你看这印章,边说边用手在印章上比划起来,能看出一个篆体的“狮”字。一个人问,这书怎么会流落到这里呢?

故事:一个府第门口门庭若市,一日来了两个客人,其中一个是穿白色袈裟的老和尚。园子内郁郁葱葱,二人上得二楼,在廊下环顾四处,除却身后的一片绿意,面对的就是主人家的书房了,从室内摆设可以看出主人家的殷实和文化底蕴:博古架、饰物、书架、书画都不太一般。主人家是个年青英俊的男子,见到来客非常热情,赶紧唤来小童上茶,并取出书和来客聊起来。一会一白衣小童端着一套杯盏上楼来,杯盏古朴精致,必不是寻常之物。和尚拿过杯盏对同来之人说,太满了太满了,我须加持一下。男主人听闻不以为然。

结局:又是一日,男主人陪着一群客人在园子里游玩,出了园子大家在饭厅入座准备用餐。男主人到内室寻找爱妻,敲门不开,仿佛意识到什么,遂下楼安顿客人先吃。再上楼用力撞门,门开后见到地上一面破损的镜子,梳妆台上还有一粒大珍珠耳环孤独的搁置着,好像女主人在梳妆的时候猝死,临死之前都还来不及戴上他送的另一只珍珠耳环。男主人伤心欲绝,口中喃喃道:满满加持,满满加持。后男主人将藏书、家财散尽。

醒来“满满加持”这几个字一直在脑中回荡,不知为什么会做这么奇怪的梦,是给我什么启示吗?是提醒我月满则盈水满则溢吗?自己现在的确幸福美满,不安中想到来年应该做更多的好事、帮助更多的人,不求回报。

谁能给解个梦?

10:36 巡讲优化高级技巧 - 定期更换广告 » Google AdSense China Blog


在过去一年多的优化中,我们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发布商的广告网页展示次数、广告配置、网站运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点击率却一直在下降。

在我们的建议下,发布商开始使用 Google 分析工具对其网站用户和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 Google 分析工具,我们对网站用户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网站无一例外都是老用户占了绝大多数,用户忠诚度和粘性都很高。

对于老用户比较多的网站,如何保持用户对广告的新鲜感,避免视觉疲劳,是发布商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建议这些网站以2-3个月为一个周期,对网站广告配置进行更换,如变换广告位置、广告格式、广告颜色等。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进行说明。在这个案例中,客户是通过变化广告位置和广告格式达到了维持用户新鲜感的目的:


一段时间之后,客户对广告格式和广告位置进行了调整,在文章左上方“画中画”的位置投放了300x250的广告:


这位发布商的这种调整,避免了用户的视觉疲劳,从而使广告点击率和广告收入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各位看客不妨也在你自己的网站上尝试一下。
09:00 新媒体启示录之二十二:blog的特征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Blog具有“人”的特征

数目众多的模板不仅使得blogger可以美化自己的blog,也可以让他们做“印象整饰”,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打扮自己的blog。如果稍许懂一些技术(或请人帮忙),还可以给blog加上各种插件来显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连续的日志书写,更可以反映出这个blogger的试图展现出来的“自我”。

blog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自我”。一个经常书写日志的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对自我的期望投射在blog中:我希望我在大众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另外一种blog则是“补偿自我”,即现实中无法表现出来但压抑在心中的自我:比如同性恋。补充自我类型的blogger,会承认blog就是自己写的,而补偿自我类型的,在一个小圈子之外,他/她不会承认。但无论如何,blog会成为blogger的“自我投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是程乐华老师的理论)

历史上,个人主页也具有“人”的性质,但其较高的技术门槛以及不易维护性,使得这种服务热闹过一阵子后终属昙花一现。而blog,则由于它的易用性,以非常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起来。夸张一点说,blog出现后,互联网上才不再只存在信息,也同样存在人了。

大致存在两类blog,一种是依托BSP(blog托管服务商)的blog,比如用户在blogbus上开一个blog。这类用户普遍意义上算是blog的普通用户。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独立blog”,他们自己在网上找一个空间,使用诸如wordpress或movable type之类的blog架站程序来架设自己的blog,相对而言,技术要求更高,但这类blog是最勤奋同样也是质量最出色的blog(同样是普遍意义上),算是blog中的“精英分子”,通常以IT圈子的人居多。

不过,有趣的是,中国最出名的blog都不是独立blog,而是徐静蕾、洪波这样的BPS的blog(前者托管在新浪,后者托管在donews)。不过,徐静蕾开了自己的网站鲜花村,而洪波则拥有一个独立的域名www.keso.cn来指向他的blog(他众多blog中的一个,也是最出名的一个)。

正因为具有“人”的特征,故而blog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特别是长期撰写的blog。比如我魏武挥在自己的blog宣布以5万元的价格出售那个老掉牙的西门子手机,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疯子,但却不会以为我是个骗子:我收到5万块,一定会出让我的手机。因为这是一个人在说话,不是一个ID在说话。

也正因为具有“人”的特征,我更倾向于把基于blog的传播看成是一种人际传播,而不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传者通常是一个组织(报社?杂志社?电视台?),而人际传播的传者则是一个人。大众传播的对象具有匿名性,而人际传播则不具匿名性。事实上,很多blogger的确知道自己长期固定的浏览者是些什么人。不过,确切地说,blog是一种以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媒介形式

Blog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通过对日志进行评论这种平台内的互动完成,还可以借助trackback(中文没有太好的译法,通常称为引用)以及某些blog系统所支持的pingback来进行跨平台的互动。

小结一下:

一个blog,由三个部分组成:blogger、日志和这个blog。

Blog是一种网页组织形式,可以看成是一个个人站点。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由于blogger的印象整饰和日志书写,造成blog成为互联网上的”人“。

Blogger是blog背后的人。无论是补偿自我,还是补充自我,blogger通过书写blog将自我投射上去。

日志,则是blogger书写的内容。借助RSS的帮助,日志就像是一个人出版发行的报纸或者杂志(读者可以订阅)。但请注意,我坚持认为,blogger可以是一个个人报纸的发行人和撰写者,但他/她不是“记者”。

经我个人的一些调查,日志的内容主要是心情故事,其次就是对于各种事物的评头论足。


评论:


相关文章: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12-20
  十二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0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