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武挥
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是两回事。很有影响范围的事物未必有影响力,当然,有影响力的事物也未必很有影响范围。比如说,我从来不认为芙蓉姐姐有什么影响力可言,但我想哈雷机车在那帮玩摩托的嬉皮士眼里那就是圣杯一样的东西。
品牌的终极目标是说服受众成为他们的消费者,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搞得路人皆知也没什么意思,毕竟不是选秀。故而,影响范围很广,是品牌的手段,并非他们的目的。和人一样,有影响力的品牌,就是有说服力的品牌,并不一定等于是知名的品牌,这一点,在一些利基产品上,特别明显。
大多数营销手段最后的结果都是扩大了影响范围,虽然它们很想达到有影响力的效果。不过,本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精神,地毯式广告轰炸也确实能帮助到品牌的销量。但这里却有两个小小的问题,虽小但却致命:一、成本极高。二、一旦砍去或削减这个成本,销量随之滑落。
这就是有影响范围但却无甚影响力的品牌。这类品牌在国内极多(事实上,它们只能被称为产品,不能称为品牌)。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故事我们看得不少,何故?虽然广告铺天盖地,但“品牌”的穿透力依然太弱。
这和意识占有率(mindshare)有关。
与其说意识占有率是营销方面的术语,不如说它是一种消费心理学的名词。消费者在初步决定进行消费之前脑海中所升起的品牌形象。虽然这个形象在之后的消费决策中有可能会被抛弃,但无疑,这深刻影响着最终的消费决定。
意识占有率的最佳状态是:成为某种服务或产品的代名词。百度或者google是极好的例子,它们已经成为搜索的代名词。所谓有问题百度一下,或者google一下,这句话代表着意识占有率的最高境界。不过,这两个公司在硬广告上的开支并不是很多。即使是百度那个有名的“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广告,都不是通过硬广硬砸出来的。
而大多数中上的情况下,意识占有率和符号有关。今天的世界已经是符号化生活了,奔驰宝马从工具角度而言,和QQ、桑塔纳其实无甚差别。但消费者对它们的符号诉求强于工具诉求。所谓的名牌,其实各有各的符号精神。通过让受众认同品牌力图打造的符号精神来获取他们的意识占有率,是当今社会营销的不二法门:品牌,就意味着品味,就意味着区隔,也就意味着阶层定位。
倾力打造符号,广告是一个手段,但不是完整的手段。特别是在UGC时代,单向传播的符号灌输,会遭来一定程度上的反弹。也正因为可以将品牌和符号切割开进行操作,UGC时代下的口碑传播,才得以成为可能。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从爱因斯坦缔造“奇迹年”开始,世界物理学发展已历百年,我国的近现代物理学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发展的过程。日前,记者采访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他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百年物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和“最早”。
“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
戴念祖说,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除了有称为“格致”的一些书籍外,陆续有“重学”(即力学)、电学、光学等物理学分支的中译本出现。第一本被称之为“物理学”且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学教科书,是依日文本翻译并由江南制造局于1900年出版的《物理学》。
这本书的翻译者是清末民初的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王季烈。“这个王季烈家里可是出了不少大家!”戴念祖补充介绍说:王季烈的母亲谢长达是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王季烈同一辈中有王季同、王季点、王季绪、王季玉等科技专家、教育家,下一辈中更涌现出王守竞、王守武、王淑贞、何泽慧、何怡贞等一批我国科技界的泰斗人物。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
我国的第一位物理学博士叫李复几。戴念祖介绍说,李复几早年就读于长沙习武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1901年获奖学金资助,于当年冬天到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芬斯伯里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在伦敦机械工程师研究所实习一年。1905年赴德国波恩皇家大学继续深造,在著名物理学家、大气中氦的发现者凯瑟尔的指导下,从事光谱学研究,于1907年获该校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
戴念祖说,李复几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P.Lenard的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P.Lenard是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李复几以实验证实他的光谱理论假说的错误,对物理学的正确发展是有助益的。
然而,这样一位受到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博士,回国后却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当时国内根本没有适合他专业的工作岗位。戴念祖几经周折,才查到李复几回国后在南洋劝业会从事就业指导会工作。李复几虽学得满腹的物理学知识,还是没能有所成就。
中国最早最好的物理学大师
严济慈曾经说:“夏元瑮和何育杰是中国最早和最好的物理学大师。”戴念祖重点向记者介绍了夏元瑮。夏元瑮1884年生于杭州,1904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广东省招考留学生,夏元瑮即去应考,在600名考生中荣获第一。
夏元瑮第一年在美国伯克利学校补习理化实验,1906年秋进耶鲁大学攻读物理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和其老师、物理学大师普朗克结下友谊。回国后,应北京大学校长严复之聘,任该校理科学长(相当于后来的理学院院长)和物理学教授。他和何育杰在北京大学培养了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开创了中国的物理学大学教育史。夏元瑮关于理科学制、学科设置等提出了改革方案,对我国上世纪20年代的理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1919年,夏元瑮重回柏林,听普朗克和鲁本斯讲课,并随爱因斯坦学习相对论。第二次回国后,夏元瑮不仅继续执教讲坛,主讲相对论和理论物理课程,而且着手将相对论介绍到中国。他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翻译完了爱因斯坦的名著《相对论浅释》。
戴念祖说,夏元瑮热爱教学工作,喜欢研究学问,在国内多所大学担任过校长、物理系主任等职位。后来,夏元瑮辗转西南教学数年。1944年,这位中国近现代物理学教育的先驱因心脏病去世。
[科学时报]
下午参加了UCDChina上海书友会的活动,也谈到了图片服务的防盗链问题。Hanson发过一篇牢骚: 门户网站的blog服务大部分都是禁止其他网站引用上传图片的,而最近国内专业的图片管理网站又拍也限制了图片的外链访问。从图片的hosting网站来说: 由于存储设备和存储机制的改进,图片存储一般不是太高的成本。主要的成本在于带宽:而很多盗链(寄生)网站经常利用免费服务存储一些色情图片,这些内容的流量非常大,如果不及时控制的话,非常容易形成破窗效应从而导致免费服务的成本失控。 同样是个人图片管理网站: FlickR是如何对图片流量进行成本控制的呢?
技术保障:
1 有基于用户帐号的月度流量控制。免费用户一个日历月的流量以前是有上限的20G(现在没了),上传文件的空间上限是20M(现在是100M);
2 FlickR的缺省供免费用户共享的图片大部分是较小幅面的缩略图:幅面一般在400像素以下,文件大小只有几k到几十k;收费用户才可以从外站引用原幅面的图;
3 用户帐户注册是要有邮箱校验的激活机制,防止自动/机器大量注册免费帐号;
用户协议上:
1 如果发现免费用户使用非原创内容,flickr是有理由删除内容并停用帐号的;
2 Flickr在对外共享图片的时候: 是要求加上链接指向原图(在FlickR上的)地址的,并且为图片插入很多Blog系统提供的API支持;
一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