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通常会被用于外交辞令,它的第一层意思相当明确:我们对您是尊重的,您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但它的第二层意思却相当模糊:我们不见得会照您的意见去做,当然,也有可能会照办。
尊重,但不屈服,就是这句话的主旨,也是豆瓣杨勃公开道歉的日志的主旨:我们错了,我们在听。
这次由于豆瓣的导航条的改动而引发的一次网络口水仗,是一起蛮有意思的事情。以草根自命的和菜头挺身而出,捍卫豆瓣的改版,没想到招来一大堆他直斥为“傻×”的草根更大范围的抗议。
本人从来、一向、不避讳地宣称有精英主义情结,于是也拐弯抹角地写了篇“预期”。我深知改版之苦,BlazingCD说得很准确:BlogBus的确是刚刚经历过这样的阵痛。
我和杨勃只是点头之交,没有太多的互动。但我直觉上杨勃绝对不是一个草率的人。正相反,我个人认为杨勃相当有城府,相当有心机,是一个胸中藏兵百万的人(这段评语没有任何主观褒贬的意思)。杨勃懂得什么叫大智若愚,什么叫大巧似拙,这一点,本人一贯敬仰有加。
所以,我绝对不会相信豆瓣这次改版是仓促的,是为了“急于在豆瓣过百万注册的时候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杨勃动导航条,一定有他的目的,只是,外人不好胡乱揣测罢了。
但杨勃这次的危机公关做得相当漂亮,这两天这句话,我已经不止一次向不同的人表述过。
虽然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原则是:轻易不要道歉,但这个原则只适用于西方(更精确地说,美国)。承认错误不是简单一句话,后面会附带着恐怖的民事诉讼金额,甚至是刑事判决。所以,律师会强烈建议你,不要say sorry。
不过,中国国情是相当不一样的。中国人对于道歉更多地视为一种姿态,一种不那么高高在上很平民很草根的姿态。在中国,道歉没什么大不了的。流行剧《流星花园》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这句台词充分反映了东方文化里,道歉只是一句话而已。
虽然喝过洋墨水,但杨勃看来深知中间的奥妙。虽然豆瓣一向以“说不”闻名,但“说不”不等于“不道歉”。杨勃说:我们错了,但不等于:我们将屈服。这是在东方情境中真真正正的两回事。
豆瓣后来放出了修正测试版,,去掉了绿的底色,主按钮提供了下拉式菜单,但本质没变:导航条做了按钮结构化处理。无论是点击后进入新页面再点击进入二级栏目,还是点击后再点击下拉菜单中进入二级栏目,点击数,依然两次。
顺带说一下,这起小小的豆瓣公关危机事件,我倒是看到了一个公民新闻(公民讨论小组,公众对事态发展的反应被作为新闻来报道)的影子,不过,一个公民记者都没看到。
依旧沙发之
标题“您的意见得到了我们的注意”通常在我们手上会是另外一种表现手法
别说,您老分析甚有道理
只是有一点,情感上不是很过得去
毕竟
不是所有的都该听用户的,但用户的意见有时候真的是一针见血……
其实,危机公关是很重要,但更应该重视的是事前工作的筹备,豆瓣的改版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争议,那是因为团队的闭门造车将广大用户之若罔闻引起的,相反,近期VeryCD的改版工作就很值得站长们参照学习的,首先STO是一大早就出来了并置于首页显眼位置,同时进行意见收集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这样就不那么引起用户的反感了,说得虚点就是要处理好“我的”跟“我们的”关系。
魏武挥回:当然,最好的危机公关是将危机扼杀在未诞生之时。不过,verycd和豆瓣是完全性质不同的网站,verycd可以这么搞,豆瓣未必
< /a>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这个这个,非常之火星了。不过还是得提一提,万一有人不知道呢。
webcast.berkeley,加州伯克利大学把许多教学课程以及学术报告之类,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放到了网上,可订阅、下栽。
他们还把一部分内容上传到了 Google Video 和 Youtube 上。我又把一部分贴到了这里,比如:SIMS 141 - 搜索引擎,Physics 10 - 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Chemistry 3B,等等。
现在网上的开放教育材料非常多,唯一的隔阂是语言了。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的类似网络课程。或者有人能把它们翻译成中文也好。
十一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