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小容说到电子邮件网络是实体组织虚拟化的第一步,前几篇贴子都是讨论群体电子邮件地址的符号意义,接下来会继续讨论电子邮件网络的话题,不过,我们换成讨论具体的“邮件组”:)从这一篇开始为小系列,标题会以“邮件讨论组之一、二、三”这样命名。
先分享一件关于邮件组的有趣事情。有两个同事A和B,他们在一间公司的两个办公室工作,A在甲城,而B在乙市。甲城是运营总部,而乙市是控股公司办公室,许多时候CEO兼董事局主席在天上飞来飞去,所以小容搞不清楚这间公司的实际中心在哪里。A在负责公司的对外公共事务,包括公关和传播等等在内。很自然地,pr@company.com这个电子邮件地址就由A来掌管了。A把这个电子邮件地址接收到的邮件转发给了公司内的一些相关人士。
某一天,A送来一封电子邮件问小容B到底是谁。电子邮件的附文是B要求加入
pr@company.com的转发邮件列表。A和B从来没有见过面。有趣的是,公司网站上有专门网页逐一介绍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而B的职位是投资者关系总监。不过,在网页介绍上,B的名字是很正式的英文名——英文名+中文名1+中文名2+中文姓——前后有四个英文单词,而B在发给A的邮件中使用的缩略名:英文名+中文姓。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B使用的是乙市控股公司的电子邮件地址, A使用的是甲城运营总部的电子邮件地址,该公司对外宣称的品牌是A的那个电子邮件地址所使用的品牌。
这个故事有些绕口令的感觉了:)发生这样迷失在电子邮件中的有趣错误,重要的原因不是A和B从来没有见过面,也不是A没有仔细去阅读自己公司的网页,而是——A和B两人在远程工作中所使用的不是相同的群体电子邮件地址,所以,A无法信任一个来自陌生电子邮件地址的B的请求,换句话说,即使A明确认识B,如果B由A所无法信任的电子邮件地址所发送的请求,A依然无法确信电子邮件里署名的那个B就是真正的B……
人们所讨论的社交网络与“信息”和“信任”这两个维度息息相关。当社交网络转移到互联网界面上的时候,“信息”和“信任”这两个维度都涌现出很多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容易。
• 邮件讨论组:本地工作与远程工作
对于实体组织而言,电子邮件讨论组是在线办公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它复制了实体组织的层级制结构,在群体的信息交换中,人们遵循着权力自上而下的原则,它并没有如我们预想的起到将组织扁平化的效应。当人们发起一个包括多层上司在内的群发邮件讨论时,如果参与讨论的成员明确地知道邮件讨论组成员有上司在内,他们在发言时必定会遵循默认的规则。
这种情境如同人们的现实交际,不会有特别有趣的事情发生。像EMC邮件门(1,2)这样的事情,只是特例,并不会在大多数人的职场生涯中普及。
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当人们从本地工作发展到远程工作的时候,邮件讨论组中就会演化出许多有趣的事情。而且,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参与邮件讨论组的成员数量越多,人们互相之间的熟悉程度越来越低,实体组织的成员就越来越像虚拟组织成员一样交流:)有几个关键因素会影响着远程工作中邮件讨论组的沟通效率。
前文回顾:
1、《从个体社交图(Individual Social Graph)到群体社交图(Group Social Graph)》
2、《呈现群体的在线共同身份有何价值?》
3、《群体的虚拟身份和真实身份:外在宣传 V.S. 内在实况》
6、《群体虚拟化》
三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